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天津金融家揭穿惊天骗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23:08 城市快报

  点题采访———

  美元存款2亿5?

  天津金融家揭穿惊天骗局

金犊奖玩创意最正点 春季房展惊喜无限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记者黄卫/城市快报

  一个中国人60年前在花旗银行存入了2.5亿美元,现在这笔存款本息合计已高达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00亿元。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中国人向花旗银行追讨2.5亿美元存款详情。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本市天津资深外贸金融家张澜生先生……

  “这笔2.5亿美元的存款不可能存在。”看完有关此事的报道后,天津资深外贸金融家、88岁的张澜生先生表示,“据我熟知的情况,这件事情几个地方很难解释清楚。从这几个漏洞就可以得知,这笔存款不可能有。”

  漏洞1

  存单使用信用证词汇不可能

  尽管2.5亿美元存款的由来说得十分具体,甚至追讨人几次赴美讨债闹得轰轰烈烈,但从对于此事的报道文章中,张澜生先生当时就发现多个疑问。“其实,只要真正熟悉金融史实以及金融操作规律的人,就能看出其中的疑问。”张澜生说。

  “先说那张存单。制造者竟然将用于外贸业务信用证的用语刻印在银行的存款单上,像这样正规的银行,当年怎么能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错误?”张澜生先生所指的,就是存单票面上的存款年限。在规定存款年限时,票面上写着“美利坚合众国纽约国立城市银行特别发行、不可撤销、无时间限制”。

  “学过外贸的人都知道,‘不可撤销、时间限制’是开立信用证时必须用到的词汇,但信用证也有时间限制,不可能无时间限制。但是,银行开出的存单上使用信用证语言,这可是千古未闻的新鲜事。在当时的情况下(追讨人说是在1941年发生此事,存单时间也标明为1941年),存款必须开立存取时间,突然冒出无时间限制的存单,本身就有很大的疑问。”

  漏洞2

  存款银行不明确不可能

  2.5亿美金的“存款”炒得沸沸扬扬,“存款”的主人金娣女士还特意立下一份遗嘱:“我把钱存入了美国城市银行。我愿意听从上帝的旨意,决定我剩下的2.5亿美元的继承人。”这就是说,谁拥有全部的金质存款、取款证明及金娣的金龙和金猴印章,谁就是继承人,这笔余下的存款及其利息当然归该继承人所有。负责追讨“存款”的经办人邵连华曾向有关媒体介绍说,当年存款时,金娣女士33岁。为了保存这笔存款,金娣一直隐姓埋名,在南方深山里隐居了几十年,现在已经96岁了。

  对于是否真的有金娣这个人,张澜生先生不置可否。他告诉记者:“这个名字可能以前确实有,但关键问题不在于此,96岁的人能有几个人还真的认识并熟悉。况且经办人邵连华也对媒体说她隐居了几十年,这一来,没人认识她也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但是,如果这个金娣确实当过周西成的秘书,那么她的学识一定很高,不会是个不明规则的人。在这份遗嘱的文字中,她竟然连哪家银行的名称都没有写,只写了‘我把钱存入了美国城市银行。’对于一个高级秘书,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按照张澜生的介绍,美国的城市银行类似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每个州都有这样的金融机构。追讨“存款”案中,它所指的应该是纽约州国民城市银行,英文名为“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在这种明确的前提下,设立遗嘱的人肯定要写明是纽约州的城市银行。如果写“美国城市银行”,那么哪里去找这家“美国”城市银行呢?张澜生说:“打个比方,家里的老人在天津的某家商业银行存款,如果老人立的遗嘱中写道‘我把钱存在中国商业银行’,家里人又能去哪里找‘中国商业银行’呢?”

  漏洞3

  小军阀富可敌国不可能

  据邵连华介绍,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贵州省军阀、贵州省原主席周西成将自己的黄金、现金、实物等价值3亿美元的财产,以18个人的名义存入美国花旗银行在新加坡的金城道分行。金娣是周西成机要秘书,也是18人之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相继侵占菲律宾、香港等地,直逼新加坡,美国花旗银行新加坡金城道分行也即将撤回美国本土。周西成提出5000万美元后将剩余的2.5亿美元交由金娣转存到美国花旗银行纽约总行。

  “2.5亿美元啊,不要说当初,即使是现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周西成真的有3亿美元(提取5000万之前的总额),他恐怕就要取代‘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了!”张澜生先生介绍说,除了研究历史的人,其他人恐怕对周西成的情况很难有所了解。周西成当时仅为贵州军阀王家烈的下属,而且担任省主席的时间很短,不可能拥有这么大笔的财产。张澜生对此难以理解,“当时,国民党政府全年的财政预算都不过20亿法币。按当时汇率(4:1)来计算,3亿美元已经超过全国预算的五分之三。抗战八年期间,美国援助中国总额才4亿美元,原本属于贫困落后地区的贵州省,怎么能够有这笔巨财?当时的贵州省,军队只有5万人(相当4个正规师),当年的军费为每个师每年200万法币,按此计算,3亿美元足够装备60个师。那样的话,周西成不是取代四大家族,就是被四大家族吞掉。再有,这么一笔庞大的资金,当时还是不知名的小军阀周西成怎么会交给机要秘书,他的家人子女能干吗?”

