泛蓝阵营的选票实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15:06 中国网 | |||||||||
1、国民党方面:在“一党专政”时期,国民党依凭执政资源不仅在全岛性的“总统”、“立法委员”、县市长等大型选举中一般都能获得过半数的选票和席次,在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以及村里长等基层选举中,更是经常囊括80%以上的席次。沦为在野党后,虽然国民党在基层选举中仍能获得70%以上的席次,但在大型选举中的得票率却迅速下降。如在“总统”选举中的得票率由1996年的54%下滑为2000年的23.1%;“立委”选举得票率由1998年的46.43%下降为2001年的28.56%,席次由123席下滑为68席;2001年县市长选举及2002年台北、高
2、亲民党方面:2000年3月底,依凭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所赢取的466万票而成立的亲民党,在2001年底“立委”选举中,获得18.57%的选票,获得46个“立委”席次,成为“立法院”第三大党;在县市长选举中获得台东与连江两个席次,得票率为2.36%。 3、新党方面:新党成立之初,活跃于台湾政坛,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成为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第三支力量,并在“立法院”扮演过关键性少数的角色。但自1997年后,新党便因政治诉求失焦、内讧不断等原因逐步陷入泡沫化的危机,在2001年底“立委”选战中,仅获在金门获得1个席位,得票率为2.61%,因未跨过5%的政党门槛而走向泡沫化。 4、“连宋配”成局后完成了泛蓝内部的整合。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泛蓝分裂为连战与宋楚瑜两个阵营,因票源分裂而导致民进党籍的陈水扁最终渔翁得利。陈水扁上台后,岛内经济急速恶化、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财富大幅缩水,引来大多数台湾民众尤其是泛蓝军选民的强烈不满,并殷切期盼进行“第二次政党轮替”。为避免“泛蓝相争、民进党得利”的惨剧一再发生,泛蓝军选民烈要求国、亲两党在“总统”选举中完成整合,以重新夺回政权。迫于基层支持者的强大压力,加之连战、宋楚瑜等泛蓝高层均深知国、亲“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因而于今年2月达成“连宋配”的共识。“连宋配”顺利成军提振了泛蓝内部的士气,增强了胜选的信心,加之泛蓝军民调支持度基本上都领先泛绿阵营,这也使一些原本动摇的基层“桩脚”开始回流。 泛蓝军完成整合后,国、亲、新三党加上一些倾向泛蓝的无党籍“立委”,其表现在“立委”选举中的总体选票实力维持在55%左右,而在县市长选举中也维持55%左右的选票实力。 相关专题:关注台湾“大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