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关爱 远离毒品--禁吸戒毒的理论与实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14:42 国家禁毒办 | |||||||||
江苏省女子劳教所/曹红霞 俗话说:“毒品是万恶之源。”为了缓减躯体的痛苦,慰籍心理的不安,吸毒者变得贪得无厌,毫无良知,亲情、友情被抛弃,爱情被出卖。在毒品的诱惑下,吸毒者去骗、去偷、去抢、去害人性命,危害了社会的安定。面对在国际毒潮影响下愈燃愈烈的吸贩毒现象,如何更新戒毒理念,创新戒毒制度,完善戒毒方法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一、对吸毒人员的定位 观念制约理念,思路决定出路。要推进禁吸戒毒工作的进程,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对吸毒人员进行正确的定位。 通常说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还是受害者,对这一群体的不同定位决定了我们对其采取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再根据不同的观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1、从生理健康的角度讲,吸毒者是病人。 为了能体会到那种飘飘欲仙、浮上蓝天、醉生梦死般的生活,他们大胆尝试第一口,以至于陷入毒瘾不能自拔。在追求腐朽、糜烂享受的同时,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毒品对他们身体的侵害。长期吸毒,使吸毒人员在生理上对毒品产生了依赖性,在重复使用中,毒品充当了平衡器的作用,一旦停止使用,生理上就产生了强烈的痛苦和不适。毒品侵害、摧毁了吸毒人员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肌体缺乏正常的抗病免疫功能,吸毒人员体质相对较差,染病率比不吸毒人员普遍较高,如:乙型肝炎、哮喘、性病、皮肤病等。毒品吞噬着人类的健康,所以,吸毒人员是生理上的病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吸毒者的人格和尊严在毒品中堕落,精神颓废,变成了真正的行尸走肉,他们同样是心理上的病人。吸毒成瘾后,吸毒人员对毒品有一种渴求感,毒品成为其精神支柱,为获取毒品他们不择手段。所以,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都极度败坏,甚至人格发生了变异。享受是他们的人生信条,为了满足私欲,他们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自私自利,在他们的头脑中,毒品成了全部,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了纯粹的心理病人。 2、吸毒人员同样是受害者。 作为吸毒大队的一名基层劳教人民警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吸毒人员,他们吸毒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出于好奇,想追求醉生梦死的生活,有的交友不慎,被“粉友”所骗,有的则是为了戒毒消愁,家庭环境、父母离异、人生打击等都促使吸毒人员用毒品来麻痹自己。而毒品是国家规定管制的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用之得当,会防病治病,用之不当,会成为瘾癖、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贩毒者为了谋求暴利,不顾毒品对人类的危害,置国家法律于脑后,不择手段,大肆贩卖毒品,大赚黑心钱。因此,《刑法》规定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而吸毒人员则是相对应的受害者。一日吸毒,终生戒毒,毒品摧残了吸毒人员的身体、身心健康,让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葬送了他们的前程,让他们深受毒品之害。 3、吸毒人员是否是违法者的探讨。 吸毒人员是否是违法者呢?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今,对吸毒人员实施劳动教养,而劳动教养制度的设置是为了对付那些罪行虽然较轻微,但主观恶性较大的违法犯罪人员。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笔者认为,如果吸食毒品利用的是自己合法所得资金,没有侵害他人利益,那我们更应该提倡把吸毒者认为是病人和受害者,而非违法者;反之,如果是非法所得毒资,那我们应该把吸毒者看成是违法者。笼统地把吸毒人员界定为违法者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现实中吸毒劳教人员常发出疑问:“我抽粉抽我自己的钱,伤害的是我自己的身体健康,我是通过合法途径得来的,没有偷也没有抢,让我失去自由,真是想不通!”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更加感觉到更新理念,寻求新的解决办法的迫切性。对于此类吸毒人员,我认为他们更趋向于没有违法,教育他们的场所叫“感化院”更能让人接受。 二、我国现行戒毒模式 目前,我国戒毒模式主要有:强制戒毒、劳教戒毒、自愿戒毒、社会帮教、无毒社区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1、强制戒毒与自愿戒毒 自愿戒毒时,戒毒所让戒毒者服用较好的药物并辅之以完善的服 务,在戒毒感到身体极度不适,无法忍受时,服用辅助药物缓解其症状,虽然有戒毒成功的例子,但靠自愿戒毒完全康复的并不多见。这种模式存在的缺陷有: (1)费用昂贵,许多人承受不起。 (2)在“脱毒期”,辅助药物的使用虽然能做一时缓解之用,但 会延长脱毒时间,而且一旦停止用药,身体就会出现不适。 (3)治标不治本,“心瘾”难治,在自愿戒毒期,相比强制戒毒缺乏对意志的磨练。强制戒毒更倾向于对戒毒人员忍耐力的考验,让戒毒人员用毅力战胜自己。毅力对戒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强制戒毒时对毅力的磨练时间偏短,另一方面心理康复与干预等保障措施也不完善。 2、劳教戒毒 吸毒人员一般自由散漫,精神空虚,毒品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而 劳动能改造人,将吸毒者集中在劳教所,每天从事繁忙的劳动,充实的生活不仅让其达到不再思毒,自动拒毒的稳定状态,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失去自由的痛苦让吸毒者有了畏惧心理,但劳教戒毒存在着一定缺陷: (1)在文明执法的今天,大力提倡尊重人权,实行文明管理,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倡导的革命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着眼以人为本,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劳动教养中实行文明管理,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然而,如果将“人性化”作为改造和统揽劳教全部的工作,那又是不科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寻求新的改造理念。在大力提倡人道主义、文明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另一方面。