  漏洞4

  外汇违规随便转不可能

  按照邵连华所说,1996年至1997年间,金娣侄孙熊安军及其亲属到处求人承办此事,后在中介人帮助下,奔赴新加坡查证取款。邵连华就是在那时结识了金娣以及其侄孙熊安军,了解了转移美元的过程。

  对于这种说法,张澜生报以淡淡的一笑,算做对这种说法的回应。“即使没有做过金融方面的研究,但凭借常识和历史知识,也能够发现其中疑问。”张澜生解释道,当时贵州交通十分不便,信息也较为闭塞,出国的通道只有利用滇越铁路到越南,或经过广东到香港再向国外走。国际汇兑方式只能委托中国银行进行。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对金融开始实行管制,这么大的资金向国外转移必然震惊全国。何况当时的中国银行已经在新加坡设立支行,与各大银行都有往来,任何大笔的资金流动不可能瞒过中国银行。还有一点,当时美元对黄金的牌价为35美元可购买一盎司黄金,那么这笔美元可以拉走一火车的黄金,骇人听闻。

  漏洞5

  整套凭证百余件不可能

  在一些媒体的采访中,邵连华告诉记者,存取款文件一正三副,除金版外,还有银版、丝版、五色套印纸版等,共计100余件。黄金版文件上的女人头像就是此款保管人、时年33岁的金娣。制造这些文件的版费,更是大于黄金的价值。至于为什么没有取款,邵连华解释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的全部资产,金娣老人的这笔数亿元存款也被冻结在美国。1979年,中美两国达成解冻中国在美资产的协议,金娣这时才有了取回存款的条件。但多年在深山寺庙隐姓埋名、与世隔绝,直到1990年,她才知道存款可以取回后就开始追讨。邵连华在介绍中说,整套凭证制作精良,光使用黄金就达6.5公斤以上,制造这些文件的版费,更是大于黄金的价值。显然,不可能有人拿这么大成本开玩笑。

  但是,疑问就出在这些票据上。张澜生说,银行的票据形式均有法定格式,中外银行一律按此进行操作。虽然文字不同,条款内容却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而且存单也不可能采用印刷以外的形式,不论多少笔存款,也不能有100多种版面格式,那样银行岂不乱套了。而且从签订存款的时间看,存款单的签署日期是“1941.4.1”,4月1日在西方意味着什么呢?———愚人节!是否有人用这个节日捉弄他人呢?

  假的真不了

  其中多骗招

  “我敢断定,这笔巨额存款不可能存在。”张澜生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我担任信托管理工作时,就碰到过多次以此为借口的事情,有些人拿着与之类似的东西到单位里招摇撞骗,被我断然拒绝并将其轰出门外。曾经有某省的一个政府官员,拿着一张翻拍的照片找到我,告诉我照片中图片是一家美国银行开具给汤恩伯某姨太太的存单。汤逃到台湾后,存单落到河南省某县的某人手中。现在持证人牵头集资入股,准备到美国追讨巨款,并许诺给予集资人优厚的回报。该官员也劝我掌管的部门一起集资,将来共同受益。在我的耐心开导下,他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打消了一起集资的念头。这类骗局,多数以集资追债的名义出现,并许诺给出资人丰厚的回报。其实,以前存在国外银行的款子,可以通过中国银行的专业清算部门到国外进行处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历史存款

  曾经托收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有关人士介绍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中美两国的协议,美国解冻了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存款。当时,中国银行代表中国公民向美国的一些金融银行托收历史存款,中国银行总行综合局将各地托收工作的进展都下发到各个地方机构,中国银行天津分行都存有档案记载。在1980年的一份档案中,记者清楚地看到关于为某人托收花旗银行冻结存款的事例,花旗银行将这个人的存款本息共2700多美元如数结清。这些托收历史存款都是在真实的前提下进行。据介绍,托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经两国有关部门协商,双方达成共识,结束了托收历史存款的问题,在结束之前,我国也在国内外发布过多次公告说明此事,要求存款人尽快提出还款的要求。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