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周末:甘肃玉门迁城之困(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3日09:25 南方周末


老玉门到处都是废墟,附近是离市区最近的一口油井。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南方周末:玉门迁城之困

  玉门:艰难重生

  一个因油而生的城市,现在又要因油而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爱孩子从这里开始
Diggi数字盛典 意乱情迷不妨颠鸾倒凤

  玉门市离汉代玉门关有上百公里,离清代玉门县旧址约70公里,它高高地蹲伏在祁连山绵延重叠的余脉上,依靠着白雪皑皑的雪峰。

  这里是诞生中国第一口油井的地方,这里是诞生中国第一个油田的地方,这里是诞生中国第一个石化基地的地方,这里是孕育大庆、胜利、克拉玛依油田的地方,这里是养育和繁衍中国现代工业的地方,这里曾经激荡着整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但现在,它是一块弃地。

  20世纪末玉门油田曾经面临枯竭。21世纪初玉门市和玉门油田作出一个决定:迁移。

  于是玉门走上了它的衰落与末路,就像一名功勋卓著的战将,只是英雄迟暮。

  本报驻京记者 南香红

  三个女人抱一个孩子坐在玉门市南头的一片废墟里。

  要不是听这三个女人说起,真不知道几年以前这里曾经是玉门的繁华市区,1000多人曾经生活在这里。住宅楼房连着油井,磕头机不停地转动,街道、商店、市场、学校……一派繁荣。

  但是,一切都没有了,包括曾经使用过的名字:东岗北村。

  废墟里的生存

  废墟里住的是最后一名钻井工和他的妻子、儿子、媳妇和孙子。窦占明是玉门油田分公司公司采油综合6队的退休职工,1958年20岁的时候从甘肃张掖被招工,来到玉门,是一名修井工。这一排房子是他用5000块钱买下的,而现在连800元也很难出手了。

  这三年,他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城市怎样被肢解、生活怎样戛然而止、熟悉的人群四散而去。

  先是簇新的四幢大楼被以每幢8000元的价格出卖,铁锤咚咚地扒出了里面的钢筋;接着他房前屋后十多幢平房变成了瓦砾,一整幢的房子以一块块的红砖出售;男女老少仿佛一夜之间消失殆尽,马路上不再有人行走,空房里不再有人的笑声。

  所有能变成钱的东西都被拆走了。粗大的暖气管道拆了,他家断了暖气;门前马路上的十多杆路灯卸得只剩下一盏,早就不亮了,照明电线也被拆了卖了破烂,他家的照明只好从一口还在工作的油井上扯了一根线。一大群来自农村的拆砖头捡破烂的人住进了废墟,成为他的新邻居,但大家互相提防着观察着互不讲话。

  整个东岗村在三四年前有好几千人,想住这里的楼房都要走后门,每天接送职工上下班的通勤车“能把人挤死”,车一来大伙一拥而上,甚至有人胳膊被挤断过。后来不得不规定按工龄的长短先后上车,窦占明向记者诉说着。

  窦占明50多年从来没有离开过玉门,从住地窝子、破棚子到住红砖的平房,看着一幢幢新楼在身边盖起来,又看着这座活生生的城市,被拆分成一块块的砖头和水泥板卖掉,它们的价格是一块水泥板2.5元,一块红砖0.6元。

  玉门的兴盛是从1992年开始的。窦占明的感觉最强烈,从那时起他拿了20多年的60多元的工资开始往上涨,城市的上空搭着无数脚手架,楼房呼呼地生长出来,大批的四五十岁的老石油们乔迁新居,年届三十的石油工人成群地结婚,但热闹的景象也就是持续了十年。玉门好像一步就从兴盛跨进了凋落。