提倡人性化管理,文明管理,并不等于说就不用惩戒了,这是不现实的。在现今的劳教管理中,侧重于对人权的尊重,实行人性化管理,然而却忽视了另一方面惩戒的作用。惩戒作为配备措施也必不可少。人是有惰性的,具有逆反心理,劳教同样具有反改造性。作为基层人民警察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在面对那些没有身份意识,自由散漫,狂妄自大,对抗管教的劳教,当文明管理、人性关怀、说服教育变得苍白无力,扣分因遭到拒绝签字而无效,体罚与变相体罚被取消时,如何改造这类劳教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惩戒制度,更加文明、科学地惩戒是体现我们无产阶级的专政必不可少的。 (2)实践中,要让吸毒劳教摆脱毒瘾不仅要靠管教民警的一方力量,来自社会的关怀同样重要。吸毒劳教一般都很要面子,虚荣心极强,有无亲人会见,有无家人、朋友的关心能够影响他们的改造态度。亲情、友情、爱情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改造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更加有战胜毒品的信心和动力。现实生活中,由于有些吸毒劳教人员多次“进宫”,屡教不改,家人对其失望至极,以至于不来会见,不给寄钱。然而劳教人员对“家庭”这一细胞极为敏感,亲人的冷漠与恨铁不成钢,让他们更加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就更加加重了改造这些劳教的难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这些“瘾君子”们,亲人的宽容,亲情的温暖是一剂很有用的感化剂,把他们从泥潭中拉出来是管教民警的责任与义务,但同时亲人的力量同样必不可少。来自社会的力量很是微薄,这是现今劳教改造的欠缺之处。 (3)在对劳教心理学认知、情感、意志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原理上认真开展大量的康复教育,扩大戒毒人员认知面,积极培养对毒品诱惑的抵挡力和自控力,从而筑起思想和心理上的坚固防线。劳教改造中,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够,用心理学的辅导来治疗“心瘾”,唤醒他们泯灭的人性与理智,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望和对生命的珍惜,增强对毒品的抵抗力是劳教戒毒中应该加强的一个环节。 3、无毒社区 环境能够改造人,良好的环境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受到 启迪,使人的精神振奋,充满希望和自信。无毒社区的尽力使吸毒人员燃起了新的希望,社区里人与人平等,没有歧视,共同拒绝毒品。良好的心理治疗让更多的人从毒品中“走出来”,应得到大力的提倡与推广,但这需要来自社会多方面力量的支持。 三、对禁吸、戒毒的探索 吸毒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如何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呢?这需要以法律为保障,建立以强制戒毒与自愿戒毒合二为一,以社会支持为保障的社会预防体系。 1、戒毒工作是社会化的工作,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人力和物力,减少毒品对人类的袭击。 (1)要让全社会的人都能了解毒品的危害就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毒品的认知,化解人们对毒品的好奇心和神秘感。通过影视作品、书本杂志等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毒品的危害,吸贩毒给社会稳定和民族存亡带来的负面影响。 (2)入资金建立更多的戒毒康复村,为戒毒者提供良好的戒毒氛围。 (3)建议让初次吸毒人员进入社区做义工,让劳动改造他们的 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社会力量、社会关怀让其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 (4)在医疗方面要加大对如何戒毒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新的药物治疗方法,更要研究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5)人们对吸毒人员要从生活上照顾,从精神上关爱,用人间的真情温暖他们的心,而不应该歧视、躲避甚至抛弃他们。 2、对戒毒做好预防工作。 社会进入21世纪,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减少,压抑、紧张是现代人的通病,家庭不和、夫妻离异,家人缺少沟通已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生活在这个环境的青少年,在缺少应有的关怀下更容易接近毒品,因此要加强对青少年等高危人群的毒品教育,培养他们的积极防范能力。(1)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其有好的成长氛围。(2)在交友方面对其进行教育,要慎重交友,以防“近墨者黑”。(3)老师、家长、朋友要与其加强沟通,使其心中的压抑、困惑得到排解。(4)通过课堂、课本等对毒品的危害进行宣传,使青少年能远离毒品。 3、降低复吸率及提高戒断率的新举措 吸毒者的复吸率较高,如何降低复吸率,提高戒断率呢?实践中,吸毒者绝大部分是没有吃过多少苦,缺乏磨练,游手好闲,靠不正当的方式谋生的人,知识水平低下,没有一技之长是他们的通病。许多人在戒毒后,因为缺乏竞争能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社会淘汰,以至于精神空虚,再次借毒浇愁,另外“心瘾”难戒也是复吸的一大原因。因此要想提高戒断率需要社会的关怀。(1)在生活中,我们要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不应该对他们进行歧视、排斥。(2)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为戒毒后的人员降低就业条件,让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报酬,让他们的生活充实起来。(3)创造戒毒氛围,用积极向上的环境影响他们,设想为戒毒后的人员成立公司,使所有在里面上班的人没有歧视,人人平等,互相鼓励,互相支持。(4)对戒毒人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让其从“心瘾”中走出。 4、对禁吸戒毒法律、法规、政策的建议 对于现存的禁吸戒毒法律、法规、政策我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1)禁毒方面,加大对贩卖、制造毒品等的惩罚力度,在《刑法》上加大有关条款的杀伤性,首先堵住吸毒的源头。 (2)对吸毒人员的定位方面,更新理念,区别对待,对于没侵害他人利益的吸毒人员更倾向于将其看作非违法者进行自愿和强制戒毒或到社区做义工;对于侵害他人利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获取毒资的应加重处罚,在原有罪错上,吸毒应作为一个加重情节,承担刑事责任。 (3)关押屡教不改吸毒人员的场所称“感化院”将更易让人接受。 相关专题:2004禁毒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