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访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 揭开9-2跨国贩毒案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00:01 央视《面对面》


访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访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


  央视《面对面》采访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谈9-2跨国贩毒案始末,以下是节目内容:

  导视:

  一起涉案金额近亿元的跨国贩毒大案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金手指颁奖大典紧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一个老练狡诈的贩毒团伙

  他们如何编织起一张罪恶的贩毒网络

  他们的发财梦最终又是怎样走向破灭

  《面对面》专访陈存仪

  为您揭开“9-2跨国贩毒大案”始末

  人物:

  陈存仪,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9-2跨国贩毒大案”侦破总指挥。

  对话:

  记者:这一起冰毒案的话,从数量来说不是最大的,为什么你们那么样重视它?

  陈:涉及到跨国贩毒集团,我们必须要给他们致命性的打击,摧毁性的打击,不能让他们那么嚣张。

  记者:在你眼中肖佳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特点?

  陈:他的特点是比较狡猾,活动比较诡秘,也比较多疑的。

  记者:那怎么把肖佳成控制起来的呢?

  陈:从他开始从事毒品犯罪的第一天起,这张网实际上一直是悬在他的头上。

  记者:那也就是说贩毒也有股份制了?

  陈:现在就是做的大的,股份制贩毒应该也是多见的。

  记者:贩毒、治毒这一行,现在是不是也有很多变化?

  陈:他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

  记者:这个毒品案是屡禁不绝,你们能看到尽头吗?

  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只要是做,我相信他就跑不掉。

  解说:2004年3月1号,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通报了中国和菲律宾警方联手破获一起跨国贩毒大案的消息。在这起代号为“9-2”的案件中,共缴获冰毒296公斤,价值近亿元人民币,中国警方还成功地抓获了五名犯罪嫌疑人,捣毁了以肖佳成为首的贩毒集团。3月6号,专案组的总指挥、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陈存仪接受了《面对面》记者的专访。

  记者:那你们现在开新闻发布会,你们希望给世界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陈:首先就这个案件来讲,这个案件是我们(中、菲)双方合作打击跨国毒品犯罪,这个是一个重要的成果。另外,这个案件我们觉得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国公安机关打击跨国毒品犯罪,缉毒执法的能力。涉及到跨国贩毒集团,我们必须要给他们有致命性的打击、摧毁性的打击,不能让他们那么嚣张。

  记者:跟你们以前所办过的这些跨国案或者大案相比的话,这个案子的难易程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陈:难度我觉得比较大。一般的跨国贩毒案件,走私、贩卖、运输、制造这四个环节,它至少有一个环节会在我们国内,以前的跨国贩毒案件,但是这个跨国贩毒案件恰恰是,这四个环节没有一个环节在我们国内。它只有策划、联络有一部分在我们国内,那么像这样的案件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的贩毒活动、它的贩毒成员、它的运输工具都在我们国内经过,我们就好控制,破案的时候好抓捕,但是都是在境外,那么对我们来讲难度就比较大。

  记者:“9-2大案”是怎么进入你们视线的?

  陈:这个案件是我们在2003年的1月份福建公安禁毒部门发现的线索。当时我们针对在福建泉州地区往菲律宾参与贩毒的情况比较突出,当时就布置福建省公安禁毒部门开展专门的调查研究,他们调研比较深入,调研过程中就发现了这个线索。

  解说:2003年年初,一个叫肖佳成的人进入了福建警方的视线。在进一步调查之后,警方发现此人颇有来头。早在两年前,肖佳成就曾经因为在菲律宾从事贩毒活动被警方逮捕,但他却利用被保释的机会潜逃回老家——泉州。

  记者:那为什么没有在肖佳成回国的时候就把他抓捕呢?

  陈:当时我们并没有掌握他毒品犯罪的证据,那么公安机关要依法办案,你没有证据肯定不能轻易抓人,我们有句话“抓人容易放人难”。所以当时我们只是把他作为一个重点对象,但是并没有对他采取行动。

  记者:那怎么把肖佳成控制起来的呢?

  陈:整个控制他是不知道,他如果要知道我们控制他了,这个案子就搞不成。这个实际上是一张无形的网,但是,这张网实际是从他开始从事毒品犯罪的第一天起,这张网实际上一直是悬在他的头上。

  记者:那你们有没有特殊的手段?

