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东方伊甸园”之旅专题 > 正文

“东方伊甸园•放水盛典”在都江堰隆重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4日23:34 天府热线

  天府热线记者 刘化雨 现场报道

  4月4日,由成都市政府主办的“东方伊甸园•放水盛典”在成都•都江堰市隆重举行。

  四川省、成都市四大班子领导;省及成都市各部门负责人;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南京、上海四大城市领导;部分驻华大使或文化参赞;成都区市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劳模代表和拔尖人才;重点企业和纳税大户;驻军代表;旅行社、星级饭店、主要景区景点,省外旅游产品批发商,旅游专家等出席了本次“东方伊甸园•放水盛典”活动。

  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中华民族是以农业繁衍生息的古老民族,水是人们最重要的资源。在远古洪荒年代,没有科学知识,每遇洪涝灾害,人们就以为是水神在作怪,为了免除灾难,风调雨顺,就只好祈求“水神”,于是古代便出现了“祀水”仪式。秦以前的岷江水患无常,沿江两岸的人民苦不堪言。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率众修筑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都江堰作为举世闻名的伟大水利工程,在人类治水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地位。它不仅孕育了天府之国,造就了古蜀文明,而且使成都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放水节作为“成都一东方伊甸园”系列旅游节庆活动的开篇之作,以都江堰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为亮点,通过独具浓郁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的音乐、舞美、道具、歌曲、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视点再现来自远古,传承了2000多年的放水场景,以良好的视角效果和轰动效应向观众充分展示古老、神秘的都江堰水文化和西蜀文化底蕴,营造出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今年全力推出的城市品牌“东方伊甸园”开篇之作。

  上午10点35分,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主持开幕式,10点40分,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致辞。10点45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学忠宣布此次放水节开幕。顿时悠扬的莽号响彻都江古堰,400多名身着汉代古装的祭祀人员在“蜀郡太守”的率领下重现一千多年前汉代都江堰“放水节”的盛景。

  16支管长约2米的莽号率先吹响祭祀的序曲。悠扬而低沉的莽号声中,24名少女打着皮鼓,踏着欢快的舞步进入场内。身着李冰官服的主祭官和两名祭祀人员步入场内,为李冰神像上香、献花、献锦、献爵。随后,8名小伙子将一“猪”、“羊”入江中。

  “砍杩放水!”主祭官一声令—卜。4名剽悍斧工敏捷地爬上杩槎,挥斧“猛砍”杩绳。12根6米高的杩槎如多米诺骨牌般轰然倒下,奔腾的岷江春水一泻而出。音乐从激扬渐渐转为舒缓,“圣女”手捧取自岷江:源头的“圣水”步人会场。来自尼罗河、塞纳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等世界名河的所在围的代表,将取自各河流的水融汇在圣女手中的“圣水”里。9对情侣携手步入会场,圣女将手中的圣水逐一注入每对情侣手中的爱情水瓶,随后将余下的圣水倒入岷江,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放水节资料:

  清明放水节是每年清明节在都江堰举行的放水大典,是川西平原渊源流长的传统习俗,在都江堰人心目中,放水节比春节还重要,节日气氛比春节还要隆重和热闹。都江堰市也因此而成为世界惟一一座拥有“放水节”的城市。

  旧时,大典通常由四川高级官员主持。放水前一日,有关人员先到郫县望丛祠祭祀望帝和丛帝。放水之日,仪仗队抬着祭品(猪、牛、羊三牲)由鼓乐前导土祭官率众人出玉垒关至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颂歌、献花、献帛、献爵、献食,主祭官读完《祝词》,与全体祭者向李冰塑像三鞠躬,然后,就是砍杩搓放水,杩槎是将三根木棒的顶端扎在一起构成的三角架,它和签子、捶笆等一起填土筑堤,可截断流水。主持者一声号令,“咚、咚、咚”三声礼炮,身强力壮的堰工奋力砍断鱼嘴前阻断内江的杩槎上的绳索河滩上人群用力拉绳,杩槎便解体倒下,江水即刻就奔流而出。堰工们一边吼着开水号予,一边手执竹竿向水头打几下,告诉水头:不要打坏良田,不要冲毁桥堰,安流顺轨,为民造福。此时,两岸群众面对滔滔江水,欢欣鼓舞。年轻人拼命沿江奔跑,欢呼雀跃,不断用小石子向流水的最前端掷去。名为“打水脑壳”。老人们则争舀“头水”祭神,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得福,进而求得神灵庇佑。开水后,主祭官必须立即坐轿或乘车,飞奔成都,赶在“水头”前到达,若落在水头之后,当年便有水不够用之危险。如今,都江堰终年均可放水,但清明节放水的旧制,仍是川西人最值得纪念的节日。因此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和富有巴蜀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放水节的仿古仪式仍在每年清明举行,而且今年还将举行中断了七年之久的砍杩槎放水活动。(在都江堰鱼嘴前)宋代以后,清明放水节的仪式日渐隆重,一般由总督、巡抚等省级官员担任主祭官,主持大典。放水前一日,主祭官从成都启程,途中要先到郫县“望丛祠”祭拜古蜀国治水有功的望帝和丛帝。当晚,夜宿灌县行台衙门。次日清晨,开水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大型鼓乐队和仪仗队在前面引路,主祭官坐轿,随从抬着丰盛的祭品先到伏龙观,再沿着玉垒山古驿道,出宣威门和玉垒关,来到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清代规定祭祀李冰的仪礼是:牲用少牢,祭列九品,主祭官穿公服,行二跪六叩,宣读祝文。

  二王庙的祭拜之后,官员们就来到堰功祠,瞻仰历代修堰有功者的塑像。最后来到杨四庙前江边的彩棚内正式开水。古堰两岸,人群密集,盘山路上,观者几重,主祭官一声号令,“咚、咚、咚’’三声礼炮,顿时锣鼓宣天,火炮齐鸣,几个彪悍的堰工纵身跳上内江拦河杩槎,挥动利斧,砍断杩槎盘杠结点的竹索,用大绳系住“杩脑顶”。河滩上十余名大汉接过扯杩大绳拉到同栋杩槎。拦河杩槎解体了,碧蓝的江水犹如脱江野马,从决口处涌入内江,堰工们一边吼着开水号子,一边手执竹竿向水头打几下,告诉水头:不要打坏良田,不要冲毁桥堰,安流顺轨,为民造福。此时,两岸群众面对滔滔江水,欢欣鼓舞。年轻人拼命沿江奔跑,欢呼雀跃,

  不断用小石子向流水的最前端掷去,名为“打水脑壳”。老人们则争舀“头水”祭神,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得福,进而求得神灵庇佑。开水后,土祭官必须立即坐轿或乘车,飞奔成都,赶在“水头’’前到达,若落在水头之后,当年便有水不够用之危险。

  相关专题:“东方伊甸园”之旅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