  全玉门市66个居委会2001年缩减成33个,今年4月又缩减成12个,大片大片的工厂倒闭,大片大片的厂房住宅被夷为平地。

  玉门人口锐减始于上个世纪末,当时玉门油田年生产量下降到35万吨,玉门油田开始将力量投入新疆吐哈油田,职工整装调离,至2001年玉门人口从10万减到6万。

  明年,窦家也要随着迁城的石油职工一起到酒泉去生活,他在废墟里坚守三年的生活也要结束。

  在一片废墟里,有女人正在打水,这是一家从临夏来的农民,她们赖以生存的办法就是拆除这座城市,

  在她家的墙上写着几个显得稚拙的字:砖,要多少有多少。

  光荣与梦想

  玉门老君庙,中国石油的发祥地。

  站在高处,看到大地的巨大裂隙,河水深切之处,露出了地壳内部的秘密。中国的第一口油井就开凿于谷底。据说当年这口油井是以人工的方式开挖的,人工洞挖至23米处黑乎乎的油便流了出来,继而进一步钻进,得到一个日产10吨的油井。这是1939年8月11日,中国第一口油井,它的发现者是孙健初。

  老君庙因此成为中国石油人的朝圣地,这个巨大的河谷就是中国石油发展的横断面。

  高高耸峙的山崖底部,密集地分布着一个个黑黑的洞穴,那就是石油工人最早住的地方,玉门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万宗平说,他的父母就在那些洞穴住过,他的大哥就是在洞里出生的。沿着这些洞穴向上,是整个中国石油发展的路径,它们是越来越新的磕头机,越来越亮的储油罐,石油人也从谷底的洞穴住进了平房、然后是楼房。

  这里还是铁人王进喜曾经工作的地方,解放前他以一个放羊娃身份进了玉门油矿,后来成为玉门油田的一名钻井队长。

  现在老君庙的第一口油井在贡献了半个世纪之后枯竭了,老君庙油田也已经成了一个低产区,除了它的符号意义之外,这里已经成了一块鸡肋。巨大厂区和成幢的住宅之间没有一个人行走,长久的寂静之后响起汽车的声音,一辆中巴公交车,下来两三个人,但是不一会人就不见了,四川方言的声音消散在风里,几个人仿佛被巨大的空寂吞没了。

  在大庆石油开发之前,玉门开采的原油占全国总量的87%。建国以来,玉门为国家上缴税收120多亿元,60多年来玉门石油先后培养了70多位省部级干部,向全国兄弟油田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石油工人20多万人。支援设备2300多台件。 截至2002年,玉门共开采原油1亿吨,据说,如果用装载30吨的卡车排列起来,可以绕地球1.6周。

  东岗,玉门的坟场。这是全国石油系统最著名的墓地。全国每一个油田都有人来这里上坟,因为有油田的地方就有玉门人。葬在这里的已经有四代人了。

  被撕裂的生活

  2001年,王门油田选择下撤酒泉市,生活与办公基地设在酒泉,只把玉门作为生产区;玉门市则选择搬迁到70公里外的玉门镇。两家走的刚好是一东一西两个方向。

  一对在一起厮磨生活了近50年的兄弟突然之间各奔东西,一座半个世纪的城市在一道政令下要被舍弃,就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突然被撕成两半一样,痛苦应该是刻骨铭心的。

  陈一琳应被访者要求隐去真名一家正在经受这样的被撕裂的痛苦。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一家三口将被分裂成三部分,呆在三个不同的地方。陈一琳的单位是玉门市的,丈夫是石油职工,孩子三岁。丈夫必须跟油田搬到酒泉市去,而妻子必须跟着工作搬到玉门镇玉门新市址去,孩子得留在老玉门市。一家三口将被分布在一个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每周一次的会面将会变得很奢侈,因为每周来去的交通费用将花去她工资的四分之一,而不见面的痛苦又是一家人难以承受的。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真是“相聚时难别亦难”。三年前,为了和丈夫团聚,陈一琳抱着做一辈子家庭妇女的决心,选择了从新疆的一家学校辞职来玉门。他们在玉门买了房子,安顿下生活,生了孩子,她也有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现在她又面临着一次选择:是忍受分离的痛苦去工作,还是再一次辞职回家做一名家庭妇女。