  陈:毒品案件侦查,它跟一般的刑事案件侦查不一样。它既有隐蔽的东西,也有短平快、快速出击的东西,还有一些谋略。像毒品案件它可以“经营”,一般的刑事案件不能“经营”,杀人、放火、强奸发生了,你根据痕迹、根据现场去破案。毒品案件我可以控制你,我可以“经营”,我知道你是个贩毒集团,有一种交易,那么我就知道你有一个过程的嘛,我在这个控制中间,我可以来“经营”、来“设计”,最后达到成功破案的目的。

  解说:在实施布控后不久,福建警方注意到,有多年贩毒经历的肖佳成又重新组建了一个贩毒团伙。

  陈:肖佳成他是这个贩毒集团的组织、策划、指挥者,他是躲在幕后遥控指挥,他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犯罪嫌疑人。对贩过毒的人来讲是很容易重操旧业,因为他熟门熟路嘛,有这个人脉关系、有这个贩毒网络,他自己觉得轻车熟路。所以,实际上他回来以后,也没有什么多长时间消停过。

  记者:那当时他对外的身份是什么?

  陈:对外也没有什么特定身份,因为他也没有专门做什么事,他就在社会上混嘛。

  记者:在你眼中肖佳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特点?

  陈:他的特点是比较狡猾,活动比较诡秘,也比较多疑的。

  记者:怎么能说明呢,多疑、诡秘?

  陈:你看他跟别的毒贩相比,因为他被抓过,受过打击,他反侦查的能力应该是比一般的毒贩强一点,他就不愿意冒风险,有点风险的事他找别人做。当然一般组织、策划、指挥的是老板,是幕后遥控指挥,毒枭级的人物,一般不轻易出面,这个也是有这个特点。

  记者:他自己不去联系货源的渠道,谁帮他去联系,谁愿意帮他去联系呢?

  陈:他会指派他的同伙,像陈天福就是他的同伙。

  解说:陈天福,48岁,福建泉州人,肖佳成贩毒团伙中的重要成员,“9•2”跨国贩毒案件中关键人物之一。

  【隔断】

  解说:2003年夏天,在陈天福的撮合下,肖佳成结识了张少奇等几名台湾毒贩,以往贩毒的经历告诉他:“财神”上门了。

  记者:陈天福跟台湾供货人是怎么接上头的?

  陈:这几个台湾籍的毒贩在福建的石狮、晋江这些地方都有住址,在福建他们语言都相通,在那里有时候可能也会做点别的生意啊、娱乐消费啊,就在这个过程中间认识。据我们了解,台湾的贩毒集团这些人,原来是专门做泰国毒品生意的,原来他们的市场是在泰国。去年年初,泰国政府大力扫毒,搞了一次三个月的扫毒行动,在泰国力度非常大,光是毒贩就被打死好几千人。这样,这个台湾贩毒集团在泰国的贩毒组织受到重创,对他们震慑很大,他们觉得往泰国走要受影响,起码他的网络已经被别人摧毁了一部分,他觉得不顺当,风险太大。所以他们就改道转做菲律宾的。

  记者:为什么呢?

  陈:因为菲律宾的冰毒消费市场很大。所以这些台湾的毒贩,他们这样一转向对他来讲是个调整,他也要时间的,他也要找关系,也要铺路。

  记者:陈天福为什么愿意去联系?

  陈:因为这中间也有他的好处,他这个事情办成以后,如果他们得逞了,肖佳成赚取了暴利,那么答应他要分一部分给他。他就是为了拿到这一部分,他自己觉得冒风险,他也觉得是,他也敢干。

  记者:怎么谈这个价钱?

  陈:这个价钱我觉得它有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但是他们肯定知道互相要合作,大家都要有赚头。各人赚各人的,制毒是赚制毒的,贩毒运输的是赚运费,然后你是销售的赚销售,批发的是赚批发,零售的是赚零售。为什么毒品(冰毒)价格一公斤,他们谈的时候是三万八千港币,据我们了解,它这个要到了菲律宾一公斤是多少,至少是四十万人民币,所以这个中间一般倒手越多,中间环节越多,加价就越多,层层加码。

  记者:那风险由谁来承担呢?

