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打造河北渔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7日10:37 河北日报 | |||||||||
本报通讯 员崔校武刘丽萍本报记者刘立 据调查,由于近海渔业资源严重枯竭,我省乃至全国单纯靠近海捕捞的渔民人均收入已经日趋减少。按照国家规划,我省将在去年减少渔船210艘、转移渔民1000人的基础上,再减少渔船502艘,转移捕捞劳动力1700人。到2006年将报废渔船1876艘,削减功率6.5万千瓦,减幅20%,转移捕捞劳动力8380人。
据省水产局海洋处处长范树城介绍,缩减渔船,转移捕捞渔民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而且转产渔民通过二次创业可以解决增收问题。同时,我省水产部门还将通过“休渔”、划定海洋渔业自然保护区等措施,积极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增殖,从而实现自然资源与渔民财富的“双赢”。 “对海洋资源进行无限制的开发,无疑是‘竭泽而渔’,对这种行为必须喊停了。”作为一名与海洋有着深厚感情的老渔业工作者,范树城对近年来海洋资源进行的掠夺性捕捞非常惋惜,据他介绍,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省近海每年可捕获六七千吨的梭子蟹和三四千吨的渤海对虾,而如今这两种让渔民收入最多的渔业品种在近海的产量已经很少,鲙鱼、小黄鱼等也形不成渔汛,有的甚至基本绝迹。另一组数字则向人们显示了为什么海洋资源会如此快速的萎缩:1986年我省沿海有2.9万渔民从事捕捞,而如今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倍。与此同时,捕捞渔民的人均收入也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出海一次,同马力的渔船产量只能达到20年前的2成左右。在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渐成反比的情况下,不少渔民甚至出现了返贫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近海捕捞的渔民的转产和增收问题已经迫在眉睫。2002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对我国近海捕捞渔民实行转产转业。这一年,对黄骅市前范家堡渔民张树和一家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渔船报废后,他养殖了100亩对虾和河豚鱼,年底收入了6万余元。张树和说,以前出海捕鱼,全家忙活一年,人均也只能挣上2000多元,而现在比较轻松的人均就能挣1万多元。 像张树和一样,许多渔民在转移中实现了二次创业。据介绍,我省在转移捕捞渔民的过程中,积极引导捕捞渔民向海水增殖、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流通以及海洋运输等产业转移,并以转产转业为契机,推动全省海洋渔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我省沿海大县乐亭县,目前已转产转业渔船140条,转产转业渔民830人,其中有130人转向了工厂化养殖,230人转向了浅海和滩涂养殖,140人转向休闲渔业,100人转向水产品加工业,230人转向运输业、餐饮业等其他行业,转移渔民的收入普遍比以前在近海捕捞有所增加。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转移渔民都像张树和一样“幸运和成功”。近日,在唐山市丰南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举行的首期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技能培训班上,转移渔民王荣春告诉笔者,原来他有一条120马力的渔船,去年主动申请报废后,一直想搞水产养殖,但是无从下手,来上培训课就是为了学习养殖技术。 省水产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没有其他专业技术,转产转业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为了帮助渔民提高转产转业的能力,各级水产部门加强了对转移渔民的技能培训工作。目前,我省沿海地区渔民转产转业培训工作已拉开序幕。仅今年上半年就将完成1700名转产渔民的培训计划,课程涉及种苗培育、工厂化养殖、滩涂池塘养殖、盐碱地养虾、加工、运输、法律等。此外,一些地方还参照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优先安置捕捞转产渔民进入乡镇企业务工。 在压缩近海捕捞,保护近海海洋资源的同时,我省还积极开展了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增殖”行动。去年,省水产局首次拿出专项资金,大范围地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近海和部分内陆中小水域增殖8个品种、3亿尾(粒)幼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据了解,按照国家规定,从今年开始,我省水产部门还将和山东等省的水产部门一起携手,使渤海和黄海从6月16日至9月1日一起进入休渔期。 省水产局副局长岳振奎说,我省地处内海,渔场狭窄,只有注重资源的保护,让大海再次充满生机,渔业生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在每年伏季休渔的基础上,我省还将划定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海洋牧场,进行贝类、海参、海蜇、梭子蟹等定居性品种的增殖放流,促进自然渔业资源的恢复。 相关专题: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