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光气泄漏事件调查:剧毒物保存在居民区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23:34 CCTV《经济半小时》 | ||||||||
618光气中毒者 618泄漏的光气罐 三天前,也就是6月15日上午9点半左右,中科院福建省物质结构研究所的一家下属企业,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有毒光气泄漏。从当天傍晚开始,在这个研究所的员工中间,就陆续出现了咳嗽、口干、流泪等症状,前后有近600人前往医院检查,其中300多人中毒。目前这些中毒者中已经有1人死亡,来看看《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康敬峰和周勇从抢救现场发回的报道。
当记者赶到福建省急救中心的时候,3名严重中毒者还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无法说话,其中一人没有脱离生命危险,而在输液大厅里仍然有一些事故现场的职工、家属,以及周围的群众,前来就诊检查。 这些厚厚的病理本和抽血化验单,都是6月15日以来,因为光气泄露事件,前来检查和化验的结果。护士告诉记者从第一天到现在一共有532个患者前来就诊。 这些前来就诊的中毒患者,都是来自于福州市物理结构研究所的职工和家属,还有研究所的一些学生。光气泄露事故发生之后,他们相继出现了头痛、咳嗽和胸闷的症状。福建省急救中心医生介绍说,从拍片上来看多半是急性的支气管炎的表现,肺纹理增粗,再严重的是肺水肿。 在输液大厅里,记者看到还有一些中毒患者在输液进行辅助治疗。在急诊楼的六层,还有一些患者,他们是属于比较轻的患者。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抢救这些患者的医生和护士中间,相继有5名医护人员的肺部X光片也出现了和中毒患者相类似的情况。 据了解,在泄露事故发生的当天,福建省急救中心三楼病区挤满了前来就诊的病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通宵达旦的工作。福建省急救中心医生说可能患者呼出来的一些气体,又被医护人员吸入造成的。 参加急救的医生和护士也可能被中毒者呼出的光气所传染,从这个细节可见,光气的毒性有多大。我们记者还了解到,出事的这家企业,叫创鑫公司。他们用光气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种绿色环保的化肥。而除了那名死亡的油漆工,另外几名重症患者都是这家企业的科技人员,现在医院已经从北京请来有关专家全力进行抢救。那么,在光气泄漏事故的第一现场,现在防护的情况怎么样?还会不会造成新的污染呢? 这家企业位于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西头,当记者来到现场时,大部分窗户都打开着,换气扇也在运转中,然而厂子里面已经空无一人,几乎都是铁将军把门。只有这个被丢弃的防毒面罩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和毒气相关的事故。科研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鑫公司大部分员工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或观察,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正在接受调查组的调查,生产早已停止。记者还了解到,在记者采访的同时,中国科学院所属的27家和化学相关的科研所的所长正在距事发现场几十米的物理楼9层会议室里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 我们的记者还得知,目前事故现场已经安全销毁了剩余的化学物品,并对污染区进行了全面监测和彻底消毒。看来,这家企业周围的居民现在可以放心了。可能很多人都是在6.15光气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才第一次知道了光气这样一个词。 因为光气的剧毒性质,国家对它生产和使用都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而创鑫公司作为一家科研机构的下属企业,他们本身应该针对光气建立严密的防护措施。可是,恰恰就在这里,却发生了300多人中毒,1人死亡的恶性事故。这让很多人感到是一个意外。那么,6月15日那天,看不见的光气究竟是怎么泄漏出来的呢?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一位幸免于难的研究人员。他告诉我们,6月15日那天上午,当他听到实验室的研究生说闻到一股臭味,就马上就通知大家顺着一条相对密封的通道迅速撤离。这时候,有一位年轻人因工作没完成,晚走了一两分钟,憋不住吸了一大口气,结果导致肺部遭到损害,住进了医院。那么,这些光气是怎么泄漏出来的? 在离创鑫公司十米远的地方,记者找到了当时正在施工的一位姓张的农民工。这位农民工告诉记者,是从创鑫公司里跑出来的人让他意识到了危险。 毒气继续飘过几十米外的物理楼,向化学楼飘去。目前在医院接受观察的吴阿清当时正在和导师谈话。当闻到异味时,多亏了导师的提醒,吴阿清用一张纸巾挡住口鼻跑了出来。而距离事发现场很近的秦永海告诉记者,是风向帮了他的忙。就在闻到有毒气体的臭味5、6分钟后,秦永海接到了迅速撤离的通知。很多人在接到通知的时候并没有不适的感觉,但下午很多人有了中毒症状。 正在这里抢救的就是这次光气泄露事故中,受伤最严重的一个病人——吴茂祥。据了解,当时吴茂祥是这个实验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在其他人员都迅速撤离的情况下,他冲进事故现场,将光气泄露的阀门关掉。在这个过程中,他吸入了大量的有毒气体。 当天上午,吴茂祥并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但是下午就开始突然恶化。急救中心的魏真副主任告诉记者,当时,他肺部水肿特别厉害。 在这次事故中,一名正在事故现场工作的油漆工,在送往福州空军医院后,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当时这名油漆工,在光气泄露事故发生后,并没有停止工作,一直到有症状反应后,才急忙到医院治疗。 光气,又名碳酰氯、氧氯化碳,是一氧化碳和氯气在强光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属高毒类。