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误读 上海巨商黄楚九真相首次披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12:14 外滩画报 | |||||||||
外滩记者 王晟/报道 小武/摄 2004年5月28日,当曾宏燕带着自己的新书,和族人重新走入上海大世界——由海派巨商黄楚九于1917年建造、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游乐场”。她相信,当历史被正视之后,人们终究会给她的曾外祖父黄楚九一个公正的评价。
奸商黄楚九? 曾宏燕出生于上海,8岁时随父亲迁居东北。“我父亲是位化工专家,”她说,在离开上海之前,祖母也常带她到大世界听戏,“但奶奶从来没有跟我提起过黄楚九这个名字。那时候,家里亲戚也不谈论这个话题。” 她最早知道“黄楚九”,是从“文化大革命”期间贴在她家门口的大字报上。当时她正读高一,是学生会干部。 在成为“资产阶级孝子贤孙”后,关于黄楚九的话题更成了家里的禁忌。“但在内心,其实还是想多了解一些情况,黄楚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在此后十年时间里,曾宏燕结婚、生子,但这种好奇心一直未曾消除。 1976年3月,曾宏燕借回上海探亲之机,来到大世界。“在大世界,我看到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上海大世界创办人是奸商黄楚九……’,当时,我感觉‘奸商’两个字非常刺目。”曾宏燕解释,她能接受“大资本家”这样的字眼,但无法接受“奸商”。 “在我的印象中,奸商一般是那种歪戴礼帽、斜叼着烟卷,道德低下阴险狡猾的人,我祖母的父亲会是这样的人吗?”她无法接受黄楚九的这种形象,更多是因为对祖母的深爱。 曾宏燕的祖母黄莲宝是黄楚九的二女儿。提起祖母,她眼中流露出深沉的怀念,“毕业于圣玛利亚女中的祖母,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会演奏优美的钢琴曲,还有甜美的歌声和秀气的字体……在我的记忆中,祖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有温柔的性格,温文尔雅的举止,还有一丝不苟的衣着。”从小由祖母带大的曾宏燕,难以接受慈爱和善的祖母会出自一个“奸商”家庭。 回到东北后,她悄悄问父亲,“黄楚九究竟做了什么坏事,为什么说他是奸商?”但父亲的答复是:“我没法回答!”“你问这个问题也没有意义!”当时虽是“文化大革命”的末期,但这些依然是讳莫如深的话题。 曾宏燕的疑惑并没有消除,“祖母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越来越执拗地缠绕在我心头。” 家族荣耀·历史价值 “黄楚九”以一个新的形象出现在曾宏燕面前,是1992年,她与定居于澳门的黄楚九之孙黄绍芝长谈之后。 在和表叔黄绍芝的交谈中,曾宏燕得知了许多家族旧事。她开始相信:黄楚九非但不是奸商,相反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了不起的人。 当时,作为珠海一所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曾宏燕正在收集资料,准备着手写一篇关于自己祖父的书。她的祖父曾焕堂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从事电影事业,并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中华电影学校”,著名影星胡蝶、徐琴芳、汤杰、肖英、朱飞、林雪怀、孙敏均毕业于此。 “但是,在和表叔黄绍芝交谈了几次后,我发现,就对历史的影响而言,黄楚九的意义更大。”曾宏燕解释,她之所以完全相信黄绍芝陈述的客观性,“因为,表叔在讲述黄家的旧事时,没有隐讳一些问题,比如说黄楚九喜欢出入于风月场所、晚年吸食鸦片,比如还有说黄钟甫嗜赌遭人逼债。” 有了对曾外祖父的重新认识后,曾宏燕开始着意收集有关黄楚九的资料。 “当时,在内心里,总希望能看到关于曾外祖父正确评价的材料。”这种心态不仅为曾宏燕独有,“事实上,后来,家族里的人都很关注这些材料,只要有了,都会收集起来,相互传阅。” 1999年,北京的姑姑曾维达寄给曾宏燕一批复印件,是十卷本《中国大资本家》中涉及到的黄楚九的全部内容。书中给予黄楚九的评价是:我国民族西药业、民族娱乐业的先驱,只身闯荡上海,靠智谋、才干成为上海著名实业家。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对黄楚九历史地位的正面评价。”看到这段文字,曾宏燕内心十分激动,“我当时的感觉是,历史终于被正视。” 与此同时,曾宏燕也萌发了为曾外祖父写本书的想法。她把这一想法试探性地透露给表叔黄绍芝。“当时他的回答是:太好了!就是这三个字,成为我开始写这本书的初始动力。” 为了保证记录的准确,“即便是公认的事情,我都要复查一遍。”曾宏燕说。在写作的五年间,从黄楚九的出生地——浙江余姚,到他接受教育的私塾、教会学校、他创建的几家医药企业以及大世界、现存的别墅故居,还有对黄楚九了解的历史见证者,曾宏燕一一走访调查。 “几年中,我这个表姐数十次往返于珠海与上海间,上海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她是跑了一遍又一遍。”黄绍芝的女儿、在上海经商的黄铱说。 