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禁毒宣传的几点思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14:52 国家禁毒办 | |||||||||
李彦昌/王玥 邓小平指出,报刊宣传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禁毒宣传。目的是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毒品的危害,避免走上滥用毒品的道路,同时也可以正确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形成一个拒绝毒品的社会氛围。在这方面我国的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当今世界毒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我国毒品形势日益严峻,
第一,媒体对毒品种类的预防宣传以笼统宣传为主,分类宣传不够,宣传重点不突出。 现行流行毒品种类繁多。一般来说,人们都知道毒品是有害的,但能够了解毒品有哪些种类的却不多。不知道哪些物质是毒品,也就无从去拒绝那些物质。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将毒品分为六大类:吗啡型药物(包括鸦片、吗啡、可待因、海洛因和罂粟植物等最危险的毒品);可卡因、可卡叶;大麻;安非他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安眠镇静剂(包括巴比妥药物和安眠酮);精神药物,即安定类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当成毒品使用的物质分成8大类:吗啡类、巴比妥类、酒精类、可卡因类、印度大麻类、苯丙胺类、柯特(KHAT)类和致幻剂。其他还有烟碱、挥发性溶液等。根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受管理的天然毒品和人工合成毒品达150多种。从近年来广州所查获的吸毒人员所滥用的毒品来看,主要是海洛因,其次是苯丙胺类即“冰”毒等种类。而国际上衡量某个国家毒品滥用程度的严重性,往往以海洛因的滥用率为标志。 但是,目前我国的现实报道中大多对受众不加区分的笼统以“毒品”进行宣传,大部分都以“毒品”或“毒”概而论之,而对到底是什么毒品一般不作详细报道。对不同毒品的不同危害和危害程度也缺乏具体的宣传。这种报道内容宽泛,既没有突出当前国内主要流行的毒品种类,也没有揭示我国现实的毒品结构和毒品消费结构,使群众对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也使我们对危害最严重的毒品如海洛因等缺乏认识和警惕,对降低毒品危害的作用有所限制。 第二,日常宣传力度不够,仍以集中宣传为主。 我国的禁毒宣传比较集中在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前后,各类媒体的有关报道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头版头条,或整篇整幅的报道比比皆是。但是“国际禁毒日”过后,禁毒宣传几乎就销声匿迹或少之又少。这种宣传虽然有利于短时间内形成一种舆论攻势,给人们以强烈的冲击,在人们的头脑中短时间内形成强烈印象,但是日常禁毒宣传力度不够,容易使人们放松对毒品的警惕和对毒品的打击力度。又由于人们生理上具有遗忘倾向,如果没有平时的不断提醒,很容易忽视毒品问题的存在和危害的严重性。 第三,立场明确,但宣传方法不尽科学,主观倾向性较强,报道欠客观,有骇人听闻之嫌。 在坚持分辨是非的前提下,宣传报道应该确保客观真实性,把事实给予受众,让受众自己来做出判断。即使为了宣传禁毒政策,坚持导向性,也应在坚持立场的前提下,说明这一立场的来龙去脉。但是当今媒体主观倾向性有余,而客观性不足,存在商业性炒作现象。有传媒利用“猛料”故作惊人之语,以哗众取宠,达到引起轰动的目的,借以提高发行量或收视率。现在,由于新闻炒作现象的泛滥,已经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有调查资料显示,对现在媒体持不信任和不太信任的公众已经占到了五成以上!以某报在国际禁毒日的报道为例,其题目“‘母亲戒毒,幼女饿死’悲剧的警示”、“幼女饿死悲剧谁之过”、“21世纪毒品跨国犯罪内幕惊人”等,这些报道严重依赖于可怕的故事描述,作者替读者下结论,用一些主观判断或不恰当的形容词,如“悲剧的警示”、“内幕惊人”,未读其文,先见其论,有违报道应该坚持的客观中立性。 第四,宣传形式比较单调,层次不够分明。 目前,关于禁毒的宣传比较集中在报纸、电视上,其他的宣传大多是偶尔为之,即不能形成规模,又缺乏影响。而且宣传的对象的层次不够分明,缺乏针对性。 关于禁毒宣传的几点建议: 毒品由于其强烈的成瘾性而祸害无穷。“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是吸毒者的写照。正因为如此,防止人们吸第一口毒品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宣传作用。为了提高宣传的功效,我认为应相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弄清毒品滥用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因素,并且弄清这些因素的相关度有多高。 例如在通常的宣传中,我们经常习惯于简单地把毒品滥用与青少年、贫困阶层、缺乏知识的人等等联系在一起,长期以来,甚至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把吸毒同青少年、贫困和文盲联系在一起。无疑毒品滥用与这些问题是存在联系的,但关键是这种联系的程度,是否像宣传的那样大。即使联系很大,也应该告诉受众这种联系是在什么层次,什么方面,这样受众才可能相信宣传的科学性。否则长期以往,可能导致把吸毒问题导向其他问题,例如在美国禁毒历史上,就出现过把可卡因的使用与黑人联系在一起和把鸦片的使用与华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种族歧视情况发生。 对一个因素与毒品滥用的关系,在研究和宣传中应首先尽可能的排除干扰因素。例如,如果一个青少年和一位中年都吸毒,社会会更加关注那一种情况呢?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宣传会更加注重青少年。但事实上他们都在吸毒,中年人甚至有可能比青少年用的量还要多,但是,我们大众有情绪在里面。虽然这些因素不能完全排除,但减少一些是可以的,而且也可以在宣传中直接告诉受众涉及哪些因素,哪些因素是排除因素,这样受众会感觉到更加真实。在宣传中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可以采取忽略这些因素,从而造成一种关注的焦点,但是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来讲,科学的宣传可能会引导受众采取更加理性的选择。