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发轫:科研领域“官本位”将危及科研队伍稳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22:29 人民网 | |||||||||
“科研领域的‘官本位’趋势如果不能及时扭转,很可能会危及中国科研队伍的稳定,甚至是科研事业的未来。”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不少委员提出的上述观点,令人深思。 “现在有些科研人员不愿在第一线进行科研攻关,而是更愿意到管理部门去。因为他们看到管理部门更有‘权’。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第一线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的稳定。”中
一些委员分析说,科研领域的“官本位”心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某些官员手中特权较多、社会地位较高的现实;同时,也显示出社会在尊重科研人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上,尚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 为杜绝“官本位”对科研领域的侵蚀,戚发轫建议:“国家应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根据他们的业绩给予相应待遇和荣誉。为什么名医的各项待遇不可以比院长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不能达到或超过所长、院长、部长?要取消不必要的行政规格和行政级别,回归专业领域内以知识创新能力为主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激励科研人员。”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