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走进《邓小平》 穿越时空 还原历史(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11:06 观察与思考 | |||||||||
导演金韬说戏(沙发左二者) 周恩来扮演者刘劲 这幢楼房就是当年小平同志住过的地方 记者浏览了一遍总容量20集的电视剧《邓小平》剧本,深深地被它的史料翔实、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场面恢弘、人物生动、对白精彩、细节抓人等特色所吸引。这部电视剧将浓墨重彩地在荧屏上塑造邓小平作为一个历经磨难的老共产党人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三个历史伟人相互间的革命友谊,以及在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前提下的相互信任;同时也适当表现他们在理论和认识上的差异和矛盾;党内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若干观念冲突在剧中也有一定反映。全剧将出现100多位历史人物,
这部电视剧是一部纪实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历史正剧,着重塑造了邓小平作为一个历经磨难的共产党员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对于小平同志的家庭生活和他本人的兴趣爱好以及日常生活,没有过多地表现。 记者在摄制组外围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人们渴望大型电视连续剧《邓小平》这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巨作早日问世。除了使爱戴小平同志的广大观众能从荧屏上再次领略伟人风采外,更希望这部作品能成为中国荧屏上的又一部历史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经典的鸿篇巨制。 采访中有专家谈到:“正如你们的刊物名《观察与思考》,我觉得对我们的作为担负民族文化建设、精神锻造使命的电视剧也要作一下很好的‘观察与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文化艺术尤其是电视剧艺术的认识作用、审美价值、娱乐功能的关系?” 专家认为,创作者把握历史的时候,不可能与历史完全重合,而是历史留下了大量盲区。创作者的审美思维可以照亮大量的盲区。历史是骨架,艺术是血肉,两种思维是互补的关系,不是谁高谁低、更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一些盲点要靠艺术照亮。有一种主张回避难点以求安全的观点。它们把有进步有突破的审美亮点全回避掉了,永远停留在平庸的轨道上。应该把艺术创造的难点转化成艺术创作的亮点。我们所讲的思想性,是审美化了的思想性;我们讲的艺术性,是尽可能有历史内容的艺术性。希望大型电视连续剧《邓小平》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会成为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巨作。 我们相信,正在拍摄的、即将在小平同志诞生100周年播出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邓小平》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会向全国观众奉献一部纪实性和抒情性完美结合、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意义的充分彰显主旋律魅力的电视剧精品。 《邓小平》剧组集中精兵强将全力塑造邓小平光辉形象 据了解,筹备拍摄《邓小平》是2001年定下的选题。当时,中央重大革命历史影视题材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商量确定一批有历史价值的重大选题。会上明确提出,必须集中精兵强将投入拍摄制作,于2004年保质保量地完成《邓小平》。在确定选题后,在创作重大历史题材方面饶有建树的编剧王朝柱在有关部门领导的指示和关心下进入剧本创作。 我们在拍摄现场遇到了大部分主创人员,他们大都曾经参加过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如《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延安颂》等剧的拍摄。他们都在紧张地工作,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责任感。 剧作大家王朝柱为写这个剧本,曾“全封闭”地匿居在北京郊区的某个“大山”深处,这个剧本整整写了五稿!一头利索短发、一副寻常眼镜、一张憨厚笑脸的他对我们说:“《开国领袖毛泽东》写了63天;《长征》写了78天;《延安颂》写了40几天……但《邓小平》是数易其稿,花的时间是最多的。主要是反映这个中国发生巨大变革的邓小平时代实在不容易。要塑造人人心中有的小平形象不容易。” 为了确保此剧在今年邓小平100岁诞辰纪念日期间在中央电视台顺利播出,记者发现,剧组在拍摄地正争分夺秒、心无旁骛地进行创作拍摄。 金韬是成功执导过电视剧《长征》的著名导演,他认为要拍好人人都熟知的这段历史是一个挑战,但剧组有信心拍好。 总摄影董亚春是《延安颂》的导演,这个因拍摄电影《冲出亚马逊》而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的著名摄影师对镜头的要求一丝不苟。 总美术赵立新为选外景早在春节前后就跑遍了有关地方,查阅了大量史料,搭制了种种旧景。 扮演邓小平的是上海演员潘玉民,今年67岁,比卢奇的年龄更适合演这一时期的邓小平。剧中毛泽东、周恩来的饰演者是古月、刘劲。 由于《邓小平》题材重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又广,拍摄难度较大。但他们不畏艰难。按照计划,摄制组将在江西拍摄半个月,3月上旬再到上海拍摄,然后辗转深圳、香港,最后回北京。同时,另一支摄制小分队将到东北、华北等地拍摄镜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