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冲垮北京城市软肋 北京为何如此弱不禁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19:49 中国新闻网 | |||||||||
二00四年七月十日下午,恰逢周末,一场十多年罕见的暴雨突袭北京城,只片刻功夫整个北京城便成水乡泽国,全市交通顷刻间处于混沌状态,焦灼不堪。长安街、二环路、三环路……相继“告急”,一辆辆熄火的汽车犹如一只只瘫痪的水牛趴在水中央动弹不得,行人们小心翼翼地在水中探索着回家的路…… 与此相似的情景曾出现在二00一年,也是在一个平常的周末,只不过夏天改成了冬
媒体的关注,专家的把脉,官员的重视,使得在二00一年之后,北京的交通再没有因为一场雪瘫痪过。但是,防得了雪,却躲不了雨;过得了冬天,却过不了夏天。两年后的今天,一场暴雨再次冲垮了北京的软肋,城市防线片刻间分崩离析。 为何这个即将举办奥运会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竟是如此弱不禁风,以至于一场大雨或小雪的袭击就足以使它崩溃?两次气象灾害都击中了北京城市气象服务、市政应变能力、交通疏导、防灾系统等多处软肋,但是真正值得反思的又岂止这些? 短视的“亡羊补牢”与浅尝辄止的“反思”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二00一年那场大雪造成的交通大瘫痪,催生了由公安、交管、市政、环卫、气象多个部门组成的北京“雪天道路交通保障应急指挥部”的诞生,但是指挥部扫得了冬天的“门前雪”,却未能顾及夏天的狂风暴雨。其实早就有专家提出,对于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来讲,仅仅具备雪天道路保障应急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包括雪天、暴雨、大风、沙暴、浓雾、干旱、洪涝以及人为破坏等在内的城市应急系统,才能防患于未然。 应该说,在这场雨中,北京各个职能部门出动是及时的,工作是尽心尽职的,但多是单打独斗,缺乏联动机制,因此效果并不明显。气象专家预测到了此次降水却没能料到是一场十多年罕见的大暴雨,市政部门及时出动参与排水,无奈一些排水管道老旧、设计不合理导致排水不畅,北京警方出动三千警力指挥交通,但到达现场却只能在水中无助地望着一个个拥堵地段,“就像火场一样,到处是火,都不知道该从哪里救起。” 有专家认为,北京堵车的症结,是空间结构问题,而非空间技术问题。因此全面考量并设法改造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宽而稀”的城市路网设计带来的弊端,亦是一个需有关部门倾力解决的难题。在二00八年之前,北京市将为这种状况埋单至少一千八百亿元人民币,以便改善交通状况。目前,北京正在公开向国内外征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该方案将涉及新城规划及功能布局调整、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这是北京市城市格局定型的最后时刻,也是城市良性发展的最好而且可能是惟一的机会。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相关专题:突降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