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温州民企上市之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15:52 观察与思考

  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在温州这个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至今竟然没有一个民营企业上市。温州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称至今还没有一家温州的民营企业挂牌上市。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有些尴尬地表示,这几年温州民营企业在上市方面确实没有多大的起色。

  观察记者 袁华明

  温州民营资本几乎遍及国内每一个省份,也在国际上开始显山露水,但在证券市场却难见他们的身影——至今还没有一家温州民营企业在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温州民营企业对上市真的无动于衷吗?温州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永远是一个异类?

  民企上市即将破题

  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在温州这个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至今竟然没有一个民营企业上市。温州市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称至今还没有一家温州的民营企业挂牌上市。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有些尴尬地表示,这几年温州民营企业在上市方面确实没有多大的起色。

  不过他们也透露,温州民营企业上市今年一定会实现“零”的突破,并希望在未来五年内使温州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数目达到10家以上。

  截至日前,温州的上市公司只有一家,即早在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浙江东日,但它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而13万家温州民营企业则全部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

  据悉,最有可能成为温州民营企业首家上市公司的是位于瑞安的中国瑞立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的上市准备已经全部就绪。该公司有关人士也告诉记者,上市工作已经是万事具备了。如果上市顺利,那将是温州民营企业第一次亮相美国资本市场,也是第一次在资本市场亮相。

  瑞立集团创建于1987年,其前身是瑞安市重型汽车配件厂,1998年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联合、参股、合资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组建集团公司。据瑞立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瑞立集团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范围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逐步形成,瑞立集团将眼光瞄准了全球汽配产品5000亿美元的“大蛋糕”。而在境外买壳上市则是民营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提高国际知名度、将产品全面推向国际的一条捷径。

  去年温州企业上市推介会过后,瑞立集团开始着手买壳上市的一系列工作。2003年12月9日,瑞立集团与美国KEATING银行签订买壳协议。之后,在两家美国壳资源中,瑞立最终选择购买Enchanted Villiage Zne“壳”公司。

  根据美国对买壳上市主体的条件和要求,瑞立和香港一家公司通过并购资产,创办合资企业,该合资公司就是买壳上市的主体。瑞立集团有关负责人称,在美国买壳上市,接受美国证券市场监管,可进一步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顺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瑞立集团此次借壳上市不仅比IPO(直接上市)简单易行,而且与纳斯达克的壳资源相比有两大优势:一是一旦反向收购,可实现90%以上的完全控股,而到纳斯达克买壳,通常只能拿到30%股份;二是价格低,壳价一般为50万至60万美元。有关人士认为,这可能正是瑞立此次反向收购的真实目的所在:“曲线”登陆纳斯达克。

  除瑞立集团外,同样位于瑞安的另一家企业——浙江华峰集团也正在积极准备上市,这是一家专业生产聚氨酯系列产品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聚氨酯产品生产基地。该集团曾在先前的媒体报道中也一度被认为可能是首家上市的温州民营企业。

  此外,报喜鸟、华仪电器、正泰电器、德力西电器也在低调准备。据业内人士的乐观估计,温州民营企业终结“零上市”已为时不远了。

  炒楼不炒股的温州人

  温州人炒楼不炒股的现象确实令人费解。

  温州民营企业被认为是最善于把握机会的,在中国民企的方阵中,排在第一方阵的温州民企不在少数。在很多人眼中,最先登陆资本市场的民企队列中,温州民企是最不应该缺席的。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的数据显示,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包括借壳上市)超过200家,所占比例近20%。其中,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有26家,约占民营上市公司总数的13%左右。然而,其中却没有一家温州的民营上市公司。其实,温州民企并不仅仅在沪深交易所中没有露面,而且也没有出现在全球的任何一家证券交易所中。

  资本市场与财富增值的互动关系,可以从胡润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找到最好的注解。在2003年胡润版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上榜富豪的资产总额累计达到1907亿元,相当于去年中国GDP的2%,平均每人约19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上榜的富豪中有48人控制了78家上市公司,还不包括部分参股以及隐性控制的上市公司。那么,在资本市场已经普遍被民企所能接受的情况下,领风气之先的温州民企却为何长期缺席资本市场呢?

