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今日递交申亚报告 主办权7月1日敲定(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09:35 广州日报大洋网


申亚陈述片昨晚在广州新体育馆内开拍.谭庆驹、陈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年仅14岁的曹文思舞出的彩带与狂草广州的申亚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妙




体操队运动员到场表演


  广州申亚特别报道之申亚陈述片

  昨晚申亚代表团抵达亚奥理事会总部科威特 主办权7月1日最终敲定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由广东省副省长许德立为团长、广州市副市长李卓彬为副团长的广州申亚代表团抵达亚奥理事会总部科威特。预定北京时间今天下午4时,广州申亚代表团
紫光扫描仪服务创新高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将正式向亚奥理事会递交中国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报告。此外,由于韩国汉城的退出,与广州同时提出申亚的城市只剩下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和约旦的安曼。

  广州申亚代表团在前往科威特途中,还观摩了在伊斯兰堡举行的南亚运动会。昨日,广州申亚代表团从巴基斯坦直飞科威特。广州申亚代表团今天递交完报告之后,由亚奥理事会派出的评估团将于5月来穗考察。届时广州申亚工作将转入第二阶段,包括迎接评估团的路线、地点和内容都需要设计安排。7月1日,2010年亚运会的主办权将最终敲定。

  昨晚,广州申亚陈述片正式在广州体育馆开拍,著名导演曾志负责广州申亚陈述片的拍摄,整个制作的截止日期为4月15日。广州申亚陈述片的设想长度是10~20分钟,内容主要展现广州的体育设施、交通、酒店、市民对申亚的热情等方面。(记者史勇)

  申亚陈述片开镜实录

  昨天下午,广州申亚陈述片正式开镜,成功举办过九运会体操比赛的广州新体育馆成为首个拍摄地点。

  在陈述片里只出现10秒的镜头,拍摄组花了3个多小时才完工。从今天起,拍摄小组将陆续到广州市内具代表性的大型体育场馆取景,务求把广州完备的体育设施通过镜头呈现在亚奥理事会评估团眼前。

  15时00分开始布场

  记者15时来到广州新体育馆,陈述片导演曾志和拍摄组的其他成员已经准备开工了。一辆载着摄像机、吊臂和其他拍摄装备的黄色工作车开进了主馆,部分拍摄组成员立即开始安装9米长的吊臂,曾志导演则与场馆负责人在讨论灯光的调试和地毯的铺设。

  能容纳过万观众的广州新体育馆曾经成功举办了九运会体操比赛,之后也举行过王菲演唱会等大型文娱节目。拍摄组特地邀请了广州伟伦体校艺术体操队运动员到场表演,这5名运动员都是省运会的金牌运动员,其中年龄最小的吴咏仪还是省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金牌得主,为了协助陈述片的拍摄,她们特地向就读学校请了半天假。

  拍摄小组简单取景后,认为白色的地面有点单调,于是要求在场馆中央铺上浅蓝色的地毯,而5名运动员就在地毯上表演带操和球操。由于4000多个活动座位都被收缩叠放到看台底下以后,镜头内场馆的立体感减弱了,因此拍摄小组还要求工作人员把4000多个座位都拉出来。于是,所有人兵分3路忙开了,有的忙着铺开地毯,有的忙着拉伸座位,而运动员则在教练的协助下开始热身和化妆。

  16时40分正式开拍

  时针已经指向16时,工作人员在吊臂的末端安装好摄像机,反复调试着吊臂的灵活度,5个女孩也换上了鲜艳的比赛服,并涂上了桃红色的胭脂和唇彩,体育馆内的100多盏射灯同时发放光芒,记分屏幕也出现了狂草广州的申亚标志。一切准备就绪,导演一声令下,申亚陈述片正式开拍!

