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国周刊》:走出电荒的“怪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13:29 央视《中国周刊》 | |||||||||
6月12日央视《中国周刊》播出了节目《必须走出的“怪圈”》,以下是节目实录: 央视《中国周刊》之本周视点:必须走出的“怪圈” 白岩松:这一周天气突然升温,热度让人满头汗水。这个时候人们知道电可是比什么时候都重要,用电高峰来了。但是与此对应的是,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在缺电,一季度24
这是怎么了?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怎么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买蜡烛,莫非要重新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这难道是一个我们注定要陷进去,从终点又回到起点的怪圈?中国周刊本周视点将针对本周几个与此相关的大新闻,关注这个怪圈,我们怎样才能不从终点回到起点。不过,首先还是让我们从用电说起。 短片一: 解说:本周二,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今年第一个高温警报:从周三开始,北京将出现连续四天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与此同时,华北大部分地区也迎来了高温酷暑天气,最高达到了38摄氏度。就在北京人被高温折腾得心烦意躁的时候,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却又告诉了大家一则让人担忧的消息:今年夏天,北京也可能会加入拉闸限电的行列。 事实上,拉闸限电从去年夏天起就已开始在全国很多省区蔓延。个别地区甚至全年都笼罩在电力短缺的阴影之下:空调不能开,风扇转不动,用蜡烛照明,用手电探路。甚至马路上的红绿灯,都难以幸免。 杭州交警:到现在我在这个路口指挥交通四个小时了,还没有来电。四个路口的车从这里排到了文山路。 杭州市民:交通一塌糊涂。 长沙居民:做饭都做不了,孩子没法做作业,电视也看不了,非常不方便。 解说:2003年,“电荒”这个词频频见诸报端。即使在冬季非用电高峰时期,上海、浙江、湖南的一些城市也无法避免拉闸限电。到了今年,情况则更加严重,全国似乎所有的省区都需要帮助。根据国家电监会提供的数据,尽管全国所有的发电厂都高速运转,但截至目前,除东北三省和新疆、西藏等地外,全国还是有二十多个省区出现电力短缺。其中浙江、江苏、云南、贵州、山西、内蒙古西部和河南等地供电尤为紧张。 刘树杰:现在缺电最严重的地区,还是在我们国家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越有活力的地区现在看缺电越严重。要这样看的话,对经济的损害还是比较大的。 解说:为了保证居民用电,企业就要作出牺牲。去年,上海市尽管对1000多家企业进行了限电措施,却仍然无法缓解电力短缺。而据电力部门预测,今年4到6月我国电力缺口将达到史无前例的2000万千瓦。特别是7到9月,这一数字将攀升至3000万千瓦。另外,一些地区缺电程度将进一步恶化,逐步由时段性、季节性缺电,演变成全天性,常年缺电。 刘树杰:像浙江这个地方已不能用缺电来概括它这种局面,实际上已经进入所谓的危机了。因为在它那个地方,它的负荷率已经达到了90%了,即便是所谓的,我们现在搞移峰填谷这个措施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因为它的白天和它的夜晚用电的负荷是差不多的。 解说:面对电力的严峻形势,就连我国已举办了14年的节能宣传周,也第一次从11月提前到了六月,也就是本周进行,政府希望通过呼吁节电来缓解电力紧张状况。本周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就顶着炎炎烈日,亲自到北京市西城区的月坛南街,向市民们宣传节约用电。 曾培炎现场:如果我们每人每天都从生产生活的领域能够节约一度电的话,我们一天就可以节约13亿度电。一亿度电就要5万吨煤,这样一天就省了65万吨煤。积少成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节约。 解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2004年中国电力行业年度报告,今年将是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最严峻的一年。面对马上来临的全年用电最高峰,很多省区都纷纷召开电力供需动员大会。但是,动员归动员,没有人对今年夏天的用电抱乐观态度。 上海:尖端的缺口大概在200万(千瓦)左右。这还不包括我们讲的要留一些备用。 湖北省电力公司总工周世平:长期的缺电准备,可能是六月份甚至一直到九、十月份。 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杨建初同期:全省的电力缺口大约在250万千瓦,电量的缺口在100亿千瓦时左右,大概占全省需求量的10%。 白岩松:发展,绝不是为了让我们存折里的钱越来越多,可却必须在夏天点着蜡烛看书或到街头扇扇子纳凉,这个怪圈我们必须要走出去。就当我们为电力紧张这一怪圈困惑的时候,谁又开始把怪圈难题扔给了我们,本周很多人知道,经过十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的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主要污染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历史最严重的水平,怎么了?对淮河的治理终于又回到了起点。 短片二 66岁的淮南市姚家湾的渔民汪长林,在淮河边捕了一辈子的鱼。但是现在,他经常捕到的是死鱼。 渔民汪长林:河流污染,都死掉了。 河里有没有死鱼是汪长林全家判断还能不能安全饮用淮河水的依据。这一桶从淮河取来的水尽管颜色发暗,而且有怪味,简单的用明矾搅一下还是要作为全家的饮用水。 杨庄乡位于淮河支流奎河岸边,多年来,村里的人们已经不敢使用奎河水,纷纷打井吃地下水,但现在这里的地下水也已经被奎河污染了。 杨庄乡卫生防疫站站长郝丽:三年来杨庄乡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到千分之13。年龄以四五十岁居多。80%是肝癌,还有胃癌、食道癌。 杨庄乡村民刘正美:是奎河的污水造成的。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淮河污染严重反弹,直接影响了1点3亿沿岸居民的生活。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局长 姜永生:污染反弹的情况比较严重。相对应的水质情况也是不容乐观,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水功能区达不到水质目标。 现在的淮河,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水平,流域内65%为劣5类水,也就是说这条河里的水已经不叫水了,因为它连工业和农业灌溉都无法使用。这意味着,我国10年来投入600亿巨额资金推动的淮河污染治理工程,在今天,又尴尬地回到了起点。