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今日上午在京隆重颁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8日10:34 新京报


南方都市报、新京报联手打造华语文学盛会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奖情况及相关报道

  备受海内外华语文学界瞩目的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将于今日上午9时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颁奖典礼由著名作家马原主持,“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莫言、“2003年度小说家奖”得主韩东、“2003年度诗人奖”得主王小妮、“2003年度散文家奖”得主余光中、“2003年度文学评论家奖”得主王尧、“2003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奖”得主须一瓜等六位获奖者全部出席颁奖典礼,其中,文学大家余光中先生是专门从台湾赶到北京领奖的,他坦言“在北京与五位作家一同领奖,这件事对我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个民族要尊重自己的遗产,留下自己的记忆。这是一个民族自尊和高贵的表现。文学是继承民族传统、留传民族记忆的重要形式。

  --程益中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有理想的文学奖--它不仅要遴选出该年度最为优秀的华语文学作品,还要创造出一种新的评奖文化。

  --谢有顺

  新京报极为钦佩南方都市报的胸怀,赞赏其“一切为了文学”的不干涉的理念。我们将同样致力于传播汉语文学的价值,推广母语写作的光荣,维护大奖独立、公正、创造的原则。--李多钰

  民间立场,专业眼光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于2003年斥资设立。它是国内第一个由大众传媒创设的文学大奖,是目前中国年度奖金最高的纯文学大奖,也是国内第一个有国家公证人员参与评选全过程的文学大奖。它在创立之初就因其鲜明的民间立场、透明的评奖规则而备受瞩目。它坚持“公正、独立、创造”的原则,以“反抗遮蔽,崇尚创造,追求自由,维护公正”为宗旨,坚持艺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并重,目的是留存每个年度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文学记忆。

  正是因为它追求公正,“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创办一年多来,在华语文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有媒体称,这是一个有理想的文学奖,也是一个有自我警惕意识的评奖集体。“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谢有顺从一开始就坦言,影响文学评奖公正性的三个致命要素是利益、人情和思想压迫,因此维护一个奖公正性的重点就在于抵制这三者的侵蚀。为此,“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既重结果,也重程序,在评奖规则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以保证该奖的透明度:提名名单由推荐评委投票产生,终审评奖则采取评委独立负责的记名投票制,并邀请国家公证人员监督评奖全过程。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选程序的公正。《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曾评价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程序公正性上有目共睹。”

  同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也强调专业性,力图以专业造就权威。大奖的推荐评委是由海内外最重要的文学期刊的负责人组成,他们一直在文学的第一现场,对文学现状有着深切的了解。五名终审评委则分别由学者、作家、编辑家、传媒负责人、青年评论家组成,视野开阔,代表性强,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鲜明的文学公心和认真敬业的精神。

  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成功举办,成为华语文学界的重要事件,该奖的创设,还被一些媒体评选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文化新闻”之一。文学界人士认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为中国的文学评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评判标准。

  再接再厉,精益求精

  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于今年1月6日正式启动,由南方都市报和京城新锐媒体新京报联合主办。这两家关系密切的媒体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大大增强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全国的影响力。第二届大奖的“杰出成就奖”依然为个人独得10万元奖金,其余各奖项的奖金由原来的每人1万元提高到每人2万元,奖金总额共计20万元,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一些文学奖项。

  本届大奖的推荐评委阵容有所扩大,新增加了《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香港文学》(香港)、《作家》(香港)、《美华文学》(美国)、《国际华文诗人》(澳大利亚)等文学刊物的负责人,从而使推荐评委达到了30人,视野更加开阔。“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谢有顺介绍说,本届大奖在总结既往经验基础上做了一些细节上的改进,如:终审实行二次投票制,以减少误差;获“年度杰出成就奖”提名而未能获奖者,将自动进入单项奖的角逐等。

  3月初,由30位国内外最重要的华语文学传媒的负责人所组成的推荐评委队伍,经书面投票产生了本届大奖的提名名单。这份提名名单鲜明地体现了大奖“反抗遮蔽,崇尚创造,追求自由,维护公正”的宗旨。

  3月21日五位终审评委在广州对提名作品进行认真讨论,之后按照既定的评选规则,以独立自主、认真负责的记名投票方式评出本次大奖的10万元大奖———“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以及其他五个单项奖。整个评奖过程,一直在广州市东山区公证处公证员王云、高蕊的监督下进行,体现出民主、透明而严肃的态度。

  《南方都市报》记者黄兆晖

  -声音

  庄慎之(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

  今年大奖的宗旨肯定不会变,我相信由这种宗旨所带来的成功和公正性也不会变。“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本质的成功不在于它的奖金最高,也不在于其商业意义,而是在于这个大奖所确立的纯粹的文学立场、透明的评选程序和它在文学界所获得的普遍认可。

  陈朝华(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

  设立“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就是想恢复对纯粹文字的敬畏之心。我们并非哗众取宠或者标新立异,而是想凭借南方都市报作为大众媒体的影响力和文化良知,提醒人们关注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关注真正的好作家。

  李多钰(新京报副总编辑)