  好女嫁石油郎,一直是玉门市民婚姻选择的主流趋向。现在,这种血肉相连的关系却必须因为一个行政的划分而撕扯开来,真有些血淋淋的感觉。

  陈一琳所在的单位有50名职工,其中有9个家庭面临着这种分离,除去未婚的,接近四分之一。按这个比例来算,整个玉门市现有的6万人口将有近千个家庭不得不分成几瓣儿。

  夫妻因为单位的搬与不搬而分离,老人们因为搬不动而离开子女,孩子们会因为跟父母还是跟爷爷奶奶的选择而痛苦,还有因为刚刚在老市区买了房的,他们为无力再在新城购房而犯愁;有依靠老城而生活的,去了新城就没有了生计。

  每个小家庭都在为分离算着账,分离的成本要小家庭承担,情感的付出也得由每个人体验,一座城市上几千户上万人,都将以一种来来去去的奔波相聚了再分离的状况生活,其间的成本有多大,没有人计算过。

  贬值的城市

  解放门紧临着玉门汽车站,是玉门的繁华之地,这里饭店多,客流量大,各种店铺一个挨一个。中巴公交车招手就停,出租车在这里等活儿,街上的行人从容地走路,从外表看不出发生了什么变化。

  看不见的裂痕发生在这个城市的最深处,这是致命的裂痕,它已经从城市的根部开始慢慢地向上蔓延、侵蚀,让这座城市萎靡不振。

  迁城决定作出后,解放门的生意一路下跌,今年春天跌入最低谷。各家店铺纷纷转让、关门,开着门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天宝火锅店曾经是这条街上最火的馆子,现在每天有两桌客人就不错了。一家叫小香港的理发馆在一年之内四易主人。

  玉门最有名气的理发店“梦魅美容美发”的老板娘说他们十年经营积累下来的老顾客走了一半,自己也肯定会跟着这些顾客往酒泉走的,但因为店铺才装修不久,走了实在可惜,挺着干一段时间再说。

  林家铺子的女店主说,过去每天烟酒的销售额在1000元,现在跌到了100元。生意没法做下去,大家都吵着要退店,出租者只好把租金降下来,但这也留不住人,老板们不再看中玉门的商业前景,带着自己积蓄的资金向酒泉、向嘉峪关、向敦煌而去。

  最先抛弃玉门的是年轻的女人们,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们不再在玉门消费,她们时髦的货色都来自于酒泉,她们新款的烫发、尖头的皮鞋、绣花的牛仔裤都是来自于玉门以外的城市。

  几十年的经营旦夕之间化为灰烬。一切都在贬值,过去的旺铺如今门庭冷落,过去非常值钱的固定资产,忽然就变成一堆废物。从高楼大厦到平民住宅都在贬值,玉门人戏言:“啥都不值钱了,连人也贬值了。”

  玉门市百货有限公司正在经受这样的贬值痛苦。这家和玉门一起成长起来的国有商业企业曾经是甘肃省县市级商业排头名的企业,更是玉门商业的龙头老大,它下属的商业网点遍布整个玉门市区、城乡。

  2001年商业企业进行改制,玉门百货有限公司改为持大股经营,让人想不到的是自迁城议题提出后,形势急转直下,销售额从5000万一路下跌至不足200万,下属的民族商场、玉门商场、18区商店、批发公司等七八家商场、商店大部分关门,商场固定资产由原来“红红火火的商场变成为不良资产,有的贬值为零,卖都没人要,只好卖残值”公司董事长语,勉强维持的百货大楼、玉门商场二分之一闲置。

  记者在百货大楼看到,偌大的商场里竟然没有一个顾客,摊位主们聚在一起聊天,商品黑黢黢的没有生气。公司董事长说现在每节柜台的出租金从400至800元降到了130、150元,但来自温州、广州的商贩们还是全部撤出,比较有名的品牌也拆了柜台。现在承租摊位的都成了原商场的职工,但他们的进货渠道和经营意识大不如南方商人。

