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郑州灿烂3600年”之一:织机洞走出郑州先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01:07 郑州晚报


探索先民足迹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郑州博物馆内还原了织机洞人的生活




织机洞先民用来生产了生活的砍砸器


  前言

  郑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她目前的知名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却极不相称。我们将和你们一起重温郑州3600年历史。

  我们有责任记录郑州历史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郑州地处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我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郑州地理位置重要,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我国数千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曾有五个朝代或国家在这里建都,黄帝在有熊(新郑)即位;夏朝建都于登封阳城;商朝曾把都城设在郑州商城;春秋和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先后把新郑做为国都。在夏商周时期,郑州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以后的历朝历代,地位也非常的重要,历代劳动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的业绩,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中国七大古都相比,郑州在建都时间上要比一些城市长,建都年代也要早于一些古都,中国完全有理由有资格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但现在郑州的知名度却和这种丰富的文化遗产极不相称,郑州申报古都的工作还在进行中。

  郑州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但并不是郑州的每一位市民都了解她。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古到今来梳理一下郑州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让更多人了解郑州灿烂的文化,让更多人领略郑州博大精深的精神。也祝愿郑州早日申报中国八大古都成功。

  晚报记者张锡磊/文 陈平生/图

  郑州什么时候有了人?郑州人从哪里来?没有多少人能回答上来,也没有多少人去深究。在一些考古专家们的探索下,这些问题早已有了答案:10万年前,荥阳、巩义就有人类在活动。但答案却一直躺在考古专家们的脑里,绝大多数郑州人并不知道——他们相信广为流传的郑州人是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的,而对10万年前就有郑州先民居住生活的荥阳织机洞和巩义洪沟却知之甚少。

  3月上旬,初春天气,还有点儿冷,柳枝也刚刚吐出新芽,记者怀着对祖先顶礼膜拜的心情,钻山洞,访专家,查古书,追寻郑州先民的生活印记。

  发现“河南第一洞”的两种说法

  3月6日,春日的阳光斜照在荥阳市二春抚老院,院子里坐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这位年已80岁的老人就是发现织机洞的张明森,退休前他在荥阳市地名办工作。

  1967年,张明森被派到荥阳市崔庙乡王宗店村教书。当时上课很不正规,他的闲暇时间便特别地多,就经常到王宗店周围的山上闲逛。学校离织机洞非常近,不到1公里,于是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了织机洞的“常客”。

  每当走到织机洞,张明森的头脑中就会不停地琢磨着一个问题:织机洞是个天然洞还是人工洞?织机洞下面是索河上游的一个支流,站在河边,“洞离河那么近,洞里有没有人住过”的疑问就会蹦到他的脑子里盘旋。1968年,张明森离开王宗店小学,工作换了几次,但心中的疑问一直没有化解。

  1983年的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荆三林老先生相遇。他和盘托出心中的疑问,向荆教授请教。荆教授非常感兴趣,到织机洞考察,发现了一些石制品,告诉他,“那些石制品就是古人类用过的工具”。

  张明森说,当时荆三林就把这一消息通报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并向国家文物局进行了汇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到现场挖了一个小探方,进行了初步勘察,但由于资金问题,没有进行挖掘。荥阳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万卿原来曾任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他证实说,挖探方时,他就在现场。但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织机洞的考古工作在1985年得到了突破性进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松林称,1984年至1986年,郑州市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文物普查,当时是他到荥阳对文物普查员进行培训的,织机洞是由文物普查员张怀清在搞普查时发现的,并逐级进行了上报。

  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审批,从1990年起,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松林对其进行挖掘,织机洞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由于织机洞内出土的丰富的烧火痕迹、石制品和动物骨骼化石在研究古人类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在考古界被誉为“河南第一洞”。

  织机洞从名字本身来说,就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织机洞的名字背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织机洞背后的传说

  在荥阳市崔庙乡王宗店村采访,几乎每个村民都非常熟悉织机洞的传说。

  不知道在哪一个年代,有一个名叫王增的人从小放羊。有一天,他经过织机洞时,听到山洞内有织布机的声音,就跑进去,看到一个仙女正在织布。王增就问:“你在织什么?”仙女答:“织布。”“织布干什么?”“我在给王增织蟒袍。”

  回到家后,王增把遇到仙女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感觉到王增是一个当官的材料,就不再让他放羊,为他出资在王宗店开了一个饭店,闲暇时让他学习。几年后,王增进京赶考,他还真的考了个功名。回到家后,他对母亲说:“我去京城做官是不是还要带上你?”母亲说:“你不打算带我吗?”王增回答:“你的脚那么大,又长那么丑,带你进京,别人会笑话我的。”王增的母亲听说后,很气愤,不久就上吊自杀了。

