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齐齐哈尔再次发生芥子气中毒事件专题 > 正文

国防大学教授:东北将建立工厂销毁遗留化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07:29 北京晨报

  国防大学杨清镇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呼吁日本政府提供当年在华遗弃化学武器的资料,同时透露—— 销毁遗留化武 东北建立工厂

  近两天,随着中日双方专家陆续赶往齐齐哈尔,日军侵华时期遗留化学武器问题再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约有2000名中国人在战后受到了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直接伤害。怎样找到并妥善销毁这些遗留化学武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2004车展大饱眼福
记者就此采访了国防大学已专门从事防化研究二十余年的杨清镇教授。

  200万化武遗留几十省市

  日本侵华战争临近结束时,日军遗弃了大量化学武器,据中国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已发现约200万枚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炮弹。杨清镇教授说:“当年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但在全国几十个省市比如南京、广州都有分布。上世纪80年代,在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还发现过当年埋藏的化学武器。”

  据黑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问题专家步平介绍,日本1996年承认日本陆军从1937年开始把化学武器带至中国,并主要配备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临近战争结束,日军把化学武器通过扔在河里,埋在当地地下,和其他普通武器一起扔到仓库等手段,把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但是,日本政府一直没有提供日本当年遗弃化学武器的位置,“这使我们查找起来非常困难。”

  “它带给人的是终生伤害”

  杨清镇教授说,目前遗留在我国的化学武器有七、八种,有的遗弃化学武器是非“储藏”型的,外表没有黄油的保护,腐蚀非常严重。由于长年在地下,不但腐蚀严重,而且一部分有泄露,其中的炸药还有爆炸的危险。据悉,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以呕吐性和糜烂性毒剂为主,而这两类毒剂中都含有对人体危害严重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砷”,且相当难以分解。“有的时候,老百姓从地里挖出的是一桶一桶的芥子气,这比弹药更为可怕,因为它更容易泄露。”杨清镇说。据有关专家介绍,芥子气被称为“毒气之王”,它带给人的是终生伤害。芥子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可几十年保持毒效。

  国际惯例:谁遗留谁解决

  1997年,中日双方共同签署了销毁在中国遗弃的化学武器备忘录。在备忘录中日本政府明确表示,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要诚恳地履行国际义务,为处理和销毁遗弃化学武器提供一切必要的资金、技术、专家、设备及其他物资。与此同时,在日本内阁府中还设立了“遗弃化学武器处理担当室”,专门负责遗弃化学武器的处理,制定研究处理销毁的计划,保证人员,调配物资,提出预算,对外联系等,原则上以2007年4月处理完毕为目标。“国际惯例正是如此,哪个国家造成的战争遗留问题,就应该由哪个国家承担、负责解决。”杨清镇说。

  防护常识必须家喻户晓

  杨清镇说:“一方面,我们着手在东北某处建立一个销毁化学武器工厂,采取特殊的方式,比如建立分化屋、用焚烧等方式将东北三省发现的化学武器集中销毁。当然,建厂的资金、技术都是日本方面负责,现在这一工厂正在建立。”

  另外,对于可能埋藏有化武区域的百姓进行宣传教育也非常重要。杨清镇表示:“在东北一些地区政府早就有所要求,百姓对于挖掘、打捞出的桶状物等不明物体不能擅自处理,必须及时通报有关部门。这种防护常识必须要做到家喻户晓,而且必须让百姓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日政府应提供当年资料

  但是,解决遗弃化武问题最根本的是让日本政府提供当年遗弃化武的资料。因为查清遗弃化武的确切位置是这一问题的最大困难。杨清镇说,尽管目前日本还没有提供这类资料,但我们必须敦促日本,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获得资料。研究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问题专家步平也指出,虽然这种资料查找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不能以此作为日方无作为的借口,日本政府应采取询问老兵等方式搜集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信息,并及时提供给我国政府。晨报记者 代小琳

  相关专题:齐齐哈尔再次发生芥子气中毒事件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