  陈:风险,这个就要看怎么约定,风险一般的来讲是在谁手上出事,谁承担风险,一般是这样。

  记者:供货方肯定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陈:有时候也未必,这个就要看双方的关系,双方原来之间做过的信誉。但是有一点,至少是本钱是要交的,一般都是这样。

  记者:朋友也不行?

  陈:朋友,你本钱也要交的。虽然大家都是贩毒的,都是黑道上的,你有没有这个供货能力,他有没有贩毒的资金,信誉怎么样,会不会出事,互相之间有一个接触、了解、摸底、考察的过程。

  解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肖佳成一口气从两名台湾毒贩位于老挝的加工厂订下了近三百公斤的冰毒。随后,肖佳成开始筹措毒资。

  记者:牵扯到多少钱?

  陈:牵扯到整个是有,加起来是有一百八十二万三千,就是在我们视线范围内的。那么实际这笔钱是不够这么多数量,它只是一部分毒品的毒资。

  记者:他怎么筹这个钱呢?

  陈:他筹这个钱,那他有他的管道,有地下钱庄,他们会有指定的账户。

  记者:一百多万是肖佳成一个人拿出来的吗?

  陈:不是他(一个人),有别人,有别的毒贩,贩毒集团中间其他毒贩筹集的资金。

  记者: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陈:他这样做,我想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呢就是作为肖佳成,他因为被抓捕以后花了很多钱嘛,可能他的底子也肯定折腾的差不多了,作为他来讲就拿不出,一次性拿出太多的钱对他有困难。另外其他合伙的人,肯定要叫他出资,互相之间也防一脚,我把你拉进来了,我们的利益不是就捆在一起了嘛,你可能你要去告密,你要去领取奖金,对你来说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样的话,利益捆在一起,就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记者:分散风险?

  陈:这个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呢,因为这个贩毒集团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环节,每个人又有自己的关系,那么他参与其中呢,他也算是一股,像入股一样,也算是一股,所以,不可能说一个人统统都包打天下,所有的资金都他来出,所有的运作的环节他都来包揽,这个实际上,一般来讲都不会采取这个办法。

  记者:那也就是说贩毒也有股份制了?

  陈:现在就是做的大的,股份制贩毒应该也是多见的。

  解说:在筹集毒资的同时,肖佳成又着手为这一大批冰毒联系“下家”。

  记者:肖佳成怎么找的下家呢?

  陈:他下家有菲律宾的,有香港的。原来都是熟人关系,以前在贩毒的黑道上都打过交道,然后是通过联络。

  记者:都是谁呢,了解吗?

  陈:菲律宾接货方其中有五个股东,他们是菲律宾马尼拉以北一百六十公里有一个叫布拉干省,这个省下面的一个塑料制品厂,对外合法掩护的名义是塑料制品厂,其中五个股东应该是涉嫌参与了这一宗案件。

  解说:肖佳成等人的频繁活动进一步引起福建警方的高度重视,2003年9月2号,公安部和福建省公安厅联合成立了专案组,继续密切关注肖佳成一伙的动向。这期间,肖佳成前后三次派人前往老挝验货,都没有躲过警方的视线。

  记者:三次都是陈天福去的吗?

  陈:去老挝,三次都是陈天福去。那么肖佳成就派陈天福跟台湾人联系上以后,然后直接见面,直接谈,谈到关键的时候,可能有些情况不一定也都会让他知道,然后要到供货方的地方,因为在国外,要去看你有没有这个毒品啊,他要筹集大量的毒资,他也不会轻易汇给台湾那些毒贩,他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他也要看到毒品,要有那么多的数量,他才会把毒资打过去。在打毒资之前,他必须要派自己信得过的人,要去看是不是有这么多的货,是不是符合质量。这样他就先先后后派了三次:九月份一次,十月份一次,十二月份一次,所以从这中间看是有过程的。

  记者:陈天福去联络货源的时候顺利吗?

  陈:他去联系也不是很顺利,他第一次去,他就白跑了。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他去看了,人家也跟他说,开始都说的很好,后来到了那里以后,也见到人了,见了供货方的人了,但是没有见到毒品。他就问这些人,人家就用一些话来搪塞他,最后也不可能长期等在那里,就回来。回来以后互相之间又谈,谈了以后,第二次又去,去了以后,第二次还是没有看到。

  记者:为什么呢?