  但王增很快也得到了报应。大白天,正在路上走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随后是一声炸雷,顿时王增被炸得身首分了家,头被抛到织机洞对面的穿梭洞处,身子被扔到织机洞旁边的一个山头上,织机洞的名字也就产生了。

  传说当然是当地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但可以说明从很久以前,附近的居民对织机洞就有一种神秘感和敬畏感,这种敬畏感一直延续到现在。

  3月4日,记者在织机洞内就看到,一尊财神和一尊观音的塑像被附近居民摆放在洞中,在塑像的正前方摆着香炉。

  王宗店村支书史明星说,有些村民遇到什么事总要到这儿拜一拜,一些妇女还到这里来求子。

  现在王宗店的村民都已经知道这里是古人类生活过的地方,他们来这里祭拜时,心里都充满着对祖先的一种崇拜,但并不了解先民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郑州先民打猎为生

  在郑州市嵩山路中段西侧,矗立着一座样式很特别的建筑,整个造型是一个方鼎,它就是郑州市博物馆。

  博物馆一楼的展览被定名为“郑州文明曙光”,陈列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展厅。

  在“旧石器时代”展厅内,文物工作者们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对织机洞内郑州先民的生活场景进行了还原、再现。整个场景内有一男一女和一个孩子,他们除了在腰间围了兽皮外,身体的其他部分全部裸露。女子是一头长发,乱乱地散落在肩上,她的右手握一木棍,正在拨面前的火堆,好让火烧得更旺一些。男子坐在这女子的对面,右手高高举起,握着一块石头,准备砸击被左手按在地上的石块。一个孩子坐在火堆旁玩着泥巴。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梁西乾说,通过10多年的挖掘工作,已经确定,在织机洞内,至少1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织机洞在荥阳至新密的公路旁边。3月4日,记者一大早就赶到了这里。堆积物几乎填满了整个洞穴,离洞顶只有4米,而堆积物的厚度有20多米。

  当时郑州的先民们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取暖和驱赶野兽,在洞内的堆积物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17处用火的痕迹,最大的一个火堆竟有50多平方米,在火堆中,还发现了用火烧过的骨头。在洞内发现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有2000余件,显然织机洞是郑州先民长期居住的一个洞穴。荥阳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万卿说,从织机洞内的文化层及所发现的遗存来看,从10万年前至1万年前都有郑州先民在织机洞里活动,甚至到汉代时还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郑州市文物志记载,在织机洞中,共发现有石器2万余件,石器中有大量的刮削器、尖状器、石锥、砍砸器、雕刻器、石锤。另外还发现有一些骨器。那么他们用这些工具干什么?

  织机洞人也爱美

  在织机洞中发现的工具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相比,显得很粗糙,都是靠砸击或碰击制造出来的简单工具。

  织机洞中的郑州先民主要靠打猎和采集为生,也偶尔到洞下的河流里去捞点鱼虾。和野兽“作战”不能赤手空拳,他们要用一些棍棒来武装自己,刮削器主要就是用来刮掉棍棒上的皮,使棍棒用起来更加顺手。猎取到动物后要剥皮,尖状器就有了用武之地。织机洞中目前没有发现针状物,但他们身上穿的兽皮怎么缝制,有考古专家推测说,织机洞人就是用石锥在兽皮上穿眼,然后再进行缝制。敲骨取髓大多靠的是砍砸器,采集时,砍砸器的用途也就像现在的斧头,砍伐树枝树干。

  在郑州市博物馆内,记者还看到在展厅里陈列有一些顶部非常尖的雕刻器。他们雕刻了什么?还是在郑州市博物馆被还原的生活场景中,女子的脖子上佩戴有一串项链,想来,郑州先民们那时就已有了爱美之心。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在织机洞所发掘的文物中,还没有发现一件装饰品。

  现在郑州的冬天很冷,人们要用暖气或空调取暖过冬,郑州的先民们当时过的是少吃少穿的生活,冬天他们会不会冷,当时郑州的气候怎样呢?

  邙山以东曾是海洋

  在地球上有人类活动的时间,地质学家和人类学家之间存在着分歧,人类学家认为是300万年前。地质学家却认为是240万年前,并把有人类活动的时期作为第四纪的开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专家李占扬说,在第四纪的某一个时期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当时从郑州的邙山以东,除山东丘陵地外,是一片汪洋。在1万年前,郑州东部的广大地区还分布着大片的湖泊和沼泽。在这一时期,地球的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也十分频繁,郑州西部、西南部的嵩山山脉和浮戏山登地的灰岩也是这时候形成的,荥阳织机洞也随之形成,和织机洞同时期形成的还有荥阳的蝙蝠洞、新密的神仙洞、巩义的雪花洞等。

  在郑州的郊区等处,考古专家们还发掘出了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纳玛象。李占扬说,织机洞人生活的年代应该比现在要温暖和湿润。

  荥阳在织机洞人生活的年代,是大片大片的森林,河流就从洞下而过,这就给以打猎和采集为生的先人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便利条件。在织机洞内发现了大量的大角肿骨鹿、斑鹿、中华鬣狗披毛犀等,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荥阳市地名办退休的张明森老人对荥阳历史非常精通,他说,荥阳的大片森林是在宋朝定都开封后被破坏的。宋朝定都东京汴梁后,大兴土木,因荥阳距离较近,便成了木材和石料的主要供应地。树木被大量砍伐后经人工挖出的金水河运到京都,还有一些树木是先被烧成炭,再经金水河、汴河运进开封,荥阳的森林被大量破坏。

  织机洞在考古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织机洞的知名度却极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织机洞在保护方面做得怎么样?