有关资料介绍,人若吸入一定量的光气,会造成呼吸道刺激,初期症状表现为流泪、咽部不适、咳嗽、胸闷,有的没有明显症状,经1小时—24小时或长些时间的症状缓解期,之后迅速出现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目前,吴茂祥的病情已经得到了一定控制,已经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然而他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还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由于医务人员平时很少接触到光气中毒事件,对光气了解不足,也给抢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到今天下午为止,还有30多名光气泄漏事故的中毒者在医院留院观察,其中1位重症患者至今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由于这么大规模的光气泄漏事故,在国内非常罕见,医院缺乏治疗光气中毒的经验,这给抢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毒者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现在还是个未知数。记者还采访到了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化学中毒救治科的邱泽武主任。邱主任介绍说,他所在的化学救治科,一共救治过156例光中毒的病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毒气泄露造成的。他告诉记者,目前在救治光气中毒病人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没有什么特效药。但是只要及时发现,及早进行合理的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由于在恢复期里,如果不注意,往往容易误诊,而这时候症状减轻并不一定预示着病变没有发展,有时候导致支气管扩张等等后遗症。 根据多年研究经验,邱泽武认为,光气一旦泄露,就会散发出一种烂苹果的味道,而且扩散的速度非常快,“浓度一般来讲每立方米达到100到300毫克的时候,可以在15分钟之内就迅速的死亡。由于中毒之后,不是由于肺水肿,而是由于直接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了呼吸心跳骤停死亡。” 在光气泄漏事故发生时,受到毒气感染的还不仅是研究所里的工作人员。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我们记者。6月15日那天上午,他在家里也闻到一股异味,随后就见实验室里有很多人纷纷往外跑。他当时还没有太在意,只感觉到喉咙难受,头有点痛。一直到了傍晚,才有人通知他们全家人到医院去作检查。那么,如此危险的实验室,为什么会建在居民区里呢? 在分析光气泄漏事故的时候,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作为光气这样剧毒的气体,本来是应该严禁放置在人口稠密的地方的,可是地处人口稠密地区的福建省物质结构研究所却不仅一直长期存放光气,而且还组建合资公司,用光气作原料生产农药。除了光气本身的毒性,物质结构研究所的这种做法是否也是一个酿成事故的原因呢? 光气泄露事故发生30个小时之后,福建省成立了毒气泄露事故调查组,主要以省市区三级安全生产管理局成员为主,还有省总工会和公安局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成员共20人左右,对事故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进行分批调查。初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一个工作人员早上六点半来了以后要加料,之后可能是储气罐破损发生泄露,还可能是阀门没关紧造成的。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起泄露事故呢,记者来到了发生光气泄露的创鑫公司。在这里,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些细节,在距离墙外仅一米远的地方,就是保存光气的气罐。在距离气罐大约50米的范围内,有很多大楼,其中,既有创鑫公司的办公楼,也有研究所的办公楼,还有居民楼。从气罐摆放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装着有毒气体的一米多高的大气罐,不仅露天摆放,而且摆放在了生活密集区,隐藏的危险可想而知。 那么,发生光气泄露的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据了解,福建创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由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省乡镇企业联合总公司、吴新涛、洪茂椿院士等人共同投资兴办的,主要开发和生产光学和激光晶体产品、精细化工产品。 尽管是控股单位,但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洪茂椿却告诉记者,他们对创新公司使用光气并不知情,“我们都不知道企业里面有这个东西,我们都不知道。到6月15日下午事故发生以后,有半个钟头,当时我们才知道这个是光气。” 负责对创新公司进行技术指导的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科技处的兰国政,也表示对创新公司使用光气毫不知情,“在经营的过程中用到光气,我们确实是不知道。不懂就不可能针对性很强的,光气是怎么样的,应该怎么样做。”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距离生活区比较近,创新公司早就接到了要求他们搬出研究所的通知,却迟迟没有行动。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之所以光气泄露导致300多人中毒,还由于光气泄露后,有关人员只是用电话通知的方式进行人员撤离,而眼前这个本来应该应急用的报警铃,却仅仅成了一个上下班的提示铃。因此事发当天这个铃声,并没有马上使大家意识到危险,造成撤出不及时。 在医院里,记者也得知,由于一开始对光气这种有毒气体的性质认识不足,也导致一些职工延误了治疗。 今天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发生事故的创鑫公司已经被停产整顿,并被限期搬离。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也停止了正常工作,在环境检测结果出来之前,这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家待命。虽然,现在事故现场的威胁已经基本解除了,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危险品管理上的制度漏洞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被堵上。 再公布一下《经济半小时》的短信留言号码,13910614001,如果您有什么新闻线索,可以给我们发短信。 记者:周勇 康敬峰 张明 樊建恩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