  首先进行的是在4人带操的舞动下用吊臂空中拍摄体育馆全景,拍摄人员一边操控吊臂的高度,一边通过小荧屏观看拍摄效果。虽然拍摄小组预留给艺术体操队的排练时间不足一天,但这些冠军队员都拥有过硬的功底,在教练黄贤媛的指挥下,很快组出一套飘逸灵动的带操。“继续。好,好!”、“笑。注意表情。抬头。手腕要有力!”、“你们的节奏要统一,这是团体表演啊!”整个场馆里飘满了黄教练的声音,运动员在她的指挥下,一次又一次地演练,而拍摄小组也抓紧时机将她们最美的动作收进镜头里。

  只是一个全景镜头,拍摄小组花了1个多小时才完成,“因为广州体育馆的镜头今天就得拍完,如果回去再发现不足的话,补拍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尽量多拍一些。”编导江泳告诉记者,其实这次拍摄的内容最多只在陈述片中出现8~10秒,但预计起码要到19时,他们才能完成拍摄。

  18时00分球操独舞

  拍摄了1个多小时的全景后,拍摄组转入了第2组镜头———个人球操特写。

  负责表演的是去年省运会艺术体操的个人全能冠军吴咏仪,娇小玲珑的她穿着银绿色的体操服,手执一只红球,在浅蓝色的地毯上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姿势。拍摄组这次没有用吊臂高空拍摄,而是由一名编导拿着摄像机近距离追身特写。吴咏仪的动作也不会全套使用,拍摄组将在剪接阶段将精选出最能与场馆融合的动作。

  18时30分彩带狂舞

  14岁的曹文思是广州市7中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除了4人带操外,她还有一个重任在身———挥舞彩带书写申亚标志。这个创意是拍摄小组前天共同商议的,他们要把彩带的优美线条与申亚标志的狂草笔法融合为一体,以抽象的意念展示广州举办亚运的信心与魄力。

  当拍摄小组把这个想法与黄教练沟通的时候,双方一拍即合。“彩带的螺形动作和申亚标志的设计非常吻合,运动员完全可以通过彩带‘舞’出这个标志。”黄教练告诉记者,尽管之前没有任何彩排时间,但对于曾经进入国家队的曹文思来说,这个动作难不了她。

  之前还灯火通明的体育馆,在1秒内突然伸手不见五指,之后,除了正对曹文思头顶的射灯重新开启外,场馆其他地方还是漆黑一片。出于拍摄需要,工作人员把99%的射灯都关掉了,全场的焦点集中在曹文思身上。这个漂亮的女孩有点紧张,毕竟在场所有大人们的眼睛都盯着她。第一次演练时,彩带在她周围划出了优美的弧线,但弧度还不够大,教练立刻提醒她要自信点。

  1次、2次、3次……曹文思不停地“书写”着申亚标志,摄像机在她上方找准角度,“左一点”,“低一点点”,“好,注意看彩带的方向”,导演不时提醒着操控吊臂的拍摄人员。在曹文思“写”了接近30次申亚标志后,曾志导演终于满意了。曹文思松了一口气,在旁的黄教练和其他工作人员也为她齐声喝彩。

  19时40分拍摄结束

  拍摄组从15时进入新体育馆,直到夜幕降临才离开,忙了整整一个下午,他们的拍摄计划才完成了一小部分。从今天开始,他们还要到天河体育馆、五星级酒店、医院等地点继续拍摄。完成了室内的镜头后,拍摄组还要看“天”吃饭,只要广州再现晴天,他们就立即拉队拍外景,捕捉艳阳高照下的广州。

  除此以外,拍摄组还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协助,安排中国最顶尖的运动员参加陈述片的拍摄。“国家体育总局认为申亚不仅是广州的事,还是全中国的大事,所以陈述片里出现的运动员不应该只局限于广州籍或者广东籍的。”一位编导告诉记者,如果顺利的话,拍摄组还将远赴北京拍摄邓亚萍等世界冠军级人物。(记者杨敏记者谭庆驹陈)

  众人拾柴火焰高精美画册说广州

  广州申亚代表团昨天已抵达科威特,代表团此行除了向亚奥理事会提交申亚报告外,还带去申亚宣传画册。

  在负责征集图片的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内,记者看到了上千张美图摊开在桌面上,一位工作人员说图片都是广州市民在短短一个星期内亲自上门送来的。为了这次制作申亚宣传画册,广州的市民与政府有关部门都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

