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自主命题引发各界强烈关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15:59 新华网 | |||||||||
新华网广州6月10日电(记者郑天虹、王攀)今天是高考的最后一天,考试的紧张气氛正在逐渐淡去,然而,街头巷尾的人们对于本界高考的热论似乎才刚刚开始。 许多教育界的人士说,2004年是中国高考体制革命性的一年。今年,经教育部授权,包括广东在内的11省市实行高考自主命题。这一举措,使本已牵动亿万人心的高考,更加备受关注。
众说纷纭的高考自主命题 “总的看来,死记硬背的题少了,考查学生能力的活题多了。特别是语文科,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何女士既是家长也是中学教师,其女儿是广东省重点中学之一——广东省实验中学的考生,虽然何女士有个学习优秀的女儿,但因为女儿今年参加的是首届本省命题的高考,因而她格外关心。何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对广东省高考命题组的模考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高考自主命题在北京、上海已实行多年,然而在广东和其它10省和地区,今年是首次自主组织高考命题。11省和地区获得命题权意味着高考组织形式和和命题思路都将有所改变。记者拨通了广东省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的电话,他表示,对于高考命题组的成员构成及命题组织形式属于高度机密,不向外界透露。据记者了解,今年高考尽管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全国统一考试的性质没变,分省招生计划没有变,录取的政策没有变,考生面对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没有改变。 然而,广东大多数家长对高考自主命题仍感到突如其来,不少人心里忐忑不安。广州育才中学的考生家长陈彩霞对高考自主命题本身的科学性产生质疑,她对记者说:听说出题的人是教大学的老师。大学老师对中学的教学大纲不一定十分了解,出的题难免会脱离中学教学实际。 随着高考结束,在自主命题的地区,各界对“3+X”中“3”(指语文、数学、英语基础部分)的考试命题评论日趋热烈。在广东省,对语文科考试的评论唱赞歌的居多,而数学则正好相反,英语却是褒贬各半。 广州番禺中学的老师吴茜告诉记者,“这两天听到关于高考题的评语太多了。据老师们反映,语文科的题出得‘最具人性化’,数学科的题‘出得太偏,英语科的题呢,成绩好的同学说太容易,成绩差的又说太难。” 广州东浦中学长年执教英语的刘布衣则对“X”(综合部分)部分的英语命题有自己的看法。“英语(2)是X中的一项,考试早就是广东省自主命题了,考法年年在变,但总的趋势是强化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刘布衣说,今年英语(2)考试的口试部分采取“人机对话”的方式成为广东高考自主命题的焦点话题之一。以前口试都是派广东地区各地的老师与考生对话,这很容易造成深圳的老师倾向给深圳考生高分,而广州老师倾向给广州考生高分,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各考官之间水平的差异使高考评分缺乏客观科学的标准,也拉不开考生差距。人机对话将把每位考生的录音保留下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老师统一评卷,这使评分更为标准,能有层次的拉开学生差距,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权力下放: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研究生王攀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考部分省区自主命题实际上体现了一种考试权力的下放。考试权力逐渐从中央下放到地方,这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1977年高考恢复时,高考科目设置沿用了文革前的文理分科的办法,即文科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科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这种科目设置办法当时在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及促进中学教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克服中学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倾向,原教育部于1983年提出试行高中毕业会考,在会考的基础上进行高考科目改革。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上海试行“3+1”方案;1991年,又在湖南、海南、云南三省进行科目组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1995年在除上海以外的全国其他地方全部实行文科考语文、数学、外语加历史、政治,理科考语文、数学、外语加物理、化学的“3+2”方案。 1998年,教育部在部分省市进行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试点,取得了成功,为综合科目的命题积累了经验。在总结多年经验和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部提出了在高考科目中设置综合科目的设想,于1998年下半年提出了“3+X”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并批准广东省于1999年进行“3+X”方案试点。 王攀峰说,高考自主命题体现教育行政体制从集权到分权的转变,有利于地方教育权力的自主,地方可以依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而以前由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抹煞了地方教育发展的个性,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已经不利于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广东省考试中心主任罗伟其说,自主命题对于广东教育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意义首先会在基础教育方面体现出来,它将会促进广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有利于广东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次,它将有利于广东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有利于高校更加合理地选拔人才,使得高校独立招生的自主权可以进一步放宽。” 高考自主命题:下一步走向何方 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实践证明,高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我们还要继续加强这样一个制度。但是,我们还要不断改进这样一个制度,分省命题进行高考也是改进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说,分省命题不是从今年开始的,上海从十多年以前就开始试点了,北京也已开始试点。今年,这一做法被推广到其他九个省市,因此,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有11个省市进行了分省命题。 周济说,各省对本省的基础教育负有直接、主要的责任,如果各省能够参与高考的命题,对于推进本省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会有极大的好处。因此,做好这11个省市分省命题的工作,将来可以总结经验,继续向全国推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高考自主命题的发展方向,应当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确保公平性。周济说,对待高考,首要问题是高考本身一定要体现公平性,对于高考的人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当然,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的因素,所以,这项制度的出台可能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即公正性、安全性等问题”,周济强调,教育部为此专门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首先,全国的考试大纲是一致的;其次,考题也有一个专门的组织,人员互相进行切磋和研究,基本方针是一致的;最后,教育部还给了各省更多的主动权。不能一刀切,注意地方差异性,是社会本身的一个进步。 “高考移民”是一直以来阻碍高考公正性的不良社会现象。“高考移民”是指通过迁户口等投机方式入到落后的地区参加高考,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并逐渐形成“高考移民”潮。高考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基础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因而他们的高考成绩往往优于移入地考生,从而在分数上占优势,最终顺利进入自己期望的高校。 为了保护地方考生,体现教育的公平原则,近几年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封堵令”来应对高考移民。2003年陕西省出台《2003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在陕西省常住户口不满3年者(从落户之日起,到报名开始之日止)不得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这个政策将“高考移民”者拒之门外。 今年各省各地区对打击“高考移民”也做了大量举措,如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都相继以大力度查处“高考移民”考生,其中宁夏取消了225名“高考移民”考生的报考资格。 其次,引领教材改革和课程改革方向。王攀峰说,既然各省开始了高考自主命题,那么就应根据自己的命题所确定的人才选择标准,决定下一步进行相应的教材改革和课程改革。以前全国高考指定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现在,广东可以选择适应广东学生的教材,湖北可以选择适合湖北学生的教材。课程改革更是如此,当前形势下,应推行校本课程,也就是以学校为本,把课程设计权下放到学校,下放到当地政府。 第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很多高中老师说,高考年年在变,包括命题人员的变化、命题内容的变化、命题组织形式的变化,这给广大教师把握学生备考方向带来难度。刘布衣说:“老师疲于适应不同的指挥棒,有时这种应考思路还没建立起来,那一种就又来了,所以应重视对教师进行一些关于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性的培训。” 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家长们重复着一句话:“应让我们的高考政策更具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家长们普遍认为,不管高考由谁命题、形式怎样、怎么改革,归根结底都要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出发,从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应该改变,应让孩子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并且能更多在受教育中获得享受,而不仅仅是压力。 比较以前高考形势,执教毕业班多年的刘布衣颇有感触,她说:“现在的高考是考上容易,考重点是难上加难。就象现在的彩票,中奖面拉大了,但中头等奖的机会就减少了。或许这是高考要走的必经之路吧。” 相关专题:2004年高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