而10年来,淮河流域的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是淮河的污染治理却又反弹回10年前的水平,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夏青(淮河水污染防治规划技术负责人):有一句话叫淮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之时就是淮河还清之日。/如何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解决污染问题,无论从技术上或者什么,必须给产业结构调整更深层次的路,现在我们这个路光靠关不解决问题。/我想最基本点恐怕还有一个污染治理的市场有没有形成。 淮河流域多为重污染工业,造纸化工饮料纺织食品更5个重污染行业对淮河流域的经济贡献不到30%,而这些企业产生的污染物却占到工业排放的百分之八九十。 夏青(淮河水污染防治规划技术负责人):我们经济反思的模式最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新发展观的理念,新发展观的理念如何深入到各级政府领导的脑中去。 事实上,反思不仅仅存在于淮河流域。5月31日,在中国跨越式发展国际论坛的开幕式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就指出,由于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总量的扩张必然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 而类似的反思已经不止涉及某一个领域。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和北京科博会上,他就发出了这样的警告:“从去年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开始回头,我们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回到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老路上。” 而对于今年前所未有的缺电形势,一些专家也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到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上。 刘树杰(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它一会儿多,而且多的特别多,一会儿少,显得又特别少,(接点前面插画面)如果说这个体制不改变,实际上再过若干年,这样一个轮回还会出现。 2004年3月,第5届中国 发展高层论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做了题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演讲。 发改委主任:马凯: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来维持增长,难以为继,也难以实现GDP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白岩松:淮河经过十年治理又回到让人担心的局面,其实不一定出乎很多人的预料,8年前针对淮河的治理,我从淮河的源头一直采访到淮河的尾巴,最大的感受就是与其说污染源是小造纸厂等等,不如说真正的污染源是贫穷。关掉多少家污染的厂子,如果沿岸的百姓还很穷,那你就从根本上治不好淮河,这就是真正的根子,否则你就在怪圈里绕吧。说道根子不能不说到粮食,这可是咱们的命根子,在本周人们听到一个好消息,在经过几年的粮食减产后,今年的夏粮丰收了,高兴之余,马上习惯性的担一下心,这是短期效应还是长期向好的开始?会不会也进入一个丰收、降价、减产、减收这样一个怪圈之中呢? 短片三: 本周,我国最大的夏粮产区河南的小麦收割已接近尾声,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也已进入收割高潮,而进入三夏以来,全国共有17万台联合收割机转战大江南北的20个小麦产区,以抢收2亿5千万亩小麦。 杜青林:夏粮的小麦今年单产可以提高10公斤左右,总产(比去年)增加25亿公斤左右,增产大约是3%。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减产的严峻形势下,2004年的中国农业终于带来了好消息。根据农业部最新的监测,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同时,今年的秋粮播种面积也增加了500万亩。 温铁军:中央(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应该看到政策比较到位。首先从去年开始给生产者(粮农)以直接补贴,生产者补贴这件事在中国的粮食生产史上大概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其二是中央明确提出减免农业税,不仅是彻底免除农业特产税,而且提出了五年之内把农业税也减到零,这些利好消息都给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面对2004的中国农业,有媒体评论说,今年是国家各项涉农政策最多、措施最具体、农民最得实惠的一年。加之粮食价格在近一年中的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而主抓农业的回良玉副总理则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归结为三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国家政策推动、市场价格拉动和各级政府的积极行动。 四川粮农龙务兴:现在每斤粮食涨价2角,每亩大概增加200块,加上直补每亩11块多,加上国家每亩税收(减少)27块多,一共加起来大概240块钱左右,(扣除)包括肥料、农药、水电等这些杂七杂八扣除这方面100块多一点,总的还有100多,110-120块钱揣腰包没问题。 但是,面对本周夏粮的丰收,也有人提醒说,国家是采取了一些高密度 强有力 甚至是非常规的做法,才保证了2004年农业的成绩。例如农业部为了保证春耕备耕,仅五一期间就派出15个工作组前往各地督导春耕生产。而在此之前的3、4两个月,农业部三次共派出多达56个督导组。在农资打假和平抑农资价格方面,国家更是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温铁军:单纯靠近期的粮食调节政策可能救一时之急,但是从长期来看最大的问题还是我们这个小农经济高度分散,每一个农户剩余量过小,你的政策调节很难到位,这是个大问题。 如果说,2004年,农业给了这个国家一个定心丸,那么,要给农民一个长久的定心丸,要想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整个国家显然还有更多的艰苦的工作要做。 温铁军:从目前情况看,中央除了在单一的粮食生产 粮食购销 粮食金融等这些方面有很多政策出台,其实中央大的政策也在调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20多年前就一直在提出如何改、如何改,20多年的老话题至今仍然没有破题,目前情况看,如果只是粮食部门自身在提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方案,我个人的看法,不是太积极,要想真的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还确实需要假以时日。 相关专题: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