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专家建言干部考核:政绩观中应有“绿色”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11:0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政绩观中应有“绿色”标准——专家建言新时期干部考核

  新华社记者李斌

  绿色GDP考核体系将与现行干部考核体系挂钩,专家建言用5大“绿色”标准考核干部政绩……“两会”开幕之际,这些关于干部政绩考核的建议,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怎样用“绿色”来衡量干部政绩?这些又和科学发展观是何关系?

  “干部考核”引人关注

  2003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透露,绿色GDP核算体系正在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的联合攻关之中,出台后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将与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挂钩。

  2004年3月2日,两会前夕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系列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语出惊人:建议用5大“绿色”标准考核新时期的干部政绩。“中科院是国家思想库,当然要为国家提供参考性意见。这些意见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今后考核一个干部,主要看当地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改善了没有,能源资源消耗速率下降了没有,区域生态质量改善了没有,经济社会是否协调发展,义务教育成果巩固了没有,环境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水平达标了没有。”牛文元指出,为了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实质,对各地区工业化的政绩做出评判和仲裁,有必要制定一套以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标为依据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政绩观:当务之急是全面树立

  政绩观“飘绿”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关。在科学发展观的统一指导下,依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原则,树立新的政绩观,科学衡量政绩,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认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实质要求。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尚莒城说,干部是决定因素,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的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应该将生态环境指标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参数,在一些地方先行试点,吸取经验后进一步推广,从根本上遏制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背道而驰的现象,“建议组织人事部门,专题进行研究。”

  牛文元说,新的政绩观考核,必须淡化单一对GDP增长数量和增长速度的追求,代之以“六大注重”:注重先进生产力的培育和提高;注重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总协调;注重三大文明的整体推进;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

  “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考核干部,尤其是如何考核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政绩,已经成为未来的中心任务之一。”这位专家型的全国政协委员说。

  “6个即要”和“6个又要”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片面追求“以GDP为中心”,或者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忽视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给后任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

  “GDP增长了多少?”这是过去人们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口头禅”。时至今日,经济指标仍然是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牛文元认为,过分强调经济指标,搞“数字”政绩,发展经济的真正动力将随之消失。新一代领导集体及时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一种新的、全面的、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顺应新形势,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也必须变化。

  新形势下,如何才能科学衡量干部的政绩?专家提出了“6个既要”和“6个又要”: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

  5大政绩标准浮现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为此,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道路已经确定,关键是看“领头人”怎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加倚重于质量的提高,追求“高、好、低、少、优”,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在经过慎重思考、认真研究后,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了5大综合指标来衡量干部的政绩,进而对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本质进行刻画。

  一是原材料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的主要原材料消耗,体现工业增长对原材料的消耗程度,是技术、管理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的综合体现。

  “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人均量不到世界的一半,而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牛文元说,形势是严峻的。作为一个世界矿业大国,我国的一些大宗矿产如铁、铜储量相对不足,钾盐、金刚石、铬铁矿等一直严重短缺,铜矿长期进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的45种矿产品有5种主要依靠进口解决,15种需部分长期进口。

  谁来满足庞大的中国经济体,何况是在资源消耗率高的情况下?牛文元说,今后我国必须提高资源的使用效果,改善对矿产品的需求结构,以缓解中国矿产资源保障状况。

  二是能源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的能源消耗。我国石油目前已经高度依赖进口,而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一方面没油,一方面还耗油:单位产值的石油消耗竟是日本的4.3倍、美国的2.4倍、韩国1.5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能源利用技术进步、加强生产管理降低能源的消耗强度,这方面大有潜力。”

  三是水资源消耗强度,即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四是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即万元产值的“三废”排放总量,体现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水平和程度;五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综合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资源利用水平和劳动素质的高低。

  牛文元指出,我国原材料、能源和水资源都面临严峻挑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出发,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走“绿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道路。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