  陈:这个毒贩之间有时候互相之间,也有一些真真假假的东西,也有一些水分,不是所说的每句话都是那么诚实的。结果到第二次正式要做之前的时候,他们专门试探就先发了一个集装箱的木地板,因为他走的这个路线据我们了解,这个贩毒集团和肖佳成是第一次这样走。他为了试探一下有没有风险,成功的把握有多大,会不会出问题,他就专门先发了一个集装箱的木地板条。第一次中间没有放毒品,也是按照这样的贩毒路线走,然后,走了以后,他就通知对方,你们接到这个货柜以后,你们一定要很认真、很仔细的检查,这个集装箱有没有中途被别人做过手脚,有没有撬开过,有没有痕迹,被撬动的痕迹。最后菲律宾方面的毒贩接到这个集装箱以后打开一看,没有动过。

  记者:你们这个情况到底掌握不掌握,还是后来才知道?

  陈:这个情况我们还是掌握的。他发这个货柜,试探性地走一次,是什么时间走,是什么路线,这个我们当然要掌握。

  记者:那你们当时为什么没动呢?

  陈:因为这个货柜中间没有毒品。

  记者:你并不知道啊?

  陈:这个就是我们的情报工作,我们的情报工作确实是做得很深入,我们知道这个中间没有毒品,我们觉得就欲擒故纵,我们没有必要惊动他。

  【隔断】

  解说:在确认了从老挝经泰国、新加坡到菲律宾的运输路线没有危险后,肖佳成一伙决定“铤而走险”了。2004年1月底,一个集装箱货柜离开了老挝,目的地是菲律宾的马尼拉港。货柜中装载着肖佳成和陈天福等人苦苦等待的“货物”。2月4号,正在日本参加亚太地区禁毒执法工作会议的陈存仪,将我方掌握的情报及时向菲律宾禁毒官员进行了通报。

  记者:菲方的反应呢?

  陈:菲方反应很积极。然后我就把这个案情,这个情报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们。

  记者:你当时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方式通报?

  陈:因为时间很紧,当时我去日本开会的时候,我很关心签证什么时候拿下来,要签证拿下来,我们的工作组马上就能去,如果签证没拿下来的话,要还再拖两天、三天的话,很可能,我担心的是船到了,我们的警官小组还没到,这个对我们来讲就很难控制全案。所以我就通报他,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叫他跟菲律宾国内说,叫他们国内尽快通知菲律宾驻中国大使馆,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给我们签证,这样我们的人马上就可以去;第二个叫他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叫他们要提前派人到马尼拉港口进行观察。

  记者:那船从始发地到目的地是直达吗?

  陈:不是直达,因为一条船上面有很多货物,有很多集装箱。

  记者:那肖佳成是不是自始至终掌握着这个毒品的动向呢?

  陈:他应该是掌握的。你要成交了,安全性他是要考虑,这个安全性包括几个方面的,首先他观察有没有反常的东西,外围、内部成员中间有没有反常的东西,还有就是在贩运的过程中间,这个安全不安全,保险不保险,他也要注意。

  记者:这个中间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变数?

  陈:这个案件有点特殊性,我觉得比较巧妙。万一人家动作很快,卸了货,就把有毒品的货柜拉走了,那你不是最后“鸡飞蛋打一场空”吗?

  记者:那你们为什么不在发货地就开始控制呢?

  陈:可能办案成本很高,另外可能会惊动别人。因为你这样弄,动作大了容易惊动别人。结果是我们通报了他们以后,叫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但是我们把握了一条,我觉得比较好:我们在这个船没有到之前,没有把这个集装箱的号码告诉他们。

  记者:为什么呢?

  陈: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保密是万无一失的。如果你要事先把集装箱的号告诉人家,万一要走漏了一点风声出去的话,那这个案子肯定就搞不成。

  记者:菲方理解你们的这种做法吗?

  陈:我们跟他讲清楚了,他还是理解。因为我们跟他讲情报是要有一个过程,案情在发展变化,情报也要同步,它也要有发展变化。那么我跟他们通报的时候,我就跟菲方讲,你们要理解这个事情,一个我们从保密的角度考虑;第二个,我们要考虑它可能会出现的发展变化,它如果发展变化了,那我们也要同步跟上它的发展变化,我们才能成功。

  记者:那你们当时感觉到有压力吗?