现实的宣传仍停留在简单的联系基础上,对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报道不够深,也不够科学。 其次,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宣传。宣传必须注重受众的细化,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措施。既要着重加强对重点人群的舆论劝诫,又要防止其他人群存在的毒品滥用可能性。 从毒品滥用者自身心理特点来看,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对宣传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方式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宣传不能整齐划一,而应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从毒品滥用者的外部环境来看,现实社会中导致滥用毒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一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相似性,不同的因素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同样要求宣传不能整齐划一,而要根据因素的不同辩证“施治”。 例如,从年龄的大小看,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与中年人吸毒的原因一般是不一样的,青少年可能是为了追求刺激,强烈的求知欲(包括对理论的认知和亲身的体验)、敏锐的情感触角、脆弱的韧性以及无法避免的不断碰壁和困惑不解,借助毒品来填补人生骤然出现的空虚,企图振奋低落的情绪;中年人可能是为了摆脱生活中的压力、工作中的无奈,借助毒品逃离社会的喧嚣。如果我们对青少年和中年人采取同一种宣传方式,可能中年人觉得这种方式很幼稚,而青少年却觉得不能够理解,或者是由于不理解和好奇,甚至产生尝试的念头。从收入得多少看,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吸毒动机也是不同的,低收入阶层可能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或者是对社会某些方面的不满,高收入阶层可能是由于追求一种享受,或者是为了显示某种身份。如果对不同的人群采取同一种宣传方式,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导致和预期相反的效果。 另外,从城乡差别来看,城市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宣传效果往往比较明显;而广大农村人口,特别是边疆地区的农民一直以来作为毒品滥用的高发人群,本来特别需要加强禁毒宣传教育,但由于农村人口相对比较分散,文化水平偏低,宣传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较偏僻的山区,报纸、电视的宣传效果不大,应采取一些比较灵活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如宣讲小组、巡回展览、宣传演出等。 再次,宣传要以预防某些主要流行毒品为主,其他流行毒品为辅,而不应笼统的以毒品加以概括。从一个社会内部看,随着毒品的发展,毒品种类日趋繁多,毒品消费日趋多元化;从一个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看,每个时期的主要流行毒品也不尽相同。以我国为例,在旧中国主要以滥用鸦片为主,因此那时禁毒只不过是限于禁烟罢了,改革开放后基本以滥用吗啡、海洛因为主,90年代中后期以来,冰毒、摇头丸的滥用量迅速上升。“据联合国今年9月份的一项报告指出,服用摇头丸已经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数量呈大幅增长之势。从1995年到2000年短短几年之间,全球服用摇头丸就增长了70%之多。摇头丸和安非他明已经超过了可卡因和海洛因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危害毒品。”因此,宣传不仅要区分毒品的种类,而且还要明确什么毒品是近期的宣传重点,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 第四,宣传中还要突出毒品滥用方式的变化。当今毒品滥用的方式已不仅仅是毒品问题的一部分,而且深深的与艾滋病问题联系在一起。“艾滋病传播以经血液途径为主,主要是吸毒,占 63.7%(25828例);经性途径占8.1 %(3292 例);经采血(浆)途径占9.3 %( 3776例)。”这里的吸毒传播就是指采用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的方式而引起的艾滋病的广泛传播,近年来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渠道。在宣传中应重点强调吸毒的危险性,特别是注射吸毒这种方式的高度危险性。同时,鉴于毒品难以戒断和复吸率较高的特性,在适当场合和宣传介质上引导吸毒者采用比较安全的吸毒方式,不失为一种现实可行的措施。 第五,形成日常宣传机制,使禁毒宣传不再是“6·26”的专利。 舆论和宣传对某一现象的褒扬、沉默或鞭挞,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这一现象的接受、容忍或排斥,反映了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新中国建立后,禁毒部门在严打毒品犯罪的同时,高度重视禁毒宣传,形成了吸毒可耻的社会观念,人人谈毒色变,以至于对吸毒者避而远之,更不用说以身试毒。 当今我们对禁毒的宣传虽然很重视,但是,还应该加强力度,强调政府禁毒的决心和倾向性,特别应加强日常宣传工作的开展。 第六,禁毒宣传方式应该丰富多彩,例如,由湖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摄影家协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发起的“禁毒摄影、漫画创作大赛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宣传了禁毒的理念,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工作力度,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禁毒氛围,且方式活泼,将严肃的问题置于一种比较轻松的环境之下,相对来说人们更容易接受。 相关专题:2004禁毒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