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亚湾海域发现长达5海里宽200米赤潮(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9日17:29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形成南北走向长5海里,宽200米的赤潮带 本报讯 记者戚耀琪、通讯员粤海玉报道: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本月14日在惠东海域发现的赤潮已经向西移动,昨天下午在大辣甲到大三门岛之间,形成南北走向长5海里,宽200米的赤潮带。专家估计,这种现状可能维持几天,如果风向改变,这几天赤潮带还将可能扩张、漂移。 据专家介绍,本次赤潮的元凶是束毛藻,虽对水产质量没有影响,但由于网箱养殖
暨南大学赤潮研究专家吕颂辉指出,上个月在东海发生的赤潮,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这是世界罕见的。这次南海发生的赤潮在海龟保护区发现,经过出海巡航,确定面积有100平方公里。束毛藻是蓝藻的一种,对氮要求不高,可能是由磷引起,海水呈黄褐色,水中有肉眼可见的大量漂浮物。 记者昨天下午登上海监船,深入赤潮污染区,看见海水呈黄褐色,如黄泥般浑浊,带状分布。在另一处海域,记者发现,赤潮呈淡绿色,据说是已经死亡的束毛藻。1998年以来,广东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已记载全省海域发生赤潮59宗,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和拓林湾海域。这些赤潮大多为无毒赤潮,没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没有发生因误食被污染水产而中毒的事件。赤潮发生的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全球对赤潮的预报和防治尚无有效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