  普通市民:为拍美景啃面包

  今年67岁的梁景新是一名普遍市民,也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听到市政府要征集图片制作申亚宣传画册,他前后往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跑了4趟,共送去60多张摄影作品。梁伯说,作为一名老广州,他对广州的变化印象非常深刻,现在的广州特别是在绿化、环保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正是这种变化感动了他,促使他要用相机来将广州的变化记录下来。他说:“我现在每天到处跑,还经常爬上一些高楼,为了拍到早晨、黄昏或夜晚的美景,往往在一座高楼的顶层呆上一天,饿了就喝点开水、吃些面包。”

  梁景新有两张照片最终被选上了,一张是拍芳村码头,名叫“屹立”。另一张是拍珠江上的龙舟赛,名叫“赛龙夺锦”。他因此非常高兴,说为了广州申亚成功,自己能出一分力,感到无上光荣。

  摄影行家:倾囊而出送珍藏

  这次征集代表广州城市形象的摄影作品,除了吸引到上百名市民踊跃参与外,一些摄影行家也禁不住“手痒”露两手。刘定锐,有30年从事体育摄影的经验,他也是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他说:“这次申亚是广州历史上首次申办如此大型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作为一名体育摄影专业人士,我肯定是倾囊而出了。”

  除了拍摄一些竞技体育的照片,刘定锐还将生活中所拍下的可以反映全民健身的照片拿了出来。“市民送选的图片在体育方面较为欠缺,这次不少体育摄影的专业人士纷纷‘救急’,保证有充足的图片供挑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

  设计人员:50小时没有睡觉

  这次申亚宣传画册具体由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建委与市体育局进行设计制作。谈起画册的设计制作过程,市旅游局的周处长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画册的初稿送上去后,基本给否定了2/3,由于时间紧迫,设计人员只能挑灯夜战,其中有2名设计人员是50个小时没睡觉,3名设计人员也奋战了30个小时。

  广州市正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今次申亚宣传画册总的统筹工作,记者拨通该公司总经理陈钊文的手机,他说刚刚将画册的事情搞完,还处于一种身体疲惫但精神亢奋的状态,为了这本画册,公司的员工日夜加班,目前画册正在广州日报印务中心印刷,相信很快就可以与市民见面了。

  画册真貌:4分册各具特色

  据悉,申亚宣传画册共有4本,分别为旅游风情、历史文化、都市风貌与体育风采,共有近400张图片,它们是从2000多张图片中挑选出来的。

  旅游风情画册主要是介绍作为旅游名城的广州的旅游风光、旅游风俗,共分为两部分,一是广州的旅游景点,二是广州的食、住、行、游、购、乐6方面的情况,将广州的老城新区值得外国朋友来看来玩的地方全部囊括在内,可谓“一册在手,畅游广州”。

  历史文化画册主要从体现广州2000多年的丰厚历史底蕴出发,一是纵向介绍广州作为岭南古都的千年文脉,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二是介绍广州的岭南艺术,如粤剧、广绣、沙湾飘色等;三是介绍广州的现代文化。

  都市风貌画册则着重介绍广州“三年一中变”以来的城市面貌,一是都市风采,有珠江两岸的美景、天河的现代化建筑、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等;二是交通建设,如内环路、地铁、新机场;三是环境保护,广州近几年通过对环境的整治,珠江水变清了,空气变好了,广州城市的整体气魄尽现其中。

  体育风采画册逐一盘点了广州的体育场馆,同时反映群众对体育的热情参与,还重点介绍了广州的竞技体育,从世界杯女足赛到九运会等,体现出广州完全有承办大型体育综合活动的能力。(记者林洪浩)

  广州申亚特别报道之专家访谈

  广州期待亚洲朋友来聚首

  省市上下紧密合作全力争取申亚成功

  在"国务院批准广州申办亚运会"的消息传出后,广东省体育局局长杨(上西下辶)军第一时间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杨局长表示,广州申办承办亚运会的积极意义远超于体育的范畴,它将推动整个广州、广东乃至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申办亚运会,我们觉得是信心与困难共存,但只要广东省、广州市体育局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全力支持,再有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的正确指导,我们会越来越自信。

