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专题 > 正文

一场暴雨浇会了我们什么(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07:02 北京青年报
  一场暴雨浇会了我们什么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王晓溪 钱冰戈
  一场暴雨浇会了我们什么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王晓溪 钱冰戈 摄影/袁艺

  本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建设

  泵站设计能力低、河流排放提闸不及时是积水主因

  目前的灾害性天气预报发布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人群

  路旁枯树及受损树木未及时清理养护埋下安全隐患

  “7·10”大暴雨到了昨天仍然是市民议论的焦点。天气预报为何未能产生预警作用?道路积水的原因到底在哪里?路边的大树为何如此“弱不禁风”?不少市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一场23年一遇的暴雨给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个课题———北京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天气?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

  有关数字显示,北京两天的降雨总排水量达300万立方米。专家提出,作为缺水城市,雨水不应白白地全部放掉。

  对于本市降雨后出现积水这个问题,专家认为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北京建工学院教授车武对记者介绍说,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硬化面积逐渐增加,比例逐年增高,这样就容易造成峰流。与此同时,有的地方地势低,设计排水能力低,容易形成径流。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雨水利用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和改善城市环境。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

  由于缺水形势严峻,本市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和应用都发展得非常迅速。1998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联合开展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从城市雨水水质、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及与中水系统的关系、雨水的渗透方案及渗透装置、雨水的污染控制及净化措施、雨水利用与小区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小区雨水利用合作项目也于2000年开始启动,总投资6000万元,项目计划于2004年年底完成。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包括雨洪利用规划内容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北京市政府66号令(2000.12.1)中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在2008年奥运场馆建设中也将采用雨水利用技术。

  2003年3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水利局又联合发布经市政府同意的《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与雨水利用工程结合。景观水池应设计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

  据悉,目前,北京城市雨水利用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推广阶段,成为带动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发展的龙头。随着水管理体制和水价的科学化、市场化,通过一批示范工程,原来预计在5年至10年内实现的城市雨水利用标准化和产业化,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还会提前。

  排水系统

  泵站设计能力低、河流排放提闸不及时是积水主因

  上周六突降的大暴雨给市民印象最深的是城西桥下的积水。记者昨天采访市政工程处有关负责人时了解到,泵站设计能力低、河流排放提闸不及时是积水的主要原因。

  暴雨后,地势较低的玉泉路以东、西翠路以西出现了积水。一方面,由于桥区泵站都是根据桥下的汇水面积设计的抽升能力,因此,骤然间的积水无法抽完。另一方面,位于其下游的新开渠河道管理部门,由于怕污水流进河道,污染河源,没有完全打开排水口,只留了一点空儿,因此造成了排水不畅。

  另一处积水严重的复兴门桥下,主要由于西盖板河道满了,河水倒流到管线,顶起了井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应该解决的突出问题。”该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流程,应该在预知了中雨后,就先提闸放河水,给城市排水预留空间,但是由于河流的管理权不归市政工程处,同时由于北京属于缺水城市,因此,考虑到景观要求,舍不得排放,因此,在客观上造成了积水。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桥下尚未建设泵站的城区桥梁依然存在,如红领巾公园桥,这些桥下泵站“空缺”,一旦发生积水,将成为交通畅通的隐患。

  垃圾扫进排水口不仅会造成堵塞还会腐蚀管线

  此次积水还有部分区域是由于排水口被垃圾堵住了,无法正常工作造成的。该负责人强调,他们曾多次发现环卫人员将垃圾扫进了排水口,还有一些饭馆和单位,私自挖沟或通管线,将污水排进了雨水管,这样,不仅会造成堵塞,还会腐蚀管线。

  如何加强各职权部门的协调,提高桥区功能的设计能力,并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天气预报

  本市的天气预报到2007年精确到一公里

  前两天的暴雨让不少市民提出———天气预报为何不能及时通知?昨天,市气象台郭虎台长坦言,预报短时暴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目前本市已经确立了相关课题,将使本市的天气预报到2007年精确到一公里。目前的预报可以做到提前3个小时的准确性。

  目前的气象发布方式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人群

  上周六的暴雨还提出了如何让公众更快获取突发性灾害天气信息的问题。如果信息能得到最快和最大范围的传播,再遭遇这样的特大暴雨,许多人完全可以在房屋内等待或不开车上路,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性天气给城市带来的压力。郭台长介绍,气象台在预报出灾害性天气后,会通过专线向政府职能部门发布,而目前,向公众发布都是通过广播、电视、96221、121气象声讯台和气象塔,但这几种方式还不能完全覆盖北京大多数人群,如果建立联动机制,就可以通过电信部门以发免费手机短信的形式和建立更多的气象塔、警示牌等告知市民灾害性天气信息。

  道旁树木

  城区和郊区要分别规划

  一场暴雨使道路两旁的树木连

  根拔起,有的横倒在路上,阻挡交通,也使排污管道堵塞。很多人会不理解,为什么路边的大树这么弱不禁风?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植物所高级工程师董保华介绍,这次暴雨反映出了道路两旁树木的种植、看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其实是很多专家一直在呼吁的问题。

