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会谈标志中国外交转向主动出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06:04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石洪涛 本报北京6月22日电 “六方会谈标志中国外交转向主动出击。”今天,美国科盖特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郝雨凡对本报记者说。
一直研究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的郝雨凡教授强调,六方会谈在中国外交史上将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他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一直呈现保守的特点,只有出了问题,才去应对,而少有主动出击的举动。例如,1999年印巴核危机虽然事关中国国家安全,但中国仍然失去了调停的重要机会,而俄罗斯则以调停者的身份获得在南亚地区的发言权。 郝雨凡分析说,中国外交以前不主动出击,还与外交思维和意识形态有关,简单说就是一个“面子”问题。传统思维要求中国外交一出击就要成功,没有把握的事情中国不做。但是现在,中国认识到,主动出击,尽最大努力,即使失败也不是不可承受的损失。“中国外交日趋成熟、理性,六方会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说。 外交学院副教授周永生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外交逐步开始尝试积极作为。 他表示,中国外交转变的背景是中国国力迅速提高。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开始崛起,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实力的增长,必然要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机会。”他说。2002年,中国向中东派遣中东问题特使,以及去年胡锦涛主席参加与八国集团的对话会,都被看成是中国外交逐渐摒弃传统思维,以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明证。 周永生表示,中国已经逐渐形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外交将会诞生一个又一个杰作。 相关专题:第三轮六方会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