  曾多次到温州考察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认为,温州民企对上市不积极的原因首先在于,这些从原来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民企,通过股份合作改制以后,其内在动力比较强劲。因此,对于进一步改制上市的愿望并不是很强烈。其次,温州民企大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制造业,即便在企业扩张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也不大,这就决定了它们对资本市场关注不够。更为重要的是,温州地区民间金融业发达,企业通过民间融资可以比从银行更快、更直接地获得所需资金。

  但是,这个看法并未完全被认同。

  “企业想真正做大做强,上市是必经之路。”说这话的是温州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南存辉的这种表示,无疑说明温州民企并非对资本市场不感兴趣。浙江华达集团财务总监陈建根说,总资产6亿元的华达在浙江只能算中型企业,靠自身发展也行,就是很慢,如果要更高速地发展,就需要通过资本运作。证券分析师王孙乐则认为,没有经过现代资本市场风风雨雨的洗礼,温州人的市场素养很难得到大幅提高。

  一般的看法是,有钱的温州企业对上市不感兴趣。原因之一和温州企业的产业结构有关系。温州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即使是处在扩张阶段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并不大,而且,惯以实业立身的温州企业更愿意一步一步地做大,民间金融的发达使得这种资金需求可以以更直接的方式得到满足;原因之二,和温州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看法有关系。在很多温州企业家眼中,资本市场意味着一种很虚的东西。甚至一些企业老总认为,在中国今天这样一个资本市场玩水,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特征使得温州民企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不利于企业的科学管理,不利于企业规模经营,也不利于企业的产业和技术升级,最终影响市场的开拓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使得温州民企缺乏上市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及积极性。

  温州民营资本正在发生变化

  关心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士发现,如今温州的民营资本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温州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温州民营经济是老百姓经济,企业以民营为主、资金以民资为主、市场以民办为主。其次,温州民营经济是走出去的经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办企业的温州人有160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五分之一强。在外温州人经营经销温州产品的约占67%,是温州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的主要渠道。最后,温州民营经济是集群经济。温州经济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小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即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和系列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链。而区域性规模企业群体、区域性规模生产基地、区域性规模品牌效应、区域性规模市场体系,使温州民营企业不仅具有“小”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其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较强的竞争力。

  在过去20年里,温州的民营企业凭借“拎着一麻袋钱就开始独立创业”的精神,造就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企之都”。如果说民营企业家在资本原始积累期大多扮演的是“土财主”的角色,那么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开始实现从“土财主”到“资本家”的蜕变期。但是,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温州民营企业在面临更高层次的资本运作模式的挑战时,却受到最基本的股权重组的羁绊,温州市至今竟没有一家上市民企,而有意上市的民企,却相继在股权重组上碰了壁。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面对产业升级和竞争压力,确有一些温州企业开始考虑资本的力量。事实上,温州目前已经结束上市辅导期的企业已有好几家,包括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另有几家仍处在辅导期之中。温州华仪电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道荣认为,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并非不愿上市,只是他们的理念往往是重实业经营,轻资本运营。但是,如今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已普遍达成共识。温州的民营企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上市融资将大大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进程。因此,企业要实现大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就必须遵照整体发展趋势走上市的道路。

  一位温州服装企业界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对于浙江省提出的“建设证券大省”,温州地区的民企反应比较积极,虽然温州市进入上市辅导备案的企业还不多,但有上市意向的民营企业却有100多家,这说明温州民企已具备上市意识。当然,这需要时间,其中既有政府及政策层面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条件的因素。

  温州经济协会会长马津龙的看法也许更客观一些。他说,温州民营企业在上市的问题上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像正泰集团这样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本身早已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但是因融资渠道良好而不急于上市;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实力相对较弱、处于辅导期或正在排队的民营企业,虽然融资需求比较强,上市愿望也比较强,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它们被暂时挡在了门外。这其中又主要有两种因素:一是企业本身还不是太规范,仍然未达到上市的条件;二是国家在民营企业上市的市场准入上有着严格的限制。尽管温州符合严格上市条件的企业还不是很多,但马津龙认为,已经上市的那些企业未必条件更好。

  近些年,由于观念的转变,温州民企在企业组织制度、技术、市场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为其进入资本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第一,温州民企在组织制度创新方面出现“两大趋势,三大变革”。“两大趋势”一是集团化的趋势,出现了一批大型的企业集团;二是大量的股份合作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轨的趋势。“三大变革”一是产权制度变革、董事会制度变革、企业家制度变革,形成了新的管理决策机制。二是民营企业技术的创新。近几年,温州民企注重大规模引进本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从技术制高点上占领市场;注重依托大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注重专家和技术人才的引进;注重利用现代技术综合信息网络来加快技术进步,及时捕捉先进适用技术为企业服务。三是重视市场的创新。作为温州民营经济“孪生兄弟”的专业市场,近年来“在发展中有新变化,在变化中有新发展”。原来由企业依赖专业市场推销产品为主,转为专业市场和市场网络并存;由本地市场为主,转为本地市场和在外市场并举;由以内销为主,转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并举;由以有形市场为主,转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现在许多企业大举进入国际互联网,迎接信息产业化带来的营销革命。

  上市的诱惑到底有多大

  上市融资可以使企业做大做强,有了充足的资本而且可以减少资本的运作风险。那么上市对温州的民营企业来说究竟有多大的诱惑?

