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力整顿劣质奶粉: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17:06 温州新闻网 | |||||||||
B 跌跌撞撞发展:一个没有根基的行业 浙南大地没有草原,再加上近年来奶牛养殖业的衰落,有着二十多年渊源的奶粉产业,在温州其实已经成了“无本之木”,整个行业的产销量也较低。追根究底,温州为数不多的奶粉企业之所以生存至今,经济利益的
起步早规模小 质量意识淡薄 温州乳制品行业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苍南县凤池一带许多农民把养牛作为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奶牛养殖业较为发达,苍南乳品厂便应运而生,主要生产工业奶粉、麦乳精等产品。九十年代,苍南、乐清等地奶粉行业发展较快,一些企业开始生产奶粉。 当时温州奶粉行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等问题,部分企业甚至没有技术人员,没有检验室。同时,一些企业主质量意识淡薄,部分企业没按标准组织生产,甚至无标生产。 搞整治定标准 促进规范发展 奶粉业的食品安全,一直牵动着政府的心弦。从2001年开始,我市开展了以苍南县为重点的奶粉行业专项整治,督促帮助企业改造厂区,制定乳制品企业考核标准,并规定这类企业生产面积必须在500平方米以上,必须拥有喷雾塔设备与产品检验室、技术人员等,以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发展。 在以苍南为中心的这次专项整治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上档次奶粉企业纷纷落地生根。然而,也有部分在整治中“出局”的经营户,在利益驱动下,将生产经营场所转移到了周边地区与外地,改头换面继续生产。他们为了“以价取胜”,往往通过克扣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以低廉的价格冲击着正规奶粉的销路。 据统计,三年来我市共立案查处25起奶粉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案值20多万元,罚没款13.67万元。通过整治,关闭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奶粉生产企业,取缔了一批经营户,企业卫生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苍南县奶粉生产企业数也由14家减至7家。 “小老鼠”扰市场 部门齐抓共打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我市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一直非常重视,近年来还加大了执法力度,共同向假冒伪劣食品挥出“铁拳”。 今年春节来临之际,我市工商部门先后开展了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旋风3号”、“雷霆2号”统一大行动。两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956人次,检查市场和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场所1403个,检查经营户31114个,捣毁窝点192个,立案373件。 近三年来,我市卫生部门先后多次对生产、经营奶粉企业进行卫生质量检验,并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奶粉行为。2001年至2003年,共监督抽检生产加工企业奶粉162份、合格率90.12%,销售经营企业奶粉218份、合格率73.85%;没收劣质奶粉4万公斤,注销9家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立案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奶粉案件20起,罚款40万元。 为提高奶粉产品质量,扶持奶粉企业健康发展,各地质监部门则围绕努力消灭无标生产、强化产品质量检验、推广质量体系认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打击生产劣质奶粉行为、开展质量整治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当然,近年来我市奶粉业的实际合格率,事实上没有抽检率这样高。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乳制品企业在建厂之初,就谋划着以“劣”取胜,为瞒过执法人员的监督抽查,他们还玩起了“老鼠与猫”的游戏。这些企业基本进行“订单式”生产,大多时间处于停产状态,接到订单后往往在周末晚上集中生产、发货;同时,他们在成品车间还经常放置一批另行生产或购买的合格产品,以躲避各项执法检查。 相关专题:劣质奶粉害死婴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