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福尔摩斯”提前赴台湾调查3-19枪击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8日17:59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驻纽约记者王波报道 3月19日两颗神秘的子弹改变了台湾“大选”的进程。因此,台湾有关当局邀请国际知名的美国华裔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博士,赴台协助此案的调查。因为局势紧张,原定4月14日抵台的李昌钰已经宣布将提前在10日抵台开始工作。 然而,这位有着“当代福尔摩斯”之称的李博士却因其“政治立场”引起台湾一些人的质疑。对此,李昌钰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物证科学不限党派,不牵涉任何政党色
“世纪大审判”一夜成名 在被称为世纪大审判的辛普森案件中,李昌钰充分表现了他作为刑事鉴定科学家的诚信。 当时李昌钰为了给新创建的纽黑文大学刑事科学系筹措资金,同意利用业余时间协助辩方鉴定证据,但一开始,他就明确表示,无论是替检方作证或替辩方作证,他都只为证据说话,即使替被告作证,如有不利于被告的证据也同样如实作证。 当出庭作证时,他一方面指出洛杉矶警方在现场证据的处理及检验过程中的各种疏忽及违背刑事化验室职业标准的做法,而在检方企图通过他的证词推翻辩方对血液的DNA的某种检验方法的质疑时,他实事求是地指出这种方法是刑事鉴定界普遍认可的方法。事后,有新闻媒体惊叹辩方请来的专家竟然否定本方的说法,无异于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旷日持久的辛普森案最终以被告被判无罪而告终,据说一些陪审员在裁决后都声称是李昌钰的证词对他们的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们认识到,检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实辛普森的罪名。尽管70%的美国人倾向于认为辛普森有罪,但李昌钰认为,本案中洛杉矶警方在DNA化验方面有80%是对的,但是在其余部分都有暇疵。一位严谨的刑事科学工作者就是要把所有的疑点报告出来,希望检方能合理地答复,而不是去证明被告到底有罪还是无罪。 “我不是福尔摩斯” 李昌钰在台湾警察局接手的第一起凶案是杀人碎尸案,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眼前总是浮现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尸块,好几个月都不敢吃肉,但是看到被害者家属悲恸欲绝的样子,想到自己作为警察所肩负的替受害者讨回公道的责任,逐渐克服了最初的不适应,并且慢慢地对这一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4年,他抛弃了原有的舒适生活与妻子一同来到纽约求学。 当时大多数学生一学期最多选修14学分,而他却要注册20学分,尽管校方负责注册的官员告诉他没有人一学期能念完20学分,他却坚持要试一试。就这样,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纽约州立大学法庭科学系本科四年的课程。 得到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他从纽黑文大学刑事科学助理教授做起,两年后被聘为终身教授和系主任,并在1998年出任康涅狄格州警察局局长,成为美国第一位出任州一级警界最高职务的华裔人士。 李昌钰投身刑事鉴定事业以来,先后在全美各州及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调查6000多起案件,由他侦办的一些案件已成为国际法庭科学界的教学范例,昔日打工挣钱的穷留学生已成为在美国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也颇有名气,各国争相聘请前往讲学的顶级专家。 由于大众传媒的渲染,李昌钰在一些人的眼中是靠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神奇的推理能力,变魔术般地就能找出犯罪证据的神探,然而,他坦承自己没有福尔摩斯超人的推理能力,因此总要比别人多用一点力。一次为了找到凶手碎尸杀人的物证,李昌钰和数百名警察在冰天雪地的湖边每天工作10小时,将积雪融化后一寸一寸地清除地面杂物,用细网过滤。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50多块骨骼碎片,2000多根头发,一颗牙齿,为起诉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关键物证。 多年来,李昌钰都遵循着这样的时间利用原则:每天少睡2小时,吃喝只用1.5小时,1年就能节省3285小时,如果将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工作上,1年就能比别人多做3年的工作。 赴台之前,李昌钰表示:陈水扁的枪伤,有可能是真的。 李昌钰当时指着电视台提供的片段画面,指出就画面来看,挡风玻璃上弹孔的弹道,应该是打到吕秀莲膝上的那颗。打中陈水扁的应该是另一发子弹。 对电视台同时提供了地面上的弹壳、陈水扁衣内取出的子弹、肚皮上的伤口以及夹克与内衣的弹孔等照片,李昌钰看过后表示,目前可以判断的,应该是近距离射击,枪枝应该是半自动武器,不可能是火力强的枪枝或长枪;子弹也应该不是制式,而是速度低、能量低的土制弹药。他表示,如果是暗杀,通常应该会射击头部或胸部,因为那样致命率比较高,因此,他认为开枪者也有可能是基于气愤。更进一步的判断,还要看看当时的整个情况,包括警卫的部署、当时群众的状况等。 李昌钰之前已经派了3位美国专家赴台调查,其中包括一位曾经参与调查肯尼迪被刺事件的法医。他表示希望调查中能得到更多当时媒体拍到的照片,此外,那两颗子弹的原料、是否可以采到指纹甚至DNA,都是他想再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相关专题:2004台湾“大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