  杨局长表示,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有关领导已经多次谈及申办亚运会的意义:作为一个促进国际友谊交流,推动承办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三大块发展的“平台”,亚运会的意义非凡,体育领域只是受到影响的其中一部分,这也是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申办亚运的原因。因此,我们申办亚运会不能单纯计算办会的收支情况,因为它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效益可以说无法估算。

  而在国务院批准广州申亚后,省市体育局已联合办公,成立申亚工作委员会,全面启动申办工作,填写文件,制作《申办报告书》,加强宣传攻关,完成好亚奥理事会考察团的接待任务,等待今年7月1日的投票。

  杨局长说,目前省市体育局的合作方针是以申办成功为最终目的,由广州市体育局承办,广东省体育局参与和协调各种关系,广州市体育局负责具体的事务,广东省体育局在策略上提供帮助,两者必须紧密合作,而国家体育总局则负责指导,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优势,全面推动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工作。(记者周婉琪)

  努力争取申亚功成要让市民称心如意

  “我希望广州能在今年办成这件让广大市民称心如意、扬眉吐气的大事。”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所指的“大事”,当然是指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了。刘江南告诉记者,广州市体育局一直想为广州做件大事,而从2002年开始,广州市体育局所做的一切,都是朝着亚运会这个目标努力的。

  “广州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体育设施、办赛经验与运动会相关的各种设施和硬件均不亚于亚洲任何一个城市,如果申办成功,广州人就要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亚运会。”在广州具备举办亚运会的条件中,最让刘江南自豪的是广州市体育局通过多年的努力,具备了丰富的办赛经验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办赛队伍。仅去年,广州市体育局就承办了6大体育赛事,包括2003年初的3大球会师———中巴足球大赛、中国女排VS广州男排挑战赛和CBA篮球全明星赛。2003年末,广州市体育局再接再厉,在一个月时间内接办了体操亚锦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和2003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赢得各界一致好评。

  广州市体育局还与美国GT体育娱乐公司签下合约,未来5年内双方达成全方位合作,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把NBA引到广州。NBA到广州的其中一个条件是:要有能容纳1.5万人以上的室内大型体育馆。如果广州能成功获得亚运会主办权的话,这个场馆的建设势在必行,“在举办亚运会的同时,我们还拥有了NBA比赛的场馆。”刘江南告诉记者,美国最大的体育经纪人公司GreatChannal已致电市体育局,在恭贺广州获国务院批准申办亚运的同时,还提出对广州的体育市场深感兴趣,有意与广州市体育局合作寻求发展。本报记者杨敏

  短评:谋事在人

  记得早在1987年第6届全运会开幕之际,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就称赞广州的体育场馆足可以申办奥运会,而在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失败后,当时就有人提出,由广州接着举起申奥的大旗。但从亚洲举办过奥运会的日本、韩国来看,要办奥运必须先办亚运,东京如此,汉城也如此,北京也经历了从亚运到奥运的必由之路。

  的确,虽然广州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座举办过两届全运会的城市,但从全运向奥运飞跃的途中必须有亚运这座必不可少的桥梁。而广州举办亚运会的意义,也绝非仅是体育领域的需要。

  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看,举办一届国际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都要超出运动会本身。以日本和韩国为例,两国都是通过举办亚运会后,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最后使两国的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因此,广州申办亚运会,其影响绝不仅限于广州或广东,而是全国性、阶段性,甚至是国际性的。

  正因为现代国际大型运动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影响力和推动作用,所以这些大型赛事申办的竞争也越发惨烈。与许多竞技运动一样,冠军只有一个———申亚同样只能有一个胜利者。从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的失利,到1996年广东申办亚洲杯的落败,再到历届亚运会申办城市的落选,都说明申办大赛存在极大的不可预知性,对大多数候选城市来说,申办可能只会带来遗憾。