  陈:我们觉得这个案件成功的把握、胜算的把握是比较大,我们只是想要搞得完美一点的话,就是所有的人要一网打尽。

  解说:2月10号,抵达马尼拉港的货柜被打开了,然而在开启了十一箱货物后,情报中所说的冰毒却迟迟没有露面。此时,现场的工作人员开始沉不住气了,他们对中国警官小组提供的情报产生了怀疑。

  【隔断】

  解说:为了加快秘密查验的速度,中国警官小组要求将集装箱里的货物通过港口的透视检查仪进行查验。很快,查验结果出来了。

  (现场的惊叹)

  记者:不是放在一箱里边,而是分散在不同的集装箱里?

  陈:要分散,因为它数量很大。最后我们秤下来净重是296公斤。

  记者:那你们是怎么收网的?

  陈:我们发现毒品以后,就设计“控制下交付”。在不惊动的情况下,按照贩毒活动原来他们要进行下去的做法,顺其自然。那么原来他们跟港口联系,这个货柜到了没有,港口说货柜到了,货柜也确实到了。货柜到了,就要把这个货柜拉到马尼拉以北一百六十公里布拉干省的某一个塑料制品厂。我觉得有点遗憾,这个塑料厂的五个嫌疑人,货送到那里,这五个人当时就不在现场。如果这五个人要在现场,那肯定跑不了,发现这个情况以后,我们跟菲律宾马上紧急商量对策,马上对他们进行布控,对他们进行通缉。

  记者:那是不是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陈:这五个犯罪嫌疑人,三个菲律宾国籍,两个持英国护照的,我想这五个犯罪嫌疑人应该会听到一点什么风声,他才会走,否则他不会走,不会说(价值)一亿的毒品到了以后,这一亿的财富都不要了,他肯定是觉得出事了。

  记者:那肖佳成是在什么地方被抓获的?

  陈:肖佳成是在福建(被捕)。

  解说:就在菲律宾警方行动的同时,2月10号,“9-2”案件专案组同时展开行动,以肖佳成、陈天福为首的五名犯罪嫌疑人纷纷落网。这一跨国案件的成功破获受到菲律宾等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亲赴现场视察,对中菲警方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这一起冰毒案的话,从数量来说不是最大的,为什么你们那么样重视它?

  陈:因为我们一直也有这个愿望,中菲之间的禁毒合作在办案合作方面,应该尽快有一个突破。当时我们去菲律宾的时候,提出来争取在2004年上半年一定要至少突破一个案件,结果两个月不到,咱们就破了这么一起漂亮的案子。

  记者:当时说那个话的时候是表示一种信心,还是确实心中有数?

  陈:心中还是有点数。因为我们掌握了很多情况,我们已经盯住这些贩毒集团的成员,他们都在我们掌控之中了。

  记者:那从他们的心理来说呢,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呢?

  陈:就像“孙膑赌马”一样,他知道贩毒本身是风险很大的事,不可能每次都成功,如果查缉严他也会观察,你查到一批以后,你是不是后续的力量照样跟得上,如果你查了一批以后,要去处理这个案件,消化这个案件,有时候可能就现场的警力略少一点,他就会采取我同时发三批货,你查了第一批以后,可能你第二批的精力就不够了,就是第二批让你查对了,可能第三批你的力量就不够。

  记者:贩毒、治毒这一行,现在是不是也有很多变化?

  陈:现在贩毒和治毒应该说是不断在发展变化,因为缉毒和贩毒它是一对矛盾的,互相是对抗的、互动的。他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他们要总结什么呢?哪些人失手了,哪些人被抓了,哪些人没有成功,他要总结这些。那么我们也要总结经验,比如破获的案件他交代了,原来他做过多少次,他是怎么得逞的,他是怎么得手的,那我们也要总结。还有国外一些新的手法、新的特点,包括人家怎么利用高科技的东西,那我们也要认真总结。

  记者:这个毒品案是屡禁不绝,你们能看到尽头吗?

  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这个毒品问题有复杂性,它跟方方面面都是有联系,它也不单纯是一个犯罪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要治理毒品问题可能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另外,毒品问题还有一个国际化的特点,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那么通过这个案件,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是很负责任的,中国公安机关执法打击方面是完全有能力对付跨国毒品犯罪。他只要是做,我相信他就跑不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