  公司董事长认为商业企业的职工在搬迁中是被甩下的一群,他们所依靠的企业全部都垮了,职工手中所持的企业股全部贬值,养老、医药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企业拿出钱对职工进行搬迁补贴了。在这种情况下,商业职工不可能到新城去买房。“都被甩在老城了”。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公司的20位管理人员,自2004年起就没有开过工资。水、电、暖、税、老职工医药费都是刚性的支出,“我们就要维持不下去了”。

  离开的和留下的

  能够找到更好出路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是“有本事”的人。玉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自去年年底到今年初一下就走了8个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

  让医院院长王华政痛心不已的是有5个人根本没办任何调离手续,把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一扔就走了,“思想工作”、“挽留”、“卡”一切办法都失去效用。

  走掉的人当中有两个是技术精湛的外科手术医生。这两人过去都是医院花钱送出去进修过的。第二人民医院总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38人,不到半年时间8个人的离开,其表面的影响是对科室力量的削弱,看不见的是人心的涣散。对于已经经受着玉门人口骤减打击的第二人民医院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这次迁址中第二人民医院属于留守单位,医院院长王华政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迁址后的玉门能留下多少人,他预测:如果玉门能够留下3万人不走的话,那他的医院还可以勉强维持。否则就“前途渺茫,不好说”。

  近两三年来,这家医院的年门诊量从10万人减至5万人,150个住院床位从每日保持100多的入住水平下降到不到30人。

  医院目前的状况是付了医药公司的药款,就没有钱发工资,发了工资就没有钱付药款。2002年经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每位职工每月减200元工资,现在累积起来已经每人减5000元了。最惨的是家里有三四个人同时在这家医院工作的,“损失可以用惨重来形容。”王院长说。

  玉门第二医院的情况在玉门一中同样发生着。玉门一中是一所酒泉地区的重点中学,两三年前整个酒泉地区的家长不惜路途遥远也要把孩子送到玉门一中来读书,因为进了玉门一中就意味着进了上大学的保险箱,并且可能进北大清华。

  而现在尖子生们纷纷逃离玉门一中,“每个学期以100人的速度减少,都是顶尖的学生”。玉门一中孙校长无奈地说。

  学生和家长对于一中的失望源自于一中教师的流失,自2002年起学校的省级教学骨干、地级学科带头人流失了13人,这对只有100人的教师队伍是惊人的。“学校面临严峻考验,几乎出现无人上课的情况”校长语。

  今年刚好是玉门一中50年校庆,它比玉门市的历史还要长5年。“内心非常非常复杂,伤感,不愿意提起这件事迁城”不仅仅是孙校长的感受,也是很多玉门人的感受。

  玉门的悲凉不是一个人的感受,而是整座城市的感受。暗红色花岗岩的王进喜雕像高高耸立着,铁人坚毅的目光投向远方的群山。

  在铁人雕像的左侧的楼房里,住着一个叫杜虎兰的妇女和她的家人,她们因为付不起1300元的暖气费而把家里的暖气管道拆除。杜虎兰家前后大约有六七排楼房,这里全是供不起暖气费的人家,六七幢楼房里全部都拆了暖气。

  在铁人的右侧,每天游荡着一群找活干的工人,城市的萎缩给他们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装车、卸货、抡铁锤只要是活儿,3块5块什么都干,有时候为了一顿牛肉面也去。工人们把这个自然形成的劳务市场称为“钓鱼台”,互相之间的问候是“你今天钓着了吗?”

  50岁的盛建成已经三天没有“钓上鱼了”,三天前的一次用工他挣了20元钱。他看记者的眼神是僵的,脸黑得分不清原来的肤色,一身破旧而单薄的衣服使他浑身不停地打抖,他的失业金一直没有领到,而他正在供养着一个上大学的儿子,爱人还刚刚因病去世。

  一座自2000年起就不再有脚手架不再有起重机不再有建设工地的城市能给这些人提供多少就业的机会呢?

  新城无力去,旧城无法留,这些人的人生境况才是最难堪的。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贾治堂对此文亦有贡献)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

热 点 专 题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关注2004年高考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AC米兰中国行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