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中欧接近与世界未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18:33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胡奎/北京报道 当曾经创新了人类文明史的欧洲和中国携起手来,人类未来将面临怎样的文化画卷与历史时空呢 西欧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但中国总理温家宝5月2日踏上这片土地时,一切都显得那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卢秋田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的评论,他说:“这是中国新任总理第一次出访欧洲,也是欧盟完成第五次东扩后首次迎来外国领导人的访问,无论对于欧盟还是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都是特别重大的。” 卢秋田曾在欧洲工作过28年,任过驻荷兰、卢森堡、罗马尼亚、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公使、大使,2001年底才从驻德大使职务上退居二线。这位曾亲眼目睹欧盟一步步扩大的中国外交家,对于此次温家宝总理的欧洲之行格外关注。 “这是一个新的历史时刻。”他说。 欧盟扩大与中国崛起 就在中国总理到来的前一天,5月1日的夜晚,欧盟各成员国的天空曾被无数的彩灯和礼花照亮。对于欧洲人来说,传统的国际劳动节在这一天多了一层新的历史内涵:一个新欧盟在这一天正式诞生。 经过第五轮扩大,欧盟成员国从以往的15国激增到25个,欧盟成了拥有4.5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单一市场,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分别占世界的20%,其GDP总量与美国近似,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超过美国一倍(即使扣除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也与美国相仿),其在海外直接投资规模也大大地超过了美国。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欧洲研究会常务理事沈骥如,甚至将欧盟的扩大称为一次“历史创新”。他分析说,这25个欧洲国家过去曾有过分歧,有过战争,有过强烈的意识形态对抗。但如今,他们通过和平的方式和民主协商的手段,自愿结成一个新兴的经济和政治共同体。 与欧盟的这一历史创新相呼应的,就是发生在亚欧大陆另一端中国的和平崛起。沈骥如认为,欧盟的和平扩张与中国的和平崛起,都在打破过去大国崛起要争夺市场、原料、势力范围和霸权地位的历史传统。 从1993年成立至今,欧盟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统一大市场”,形成“你的市场也是我的市场,我的空间也是你的空间”的欧洲大家庭格局。在欧盟内部,德、法两国实力最强,但他们却非霸主或盟主,因为欧盟对于重大事项的表决机制是“加权的多数通过制”。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新领导人提出要走“和平崛起新道路”,将“不会威胁任何人”,将崛起手段定位在和平、开放、合作与共赢的“新模式”上。 包括卢秋田、沈骥如在内的多位中国学者认为,中国与欧盟对未来国际格局和人类前途有着共同的理念认知:双方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都希望建构一个多极化的世界。理念一致,行动相互呼应。 去年刚从欧洲访问归来的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将中欧接近称为一种基于双方自觉的“共同的战略部署”。他对《望东方周刊》说:“以温家宝的到访为标志,中欧两个新兴的崛起中的政治力量在新的人类历史时空里相遇和交汇,世界格局必将为之改变。” 欧洲人的中国观与中国人的欧洲观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温家宝与每位欧洲领导人会晤时,双方都必提到的一个词汇。而回溯到一年前,中欧领导人在正式场合谈到双边关系的定位,用的仍是“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词语的变化反应了中欧关系再上新台阶。 卢秋田会长如是解释“全面战略伙伴”:全面,即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战略,即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伙伴,即互信、互利、平等、双赢。 中国欧洲学会会长、社科院欧洲所原所长裘元伦对《望东方周刊》说,中国和欧盟目前都处在发展的非常关键时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对双方关系影响至深。 他分析说,看看温家宝与各国领导人讨论的问题单子,就可以看出双方关系的加深,“就像两个人关系好,一见面就有很多话要谈,而且谈得深”。 温家宝带去了有关政治、经济、军售、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广泛议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经贸,将涉及高科技合作、技术转让、争取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东扩短期内对中国造成的贸易损失与补偿手段等等。在访问德国时,双方还专门谈到扩大中小企业合作的问题。 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于不久前率领几乎全套班子访华。据了解,普罗迪曾在会晤时与胡锦涛“打赌”:10年后,欧洲将是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 其实根本用不了10年。随着此次10个东欧国家的加入,欧盟在外贸总量上已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有人称欧盟扩大对中国是双刃剑。对此,国际政治分析家关愚谦指出,欧盟刚刚接纳10个新成员国,大部分皆为中国长期打交道的伙伴。10国加入欧盟以后,将会降低关税壁垒,使中国面临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大增。 裘元伦指出,中欧关系不像中美关系那样存在深层次和结构性的内在矛盾,双方在一些领域有分歧,但双方处理分歧的方式是负责任和相互尊重的,并且,这些分歧都在日益缩小,共同利益在不断扩大。 从远西到远东的文明对话 在欧洲人的地理教科书上,欧洲处于亚欧大陆的最西端的“欧洲半岛”上,而中国则在这块大陆的最东端,即所谓远东。一西一东,天然一体,并分别发育创造了东西方两大文明。 这两个文明在一百多年前曾有痛苦的冲突。中华文明因为欧洲驶来的炮舰,而几乎终结了它五千年的传承。 而今,伴随着中国总理来访的步伐,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定,人们感受的是前所未有的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浪潮。 裘元伦教授指出,对今天的中欧双方的政府和人民来说,都有一个重新发现对方的过程。从历史上讲,中国人较早了解到的是欧洲而不是美国。但二战后,中国人交往最多的是美国。欧洲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排位还是较靠后。相同,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的排位也一直靠后。 但今天,从中国政治家到专家学者,从商人到普通民众,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有着同样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欧洲人的高雅、厚道与可亲近,感受到欧洲科技和工业的实力。 许多中国人还从欧盟国家对待伊拉克战争的态度,感受到了欧洲人的安全观。大部分欧洲人对文明多样化和文化多元性的看重,与强调美式民主并信奉单边主义的美国人有着不同。 卢秋田会长认为,正是这些理念的接近性,使得中国和欧洲正打破“文明冲突”的预言,走向“文明的融合”。 卢秋田认为,今天中欧接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现实的国际政治使得中欧两国都有相互借鉴和借助的需要。新欧盟的诞生使中欧对话与合作的平台更加宽广,而中欧领导人之间表现出来的由衷地相互欣赏、信任、尊重与和睦关系,亦成国际外交舞台的动人风景。 “中国和欧盟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所做出的历史创新是相互呼应、相互支持的。这是双方开展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坚实政治基础。中国和欧盟的真诚合作将对21世纪世界的面貌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和欧盟是推动当代世界历史创新的战略伙伴。”沈骥如研究员的这一判断,亦代表了许多中国人的心情。 相关专题:温家宝出访欧洲五国及欧盟总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