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质苏丹历险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10:00 每日新报 | |||||||||
随劫匪晓行夜宿被绑架仍能喝热茶出虎口再入狼窝挣脱锁链方脱险邵杰 历经13个日日夜夜,遭苏丹反政府武装绑架的两名中国工人终于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尽管与李爱军同时遭到绑架,但贾会鹏却是提前逃出了险境。27日晚,在天津华北有色建设工程公司苏丹分公司办事处,贾会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半路遭劫持开始漂泊之路 3月14日清晨,贾会鹏与李爱军在距苏丹西部小镇布拉姆大约100公里的一个村庄完成洗井工作后,驾驶一辆重型卡车改装的洗井车前往下一个作业点。然而,未曾料到途中突遭当地一伙反政府武装人员的劫持。 依照贾会鹏的描述,这伙武装人员有数十人,全都是当地土著黑人。被勒令停车后,武装人员登车仔细搜查,并劫走了他俩藏在车上的一部卫星电话和一些其他物品。 随后,武装人员把两名中国工人驾驶的洗井车以及同时劫来的其他5辆汽车编成一个车队。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伙武装人员白天押送着这支车队四处转移,夜间则藏匿在隐蔽地点休息。而贾会鹏和李爱军一直被迫驾驶着他们的洗井车。 劫匪挺“客气”还能喝上热茶 回忆起劫匪,贾会鹏说他们还比较“客气”,至少对两名中国人质是这样。贾会鹏和李爱军这些天来并没有挨饿。尽管武装人员随时向他们提供的只是些饼干和凉水,但或许除此之外,武装人员原本就没有其他食品或饮料。 来到万里之外的苏丹,喝热茶的习惯未改。一次,两名中国工人向武装人员提出煮些开水泡茶的要求后,立即得到满足。 之后,武装人员还热情地向他俩提供了一大包茶叶和一大包白糖,放在洗井车上,以便他们在休息的时候饮用。 能够在语言上沟通,得益于两名工人在苏丹工作期间的勤奋好学。一年时间,他们掌握的当地语言已可以派上用场了,而且是救命的用场。但不管怎样,绑架毕竟是绑架。无论武装人员如何“热情好客”,两名中国工人终究不能不为自己的安全担忧,并一直在寻找脱身机会。 逃生与别离村里又受二茬罪 自遭绑架以来,两名中国工人驾驶洗井车夹杂在一支奇特的车队内四处转移。16日夜间,车队通过一段狭窄的林间小路时拉开了距离。此时,洗井车上只有一名武装人员。两名中国工人见前后都没有其他车辆和人员,用汉语相互商定后,又用当地语言对那名武装人员谎称一个轮胎爆裂。 经过允许,两人停车并从汽车左侧下了车。随后,贾会鹏和李爱军迅速钻进身后密林。当那名武装人员缓过神从右侧跳下车再绕过汽车来到左侧时,两名中国工人早已无影无踪。 逃生后,面临的是求生。经过一夜一日的奔跑,又饥又渴的两名中国工人于17日夜晚终于找到一个村庄。未料这个村庄的村民都是反政府武装组织的支持者,并且获知两名中国人质已经逃脱的消息。当他们见到两名中国工人后,立即用枪对准他俩,并用铁链和绳索把贾会鹏和李爱军捆绑起来,准备在第二天把他俩交还给反政府武装人员。 18日黎明,贾会鹏挣脱了铁链和绳索。但一番尝试之后,他无法解开捆绑在李爱军身上的铁链和绳索。天将拂晓,机会稍纵即逝,贾会鹏只好与李爱军在晨曦中含泪告别。 危难遇故知五天后终于脱险 离开村庄后,贾会鹏凭借野外生存经验,朝着东北方向的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奔跑。 有过被村民围捕的经历之后,途中,贾会鹏见人就躲,见到村庄就绕开。到18日夜晚,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附近,他见到了一名以前在打井作业时认识的苏丹人。19日,天刚拂晓,贾会鹏在那名苏丹人的陪同下来到布拉姆镇的警察局。苏丹警察当天护送他来到天津华北有色建设工程公司苏丹分公司驻尼亚拉工程指挥部。 双管齐下救人红十字会伸援手 营救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经商处参赞汪惠珍女士向记者介绍了解救李爱军的经过。 在与苏丹政府接触的同时,中方人员已通过两条途径同苏丹反政府武装人员以及被绑架的中国工人取得了联系。 途径之一是被武装人员抢走的卫星电话;其二则是中国公司的当地雇员贾巴勒。 贾巴勒与绑架中国工人的武装人员属于同一个部落,拥有与武装人员联系的特殊渠道。22日晚中方人员与苏丹反政府武装人员进行了电话联系。 国际红十字会 23日同意出面与苏丹反政府武装商谈。 25日晚,国际红十字会代表同反政府武装方面达成协议。 26日下午6时30分,李爱军在红十字会的护送下启程返回尼亚拉。 新华社驻喀土穆分社记者邵杰 相关专题:关注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和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