在接触了大量史实之后,“我越来越佩服黄楚九,这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曾外祖父。作为当年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他有他独特的魅力。”曾宏燕说,最初,恢复黄楚九原本的历史面目是她写作的一大目的,但到了后来,“家族的使命感变成了一种历史的使命感。他是一个爱国的民族商人,重新整理他的一生,对清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史、对如何发展中国的民族产业将会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黄楚九的“大世界” 大多数人知晓黄楚九,很大程度是因为“上海大世界”。 在他的经营之下,这个“中国第一大游乐场”不仅成为当时上海都市娱乐文化的标志,也成了一个城市的象征。很多年后,外地人到上海滩,还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不到大世界,枉来上海滩。 经济学家于光远早年曾在大世界里做过社会调查,在一篇文章中,他如此写道:我对黄楚九的商业经营能力是很佩服的。当时我当然不会用“奇才”那样的语言来形容他,但是一直承认他在商业上的确是一很懂市场、很有本事的人。 确实,在大世界开办之后,上海滩又相继出现许多娱乐场所,但最后惟独大世界屹立至今。 “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曾宏燕分析,“这更多得益于黄本人的眼光和经营理念。” 大世界开办之初,管理层也曾有过关于市场定位的分歧——有人提出一定要在票价上体现大世界的高档次,但黄楚九不同意,他觉得大世界的档次不是靠票价体现出来的,而是要靠实力,靠老百姓的认可。而针对黄楚九的意见,又有人提出,大世界如果门票过低,投资难以在短期内收回,而赢利更不知将待何时。黄楚九没有马上回应,而是走到了窗前,他指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头说:你们看,上海有这么多的人。只要在每个人身上赚一元钱,就不得了啦。我们的票价就应该定在让更多人都玩得起的标准上,来的人多了,还怕挣不到钱吗? 在具体的项目上,黄楚九则以新奇制胜。 大世界里有一种自动售茶机,市面买不到,是黄楚九手下的一个叫小铜匠的人自己发明和制作的。这种自动售茶机上有个投币孔,只要投进一个铜板,就会从出水口流出一杯茶水。 “有些东西现在看来不稀罕,但在当时,则是一种有趣的东西。”曾宏燕说,据当时大世界在《申报》上所做的广告看,在大世界的动物园里,常能见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泰山人猿、五彩大蟒、四脚花蛇、人形猫熊、西藏白猴、千年龟精、印度狸精。 但如果就此把大世界视为一个仅仅是展示奇物的地方,那大世界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功。“黄楚九是非常精心地把大世界作为一种文化来经营,也正因为这样,大世界的许多特色是其他游乐场不具备的。” 资料显示,大世界经常性地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和慈善公益活动。 大世界甚至有自己的每日一期的《大世界报》。报纸不仅刊有节目预告,而且还有对大世界里各种游乐活动的报道。 在曾宏燕看来,这份企业报“作用巨大”,不仅在游人和大世界之间起了一座桥梁,还用自己的声音向社会传达大世界丰富的信息。“它以文化的形式,使大世界亲近了百姓,从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黄楚九死后,大世界即为帮派首领黄金荣霸占。 “其实,黄金荣早就眼红大世界了。此前甚至谋划绑架黄楚九,但因暴露未能成功。黄楚九死后,黄金荣终究还是得逞了。”曾宏燕感叹道。 民族商人 作为一名成功的民族商人,黄楚九在他事业的顶峰时期,涉足许多行业,银行、房产、饭店、医院、戏院,甚至公墓。时人称为“百家经理”。 黄做事“勇敢”,为人“厚道”,不依附官僚,不依靠买办资本,也不投靠黑帮势力。除了成功地创办了大世界外,他还是中国民族西药业的先驱。 他所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龙虎公司(后改名为“中华制药公司”),曾因以自制的“人丹”抵制日本的“仁丹”而声名大噪。此后,他又成立了拥有二十一个医药工商企业在内的中国第一个医药“托拉斯”——黄氏集团。 1931年,59岁的黄楚久因病去世后,当时的《新闻报》对黄的一生如此评价: “……创设中法大药房,嗣复兼营中西大药房,又创设九福公司,发行有益良药,不下数十种。此外创办事业,如大世界、日夜银行、福昌烟公司、九星烟公司,其他小者更难数。曾担任上海总工会执行委员、新药业公会主席、西湖博览会委员、红十字会经济委员等。民八河南大灾,易子而食,先生派人携资前往,收养婴孩千余人。民十五夏,上海大疫,死人枕藉,旧有时疫医院诊治不及,先生毅然发起急救时疫医院,凡十日而成,活人甚众。又独立创设眼科医院于龙门路,施诊施药,经费一人独任,不募外款。先生善量之宏,可为世法矣……” “他作为上海那个时代的创业者,其前瞻性的眼光和不凡的胆识,以及回报社会的举动,对于现在的我们,也有积极的认识意义。”曾宏燕解释,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这也是她花费大量精力调查事实真相并写作《上海巨商黄楚九》一书的意义所在。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