  先民遗址的保护

  织机洞虽然在人类起源研究上有重要价值,但它的名气却出奇地小,无论是在郑州市区,还是在荥阳,知道织机洞的人都不多。

  去织机洞采访,还有1公里远,首先进入记者视线的是一个石料场,石料场的加工车间就设在织机洞的下方。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马黔斌说,这一石料场是当地居民办的,在刚发现织机洞时,石料场取石的地方就在织机洞的下方,每天炸山对织机洞影响很大,经过几次协调,石料场目前炸山取石的地方转移到东边不远处,每天中午仍能听到隆隆的炸山声。

  站在织机洞口,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梁西乾说,原来织机洞内的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现在山的洞顶已塌了一部分,按照考古勘探,原来的洞内面积应该比现在大一倍左右。

  梁西乾说,在织机洞内遗憾的是没有发现人的骨骼化石,这使考古专家们对织机洞人的特征、殡葬等问题无法考证。更让人遗憾的是,在织机洞对面的山上还有一个穿梭洞,在修荥阳至新密的道路时被炸掉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先民遗留下来的东西。

  对于织机洞的宣传,记者没有多少印象,在网络上输入“织机洞”,只有9条信息,而且几乎全是不足500字对织机洞的简单介绍。

  下期导读

  经历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的磨炼,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新郑裴李岗一带的原始居民已经能够使用磨制精美的石磨盘为收获的高粱去壳。在现代人眼里,这些状如滑板的磨盘或许略显笨拙滑稽,但它却是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留在郑州土地上的最早遗迹,标志着原始人类结束了居无定所的历史,开始了平原农耕生活的新篇章。发掘后的裴李岗遗址30年前重被泥土尘封。这中间所经历的曲折故事永远萦绕在人们心头。

  读古都历史中3600元大奖

  本报一直遵循着“用新闻纸建设郑州”的新闻理念,这次举行的“读郑州3600年历史,中3600元大奖”旨在郑州的文化建设和宣传古都文明上能作出我们自己应做的贡献。我们这次大型系列报道历时将达9个月,共出36期,每周二和读者定时见面。在报道即将结束时,本报将举办一次郑州历史知识竞赛。报道结束后将进行“阅读古都历史,拿3600元大奖”的评选活动,设一等奖1名,奖金3600元;另设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分别奖2005年半年报纸赠阅卡和一年报纸赠阅卡。

  各奖项的评选将综合平时对报道的参与情况和报道即将结束时举办的历史知识竞赛成绩,如果能对每篇报道主题的开发、保护、利用问题提出一些好的看法,将计1分。本报还要以一个月为单位,每月评出热心读者若干,奖郑州市境内旅游景点门票一张,热心读者应从集齐本月中国古都报道的读者中产生,产生办法采用摇奖的方式,幸运读者还将在“读郑州3600年历史,中3600元大奖”活动中加上5分。

  知识竞赛成绩按100分满分计算,每人的成绩把各项相加,分数最高者将成为这一活动的一等奖活动者,并获得本报颁发的证书和3600元奖金。二等奖和三等奖将按从高到低的原则确定。

  点题征集采访线索

  从今天起,本报还将向读者征集与天津有关的线索,逸闻旧事、传说掌故、历史资料、珍稀照片、孤本史籍,以充实本报的新闻报道,填补郑州留下的历史空白。

  同时,本版特辟“点题采访”专栏,读者对哪个历史时段、哪件历史事件、哪位历史人物甚至传说掌故感兴趣或者存有异议,也可致电本报。本报记者将踏上寻访之路,为读者重现历史风雨。读者所提供的线索一经采用,本报最低将付给30元的线索提供奖,线索价值较高者所付线索提供奖也会更高。

  征集线索专线电话:13838049253

  E-mail:z6xl@sohu.com,zxl@zynews.com

  来信请寄:

  郑州市陇海西路80号郑州晚报深度报道部张锡磊收

  邮编:450006

  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郑州的历史,感受郑州的丰厚的历史文化,本报还将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文物精品展、传统郑州摄影大赛、传统郑州摄影展、郑州历史系列讲座等活动。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