  去年11月30日举行的“2003温州企业上市推介会”,浙江省上市办负责人在会上非常直白地说:“温州是我省民营经济最发达、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温州企业的上市工作到目前为止相对落后。”“2003温州企业上市推介会”邀请了上海、纳斯达克、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几大证券交易所莅会。尽邀海内外众多大交易所的代表到场,目的就是一个,用温州市副市长冯致礼的话说,就是“希望温州企业与各交易所、券商加强联系。” 与政府部门的热情相比,温州民企冷对上市推介的态度并没有改变。“2003温州企业上市推介会”共邀请了70多家企业参会,但热闹的会场上,中介机构人员远远超过企业人员。因此,就更不消说有多少企业的高层人士与会了,甚至连主办方邀请的重要嘉宾——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均未出席。温州市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主任吴东表示,温州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很充分,而温州市政府是一个服务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定位于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因此,在是否上市的问题上,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愿意并且有资格,政府只能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目前,温州市共有66家股份公司。其中,进入或完成了上市辅导期包括华峰氨纶、报喜鸟、华仪电器、正泰电器、德力西电器等。

  不过,温州还是有不少企业在积极准备上市。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这些温州企业?温州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他曾表示,正泰集团之所以现在仍未做出进一步的举动,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先,为了解决关联交易的问题,正泰决定对股盘进行调整。尽管南存辉不愿对企业如何调整股盘做详细介绍,但他仍透露,在辅导期内,正泰原来的方案是将其几个最好产品作成小盘上市,但考虑到成立单独的销售网络成本较高,因此,正泰集团决定调整原有的股盘。南存辉所称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还需要根据上市要求使自身更为规范”。南存辉表示,在企业自身做好上市准备以后,还要根据整体的经济环境状况,选择在市场环境的最佳时期进入市场。这也是多数温州企业考虑较多的一个因素。

  南存辉认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上市是必须的,而正泰上市不是完全为了融资,关键是以上市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南存辉在正泰的股份仅占20%多,在现有的正泰最高决策层中,南氏家族成员所占的比例也已不到三分之一。在由100多人组成的股东会中,南氏家族之外的股东占了将近80%。家族色彩在淡化,企业却在不断壮大,正泰正朝着规范的现代企业迈进,目前已成为拥有资产31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年上缴税金逾5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温州市企业上市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也指出,温州企业上市要过好三关,第一关就是过好家族关,要为股盘设计一个合理的结构,使家族式的企业有一个社会式的股权结构。第二要做好规范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是要迈过成本关,包括财务成本、制度成本等,引进一批高层管理人员,推动企业的上市工作。

  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制度秘密”可能有很多,而这些秘密一旦公开,也许会影响到企业的根基。尽管企业可能得到若干资金,但是否还能保持发展态势,似乎也是个问题。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在经济、政治制度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其生存策略中有种种不足为外人道者。有人曾将这称之为民营企业的“原罪”。这是就极端而言的,而民营企业的很多行为确实都处于规则的边缘,处于法律与道德的模糊地带。而上市将使这一切暴露无遗。事实上,很多企业在筹备上市过程就遭遇到这些问题,比如,有些民营企业的土地完全是由政府划拨的,产权比较含混;企业日常的营业范围经常与营业执照的范围不符;企业也可能享受了政府给予的种种优惠,而很多优惠措施对民众可能是保密的。而所有这些秘密,可能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对于正泰这类企业迟迟未动的原因,曾经担任温州体改办主任的马津龙还有另外的理解。他认为,不急于上市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早期上市企业的做法往往是不惜代价地上市,不顾一切地圈钱。如今企业上市日趋规范,那些不正常的上市利益没有了。由于需要公开财务和分红,如今企业上市付出的代价有所提升,而获得的利益相对减少,融资成为上市的明确目的。而对正泰这类实力较强的企业而言,它有着比上市成本更低、更通畅的融资渠道,股东回报率又高,因此上市的动力显然不足。但据马津龙透露,正泰下一步有可能要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大规模的研发基地,如果是这样的话,耗资巨大的正泰或许那时会加快上市步伐。记者从已处于辅导期后期的温州华仪集团了解到,早日成为上市公司中的一员是确定经营与资本运营两手抓的华仪集团董事长陈道荣的一个夙愿。

  温州的民企不是单纯为了上市而上市,而是希望在上市的过程中转变企业自身机制。这种出发点和很多上市企业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对于浙江板块,中国证监会仍旧怀着很大的兴趣,并已到温州进行过多次考察。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