  首先在城市建设中,要对城区和郊区分别进行规划,城区和郊区土壤不同,种植时要注意不同的问题。如城区的主要问题是种植时树坑直径只有一米,没有留出根部的发展空间。郊区道路两旁树木的问题主要是种植密度大,树木长得高,树冠集中在上部,阻风系数过高,遇到雨水,土地泡软了,即使没有风,树也容易倒掉。董保华先生介绍,几天前,他路过密云、怀柔,发现很多新栽的杨树在路边倒掉就是以上方面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

  董保华提出,选择道路两旁的树木前,应考虑每种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如树木的分枝情况、是否喜光等。长得快的树木和比较慢的树木要搭配种植,喜阳的、爱阴的树木也要适当考虑搭配。种植时应该为树木留有通风道,不要种得太密。他同时表示,在道路设计时也应该考虑给道路两旁的绿化留有空间。

  不同的树木应有分类管理意识

  另外,他表示树木的养护管理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不同的树木应有分类管理的意识,养护管理的人员要进行适当培训。据介绍,过去公路局的老工程师对树木的管理非常用心,经常到处转转发现一些问题。如今绿化面积大了,很多路旁树木是外地的农民工管理,培训跟不上。如种植密度过大容易挡风,枝条修理得过高,树冠叶子过多、枝条过多,造成大树头重脚轻。有些市政工程路旁架设电线,可能会砍伐一些树枝,这些经过砍伐后的树木有的会慢慢枯死,即使能长出新的木质,树干、树枝抵抗强风的能力也大大下降。道路两旁的一些枯树、受到损伤的树木因为没有及时养护或者清理,也给道路交通埋下一些隐患。

  公德意识

  “7·10”暴雨,到了昨天仍然是市民议论的焦点。在暴雨引发出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思考的同时,也唤起了大家对社会公德的思索。

  下雨天捡了两个小时垃圾

  昨天,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一位张先生打来的电话,张先生向记者叙述了“7·10”暴雨来临时他亲眼看到的感人一幕:在道路积水非常多的莲花桥附近,一位老人为了不让废塑料袋、废纸张等堵住路边的下水道,她一直弯着腰捡拾着这些人们随意扔到路边的垃圾,一捡就是近两个小时。看到这一幕后,张先生觉得很惭愧,因为自己也曾在路边乱扔过别人硬塞给自己的广告宣传单,看似小小的一张纸片、一个很薄的塑料袋,一旦遇到暴雨等突发灾害性天气就会给城市排水带来很大的麻烦。张先生希望一些平时不注意文明“细节”的市民也能和他一样通过这次暴雨唤起一些公德意识。同时,张先生还向记者建议,在街上乱发广告宣传单、广告名片的行为应该一律禁止。

  堵车时别随意超车

  “7·10”暴雨也让很多人饱尝堵车之苦。在堵车过程中,有不少人反映说,有些司机堵红了眼,违章超车的现象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司机刘先生就亲眼看到有一辆轿车在“车堆儿”里钻来钻去。“他也不见得能快多少,但让更多的司机惊出一身冷汗,而且造成路况更加拥堵。”刘先生还说有些车开到积水处时根本就不减速,溅了路边行人满身都是泥点和污水。刘先生建议说,在雨天开车,更应该遵守交通秩序,讲社会公德,这样才能让大家都更早地安全到家。

  别开远光灯晃人

  司机王师傅对记者说,在雨天里开车,有些司机看不清前方的路,就把车的远光灯和雾灯都打开。可是这种行为只顾了自己方便,却没有考虑到别人。位于前方和对面驶来的汽车司机很可能因为远光灯的直射更看不清路,更容易在雨天酿成惨祸。

  灾害性天气世界各地如何预警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面对灾害性天气,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也许能为北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记者了解到,在香港,特区政府建立了一整套灾害防御法律体系。对香港市民而言,灾害性天气“黑色预报”家喻户晓。香港地区制定有热带气旋、强烈季候风、暴雨、山泥倾泻、雷暴、火灾、寒冷、酷热等天气预警信号,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等级。社会公众在面临灾害时都清楚该如何正确处置自身行为;灾害性天气来临时,通讯、医疗等有关部门均依照《气象灾害防御预案》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而在美国,除了建立防灾法律体系外,还拥有专用警报系统,其天气广播台能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偏远山区,当地居民用收音机就可以收听。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收音机就算处于关闭状态,对预警信息也能自动开启播放。

  在广州、上海等地,有关部门也都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管理办法》。记者了解到,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试行规定》,从2004年3月1日起,上海已经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度,由气象台根据气象探测资料制作、向社会公众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信号。根据上海地区实际情况,上海的“天气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低温和大雾等五类,其中台风和暴雨两类各分黄、红、黑三级,其余三类分红、黑两级。广播、电视等媒体在收到预警信号后保证在15分钟内播发。市民也可从手机、寻呼机上收到相关信息。相关部门则必须根据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例如在收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大雾黑色预警信号后,机场将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将暂时封闭或停航。

  作者:梁琦

  
休闲游戏一网打尽 UC立体声聊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无限下载MP3作K王

  相关专题: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2004高考录取结果查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