  不过正如广州体育局局长刘江南谈到广州申亚的前景时所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无论申办的结果如何,在申亚过程中,都是广州推广自己、发展自己的最好时刻,是广州向世界展现的难得机遇。同时,通过申亚,对提高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时期的工作水平,有着最佳的促进作用;从领导到工作人员再到一般市民,也是一次学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有理由相信,通过本次申亚,广州会越来越美,前景越来越宽广,广州的亚运会之梦也肯定会有梦圆之日。

  广州申亚特别报道之

  兄弟城市成败启示录

   

  兄弟城市的申亚成败给广州申亚的启示   

  编者按: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之前,有许多的“兄弟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性综合运动会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这些“兄弟城市”无疑就是广州申亚最好的老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北京市。

  这些城市在城市的综合实力、体育设施、运动发展等各个方面和广州都有着许多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而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也不尽相同。如能借鉴这些经验,无疑对广州申亚非常有帮助。本专题策划:本报记者周志伟

  北京:最好的老师

  作为首都,北京有着最丰富的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申办和成功的经验。1990年,北京就成功地举办了第9届亚运会。而在1993年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之后,北京在2001年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且于当年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对于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来说,北京无疑是个最好的老师。

  综合实力为基础

  “世界选择了中国。”这是在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最有意义的一个口号。

  北京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城市去申办奥运会,而是代表着整个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在全球经济中,中国的经济是惟一持续高速增长的,是最富有活力的。而申办奥运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北京申奥成功,依托的是整个国家的实力,说明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在一个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速、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的国家举办奥运会,也必将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奥林匹克选中北京,国际社会信任中国,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最重要的基础也在于此。

  因此,一个城市和其所代表的地区强劲的发展势头、强大的经济实力,都是一个城市申办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基础。

  广州是中国整个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同时广东省也是中国的经济大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到了2010年,广州将有望成为亚洲最佳的城市之一,这是广州申办亚运会最有力的基础。

  独特文化的魅力

  独特的中国文化是北京成功申奥的原因之一。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北京申奥宣传片里独特的东方文化吸引了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中国具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的独特魅力。北京是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同时又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与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奥林匹克推崇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在具有悠久文明并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奥运会,无疑将会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而这些,也是促使国际奥委会选中北京的重要因素。

  广州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而且具有独特的南粤文化。而且南粤文化并不是单纯地体现在广州,整个华南地区无疑都深受影响,甚至香港、澳门等大都市的文化都是南粤文化的一部分。而吃苦耐劳的广东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南粤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体育成就获赞誉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夺得了28枚金牌,跃居世界第3位,使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的体育大国。这对北京申奥成功取得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北京在1990年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而在2001年莫斯科国际奥委会代表大会召开前,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因此赢得了很多的赞誉。

  运动员就是最好的招牌。在申奥陈述时,北京籍奥运冠军杨凌登台陈述,大大增加了北京的影响力。而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将更大规模地普及奥林匹克运动,更广泛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广东省和广州市同样具有非常雄厚的体育基础。在2001年,广东省就成功地举办了第9届全国运动会。当时刚当选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亲临广州,并且对广州的大赛组织能力赞不绝口。

  而自从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亚运会开始,每一届均有广东健儿夺得冠军。广东是中国的体育大省,良好的体育基础,优秀的运动健儿,在这两点上,广州和北京具有相似的优势。本报记者张健强

  上海:胜在城市实力

  东亚运动会创办于1993年,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东亚运动会是目前仅次于亚运会的亚洲综合性运动会。而上海东亚运动会也是继北京亚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最大型的洲际综合性运动会。

  1993年的上海,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上海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使其成为了举办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的首选。而且举办过第5届全运会的上海也累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加上还拥有3次打破男子跳高纪录的朱建华、游泳奥运会冠军杨文意、庄泳等一批国际知名体育明星的影响力,所以首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办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不过,东亚运动会的举办则给上海提出了一个考验,因为当时上海的城市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场馆设施陈旧、交通矛盾突出,但是在经过16个月的紧张筹备后,上海按照现代化都市的标准翻建了体育场馆,整治了交通,改造了市容,使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最终,上海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给海内外来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东亚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让上海向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上海也将举办影响重大的国际活动作为与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八运会、网球大师杯赛、世界射击锦标赛到2010年世博会以及积极筹划申办的世界友好运动会。回看1993年,东亚运动会为上海在今后举办重大国际赛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目前华南地区最具发展力的城市,广州的影响力也非常大。随着九运会以及一系列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广州在经济发展、体育建设等各方面加快步伐,广州举办国际大赛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与1993年的上海相比,现在的广州无疑比当时的上海更加具备举办大赛的优势。(记者史勇)