  新京报极为钦佩南方都市报的胸怀,赞赏其“一切为了文学”的不干涉的理念。我们将同样致力于传播汉语文学的价值,推广母语写作的光荣,维护大奖独立、公正、创造的原则。

  谢有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有理想的文学奖。———它不仅要遴选出该年度最为优秀的华语文学作品,还要创造出一种新的评奖文化。面对文学,你要尽可能地让它自由———让各种文学精神和艺术探索都被关注和重视;面对评委,你要尽可能地给予限制———实行公开讨论、国家公证员现场监票、评委记名投票制等,就是为了限制评委们的大意和徇私。一边是自由,一边是限制;重评奖结果,也重评奖程序———这就是我要说的新的评奖文化。

  林建法(《当代作家评论》主编)

  这个奖项最大的特点是没有长官意识,投资方的领导作为评委也只有投出一票的权力。评委的组成又是多元化的,包括评论家、作家、编辑等等,大家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马原(作家,同济大学教授)

  我对“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称道的是它的民间性,它的终审评委是作家、评论家、学者,推荐评委是各个文学期刊的主编,都体现了极强的民间色彩。作为评委,我们不是这两家媒体的雇员,甚至我们都没有见过主办方的领导,我们和主办方保持了一定距离。所以,这个奖项是没有任何倾向性的,是一个比较公正的奖项。

  李敬泽(《人民文学》副主编)

  在现有的文学评奖中,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水准很高,它既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又充分理解了读者的趣味,能够跟当下的文学现状敏感地呼应。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程序的公正性上有目共睹。至于评奖的结果,任何奖项都避免不了自己的趣味。在这个意义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应该成为一个和全国各种评奖完全不同的评奖。所谓的“公正”不应该是这个奖项的追求,凸现自己的个性才是最重要的。

  洪治纲(浙江省作协文学评论家)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大奖。首先,它在评奖方式上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公平和公正的前提;其次,这些评委都是有资格说话的,是站在第一现场说话的。他们对文坛不陌生,不隔离,有一定的权威性。

  张闳(上海师大中文系教授)

  到目前为止,“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还是文学界最有影响力、最有趣的一个奖项。它更多的是带有媒体色彩,而非官方色彩。比如它的奖项设置都是带有媒体色彩的,所以比较有趣,而且它的评委也都比较年轻,更有活力一些。

  《南方都市报》记者

  田志凌整理

  -评奖备忘录

  ●2004年1月6日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正式启动。

  南方都市报副主编陈朝华、“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谢有顺分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本届大奖的目标、变化等问题作了回答。与第一届相比,本届大奖在程序上的变化包括:联合新京报一起来主办这个文学奖,南北呼应;各单项奖奖金由原来的每人1万元提高到每人2万元;增加了来自港台和海外的推荐评委,终审时将实行二次投票制,以减少误差;获“年度杰出成就奖”提名而未能获奖者,将自动进入单项奖的角逐等。

  ●2004年2月2日谢有顺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介绍了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初选工作的进展情况。30位推荐评委已经全部收到了推荐表,并正在陆续回收中。

  南方都市报推出“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预测,多位来自文学界及评论界的人士分别对六项大奖的提名人选进行了预测。

  ●2004年3月1日由30位国内外最重要的华语文学传媒的负责人所组成的推荐评委队伍,经书面投票产生了本届大奖的提名名单。提名名单在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同时刊出,引起广泛关注。提供独家网络支持的网易作了及时报道。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终审评委谢有顺,以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新京报文化副刊主编王小山分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提名工作情况作了介绍,对提名名单作了评述。

  ●2004年3月2日南方都市报与新京报刊出大奖评论专版,来自推荐评委、评论界及作家等各方的人士纷纷发表了对提名名单的看法与评价,各位获提名的作者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南方都市报主编庄慎之、副主编陈朝华、《新京报》副总编辑李多钰分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本次大奖的提名工作以及提名结果进行评价。新华网及国内众多媒体转载了提名信息,并对“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进行了介绍。

  ●2004年3月8日起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连续四周推出“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作家作品评论”系列,邀请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对获提名的作家作品作了专业评论,形成较大的影响。

  ●2004年3月10日中国青年报作了题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揭晓》的报道,全面介绍了提名情况,并重点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年度小说家进行了剖析。

  ●2004年3月21日五位终审评委谢有顺、陈朝华、马原、林建法、程文超在广州市东山区公证处两名公证员的监督下,在广州进行了终审投票。所有奖项都经过了两次投票,最终评出各项大奖的得主。

  ●2004年3月25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对“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谢有顺的专访,题为《文学从未衰落过》。

  ●2004年4月14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正式宣布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将于4月18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获奖名单将当场公布。

  ●2004年4月18日大奖评委会正式公布6个获奖者名单,获奖者和终审评委从全国各地赶到北京出席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盛会。

  《南方都市报》记者 田志凌

  相关报道

  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莫言

  《新京报》采访“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莫言

  2003年度小说家:韩东

  2003年度诗人:王小妮

  2003年度散文家:余光中

  2003年度文学评论家:王尧

  2003年最具潜力新人:须一瓜

  终审评委谈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为公共精神加冕--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纯粹文字迎来阳光灿烂--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回顾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