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井喷灾区回访--我们的生活重焕生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10:01 新华网 | |||||||||
新华网重庆频道7月14日电 (记者郭立 陈敏 黄豁)去年年底中石油川东北气矿"12·23"井喷事故发生后,重庆开县高桥镇灾区干部群众积极开展重建,修建公路和饮水工程,正确对待保险理赔,基层干部深入灾民家中,做好思想工作,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重建高桥镇美好家园。 为受灾群众办些实事
开县高桥镇高旺村8社的"龙井湾"饮水工程涉及受灾较重的300多名群众,灾后群众不相信他们的吃水问题能被解决。高桥镇多次召开群众大会,逐社、逐户地讲工程的好处,做通思想工作后,经全体村民公决,今年3月工程破土动工,5月底完成主管道安装。现在,直径6米的圆形蓄水池盛满了清澈的井水,锃亮的钢管安装到每家的房前屋后,闸阀一开,干净的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张老汉感慨地对记者说:"真没想到临老了还能吃上自来水,真是修来的福份。"旁边一位中年男子抢过话头,"这是党员干部们送来的福份。" 高桥镇的村社公路四通八达,但公路质量差、通行能力弱,这个问题在去年抢险救灾和今年灾后重建中十分突出。受灾最重的晓阳村有2.1公里的村级公路,但由于村内无片石等材料可采,公路质量一直很差。晓阳村6社老人刘道孝说:"我们村的公路原来大坑小凼,边沟不通,一遇下雨,路都滑得没办法走。平常坐个摩托车,比正常价格起码高出1倍,司机还不愿跑;修房造屋就更贵了,建筑材料的运费比正常价格高出几千元钱。村里提出整修公路,我们既欢迎,又担心,怕路整不好,钱又白花了。" 晓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做好修路工程的预算,交全体村民公决,并动员全民参与和监督,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昔日无法通行的村公路如今路面平整,边沟、涵洞通畅,银白色小碎石铺就的公路上,不时穿梭着崭新的摩托车、满负荷的农用车。1社的廖百友告诉记者:"村里修建的饮水工程和公路,我们很满意,特别是公路修得这么好,的确是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 让灾民正确对待保险理赔 在灾后理赔中,高桥镇的干部们深入一线,向受灾群众讲明理赔的政策:不是无限赔偿,也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据实理赔。高桥镇自办《高桥农民之友》,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晓阳村农民廖代顺说:"刚开始确实不太理解,接受不了这残酷的现实,思想不通,情绪也不稳。后来通过县领导、镇村干部耐心做工作,反复跟我们讲政策、法律和形势,讲井喷的原因、讲钻井的好处、讲生产的发展。大部分人思想都通了,也就开始安心搞生产了。" 在高桥镇银山村,由于财产理赔中个别干部以权谋私,理赔不公,村里干群关系紧张。镇村干部和县农村工作队干部于是召开院坝会、群众会,宣传政策。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干部们亲自上阵,持锨操铲,不计报酬为群众出工。工作组找村干部分别谈话,使他们主动认识错误,退回多得的保险赔付款3850元。干部们扎实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如今的银山村政通人和,氛围良好。 3月上旬,高桥镇党委书记廖瑞卿向全镇宣布,理赔工作全面结束,从此全镇工作重心从社会稳定转移到经济发展上来。 "二十几年前想办的事终于办成了!"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高桥镇村干部们纷纷自带衣物、水鞋等生活用具,进村入户,有的专门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住;有的专门到群众意见大的家中吃饭,白天给他们宣传政策,听取对灾后重建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晚上和他们拉家常,以踏实的作风换来灾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晓阳村6社饮水工程的取水点在麻柳村老祖山,引水管道跨两村6个社,几届干部都曾测量和规划过,但因工程量太大,工作复杂而搁浅。今年年初,几位村民看到镇村干部和技术员测量时,在一边嘟囔:"又在这儿搞花架子!"但工作人员没有泄气,一边征求群众意见,一边顶着烈日,穿行在山间荆棘里,找水源、查勘线路、规划水池。村委会主任肖孚利从规划到管道安装,磨破了两双胶鞋,脸上、身上被荆棘划破无数道口子,但近60岁的他拖着病体,硬是坚强地挺了下来。71岁的老党员刘道孝说:"我们的干部硬是踏踏实实在给我们办事,我二十几年前当支书时就想而没办成的事,他们硬给办成了。如今水管已牵到了屋,我们群众绝对吃水不会忘记挖井人,一定更加支持政府的工作,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记者在高桥镇见到,如今公路畅通,工地热火朝天,农作物长势喜人。就连井喷火苗烧毁的晓阳村3个社的80多亩土地上,都生长着玉米、水稻、红苕、花生等作物。家处离井场百余名的阳异华逢人便说:"现在公路整好了,自来水也快通了,对我这个在鬼门关被党和政府抢回来的人,只能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党的这些好干部。你们救了我们,现在又为改善我们的条件没日没夜地流血流汗,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们才好!"(完) 相关专题:重庆开县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