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政府的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1日15:39 南方周末 |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其意义不亚于20多年前那次把党的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的决策。 □本报驻京记者马克 仅有增长是不够的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落后的生产力不适应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从此党的工作中心重新回到了经济建设。 20多年持之以恒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多亿中国人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198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是10.1%,仅次于非洲资源型国家博茨瓦纳;19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则名列榜首,为10.7%。 在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国家,保持了如此之快和如此之久的经济增长,中国最近25年的经济奇迹在世界经济史上恐怕只有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和二战之后的日本可堪媲美。 增长给中国人带来的福利是毋庸赘言的,2002年中国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2476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是1978年的5.3倍和4.7倍。 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世界银行2000年底公布的数据看,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包括能源耗竭损失、二氧化碳污染损失、矿产耗竭损失、森林耗竭损失等)占GDP的比重惊人,1970年代初,占GDP的6%—7%,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这一损失达到峰值,高达GDP的30%。(见表1、表2) 经历了25年高速增长之后: 中国是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不算政府财政对城镇居民的补贴,中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是3.11倍,这个数字在1996年是1.9,在1990年是2.02,1985年是1.72,1978年是2.36。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国情专家胡鞍钢称之为“一个国家,四个世界”,不同的省份如此,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地区也是如此。中国最富的地区上海与最穷的地区贵州的人均GDP差距,1978年是9.1倍,2002年是12.9倍。 中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根据社科院经济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最新数据,中国1995年是0.437,2002年是0.454。 中国是世界上教育投资严重不足的国家。中央及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到20世纪末,教育经费的支出要达到GDP的4%。2001年,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的教育支出达到了GDP的3.19%,但是与5.1%的世界平均水平仍然相差甚远。 中国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至少需要新创造1500万个就业岗位才能缓解压力,但是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只有1980年代的1/3。 …… 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等同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否则会给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损害。 “不要以为蛋糕做大了就能化解一切矛盾,”一位学者评论说,“只有公平的增长才是可持续的,经济意义上这样,政治意义上也是这样。” 以人为本 改革的大门一旦打开,就有其自身的逻辑。我们党不断地顺应历史,及时推动国家的转型。 事实上,过去20多年的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不断回应挑战的历史。20多年来,党成功应对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挑战,并且越往后,“挑战—回应”机制就越成熟。 1978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干部群众忍无可忍,邓小平果断率领全党抛弃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1989—1991年,国民经济陷入低谷,邓小平再度挺身而出引导全党抛弃“姓社姓资”的争论转向市场经济,从而开启了迄今已持续14年的黄金增长。 进入21世纪,我们发现,党对挑战的回应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具有提前量。在过去3年里,党中央先后作出“西部大开发”(2000)、加入WTO(2001)、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将“三个代表”写入党章(2002)等重大决策,分别回应地区差距、全球化、执政党执政基础等重大问题。和以往不同,这几个决策是在国内外舆论对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交口称赞声中出台的,可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决定》还第一次出现了“五个统筹”的提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这是中共执政50多年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其意义不亚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但是,在《决定》公开发表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是立即意识到新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的人之一,他在一篇写于2003年底的、题为《“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的文章中写道:虽然《决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和创新,但最令我激赏不已的却是在发展观方面的深刻进步,这是整个《决定》中最值得瞩目的亮点。 李剑阁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话:“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他评论说,这是我们发展观的本质性的跃进,也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结晶和升华。可以说,“以人为本”是胜利抗击SARS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何才能以人为本 2004年2月12日,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因为贪污腐败而被依法执行死刑。这位只受过初中教育,从生产队记工员一路升迁的原副省长有一句名言:“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就能上。但关键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让领导看到政绩。” 这位深谙官场之道的原副省长的政绩包括:夸大辖区乡镇企业产值10倍,强令村民花钱租来黄牛牵至指定的“黄牛金三角”供领导参观,为提升阜阳“国际形象”圈地数千亩,投资3.2亿建起了一个没有航班的“国际机场”…… 王怀忠伏法一周后,各媒体掀起了一个宣传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的高潮,但是仍有人心存疑虑:王怀忠式的升迁之路,今后真的走不通了吗?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应的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以物为本的实质是以官为本,它对应的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积淀在国民灵魂深处的官本位的文化。而要彻底涤荡官本位的传统文化,中国要改革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体制,如果政治体制的改革不能跟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新发展观就很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最现实的问题是,立即动手改造以GDP和财政收入为核心指标的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建立以绿色GDP(名义GDP减去自然资产损失)、就业率、就学率、重大疾病感染率等人性化指标构成的新的政绩评价体系。 3月5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近3000名人民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他还说:“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 温加宝的话让人们想起了1945年7月4日,那天以国民参政会成员身份访问延安的黄炎培问毛泽东:“共产党如何走出历代王朝治乱循环周期律?”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2004年3月5日,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人民代表们对温家宝的话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代表了他们对这位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总理、以及他所在的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的信任。 相关专题: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