  香港:体育文化滞后

  中国香港曾经提出申办2006年亚运会,那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申办亚运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但是在最终的表决中,香港败给了多哈。这是香港第一次提出申办亚运会,作为临近广州的城市,香港和广州的经济文化氛围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这对于广州的申办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香港之所以落选,其中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他们的竞技水平相对不高和体育设施相对落后。

  论经济实力,香港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说人口,也有近700万人。可在体育方面的成就却与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很不相称。在悉尼奥运会上,为中国香港代表团取得最佳成绩的是年过而立的李丽珊,她夺得了女子帆板第6名。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认为,香港体育相对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体育受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设施相对滞后。此外,香港人传统观念认为,搞体育不能成为一个职业,花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越多,就越会影响学业。

  而现实也的确如此,目前香港体坛的一批精英正在为退役后如何谋生而苦恼。即便像奥运会冠军李丽珊这样香港历史上最优秀的运动员,靠挣下的百余万港元奖金还不足以在香港购房谋生。

  霍震霆说:“要改变这一落后面貌,最关键的是要在香港的学校普及体育,提高市民对体育的正确认识。而这就需要特区政府、体育界和商界联起手来,在香港培养出一个体育市场,进而形成一种体育文化。”

  中国澳门在体育设施和运动水平方面与香港相仿,但是在申办要求相对不高的东亚运动会的时候,澳门取得了成功。在澳门之后,香港也取得了2009年东亚运动会的举办权。

  和广州比较起来,香港的经济实力有一定优势,但是举办亚运会必须考虑经济和体育的协调发展。广州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是走上了这种协调发展的道路。(记者李斌)

  东北:成败皆因时机

  在1996年,当原本获得举办权的朝鲜以能力不足的理由,放弃承办第3届亚冬会时,我国的哈尔滨市曾在距亚冬会开幕仅有3年的时间时充当“救火队员”,成功承办了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不过他们在2002年申办2010年的冬奥会却以失败告终。而长春市则已经于2002年10月釜山亚运会上,经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代表举手表决,得到2007年第6届亚冬会的承办权。从这两个东北城市在申办中的成与败,我们不难看出,时机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1996年亚冬会举行前,正是我国冰雪运动初露锋芒的时期。由于叶乔波在第16届冬季奥运会及其他世界大赛上的优异表现,我国掀起了发展冰雪运动的第一个高潮。于是,在朝鲜弃权的“契机”出现后,哈尔滨当仁不让地接过并最终出色完成了承办任务。

  而长春开始准备申办第6届亚冬会是在1999年,当年年初长春已经成功举办了全国第9届冬季运动会,而在此时,以杨扬、李佳军、申雪、赵宏博等为代表的中国新一批冰雪运动健儿开创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又一个“春天”。运动员的出色成绩对申办大型运动会方面的极大促进作用,再次在长春对第6届亚冬会的申办过程中体现出来。在2002年10月,长春以大热的姿态获得了亚冬会申办权。

  而如今,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北京成功取得奥运会举办权这两大喜事,无疑就像当年冰雪运动热潮对长春的促进那样,给了广州一股“东风”。

  同样是在2002年,哈尔滨向申办2010年冬奥会发起了挑战,但最终未能成功。不过这次失败可谓“非战之罪”。国际奥委会表示,哈尔滨的硬件条件在亚洲是最好的,达到了承办冬奥会的标准。但因为北京已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因此如果哈尔滨也申办成功,就意味着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中国将举行两次世界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这在奥运历史上尚无先例。因此,国际奥委会最终放弃了哈尔滨。(记者黄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广州+申亚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