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了民国头号刺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23:26 城市快报 | |||||||||
车厢内“巡查长”神秘被杀 私宅中“前总理”蹊跷病死 ? 记者 黄卫/城市快报
1913年3月20日晚,上海沪宁火车站。一行人从候车厅走到检票口,突然,一个身材矮小的汉子从阴影中蹿了出来,对准其中一人,抬手打出一枪,然后飞快地逃出了火车站。身受这一枪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国民党实力派人物宋教仁。 震惊全国的宋教仁遇刺案就这样发生了。刺宋案扑朔迷离,然而更为蹊跷的是,时隔不久,刺宋的主犯之一应桂馨在北京到天津的火车上神秘被杀,其后被传闻与刺宋案有关的国务总理赵秉钧也突然暴死天津家中。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应桂馨——— 刺宋主犯神秘被杀 1914年1月19日,下午,从北京驶往天津的火车。透过车窗,应桂馨悠闲地张望着冬日的景色。“当当”有人敲了一下包厢的门。“进来吧,门没锁,去了这么久才回来。”应桂馨不满地向门外人抱怨。门开,两条人影闪进包厢,砰,关门。“啊!救命啊!”应桂馨从包厢内传出一阵惊叫。片刻的争斗,包厢内恢复了平静。门开,人影闪出,原来进去的人,却已经换好了另一套服装出来了。 应桂馨何许人也?就在前一年(1913),国民党主要人物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应桂馨就是凶手武士英的幕后指使人。而应桂馨的幕后指挥,就是当时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与总理赵秉钧。 1913年4月24日,凶手武士英在狱中突然暴毙。外界传言,这是应桂馨的党羽为了杀人灭口,把毒药放进馒头里,送进监狱给他吃了之后毒死的,而应桂馨依然被囚狱中。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应桂馨在兵荒马乱之时,纠合狱中囚犯越狱逃跑,躲进青岛租界。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应桂馨认为时机已到,公然发出“请平反冤狱”的通电,并大摇大摆地跑到北京,要求袁世凯实践“毁宋酬勋”的诺言。袁世凯如果授予他勋位,那就等于自己承认是刺杀宋教仁的主犯,这让袁世凯非常头疼。据说,应桂馨手中有赵秉钧、洪述祖的通电藏在别处,未被搜去,他当做性命一般,用极为秘密的方法匿藏着,怕袁世凯过河拆桥。 在北京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后,1914年1月,袁世凯突然派他到天津。19日下午,从北京开出的火车上,应桂馨与两名保镖有说有笑地坐在头等包厢内,一边聊天,一边吃着各种零食消遣,车过廊坊后,列车员按惯例到包厢送水,一推门吓得将茶壶都摔在了地上。只见应桂馨躺在地上,咽喉被人用刀割断,肋部有汩汩鲜血涌出,眼睛睁得都快突出了眼眶,嘴张得大大的像要说些什么,但永远也说不出来了。 列车驶进北仓站,得到消息的警察立刻将出事现场封锁,上车检查发现,包厢内有明显的打斗痕迹,茶壶、茶碗碎了一地。显然,应桂馨并不想坐以待毙。但在北站及老龙头车站,警察仍然没有发现可疑分子,两名“不知发生什么事”的保镖被带到警察厅询问。转天,没等警察厅将两名保镖过堂,北京执法处派来4名探员,将两名保镖押解回京审讯。 应桂馨的死讯马上被消息灵通的报社得知,21日的天津《大公报》登出消息并配上评论,评论中毫无掩饰地指出:宋教仁之死,究系何人所为,至今有疑。而应为间接主使人,则已亲自招成无疑……(应)公然发电卖功,旋复大摇大摆款段入都,蛛丝马迹,宋案之底里,因不难揣测而知。 尽管有人质疑两名保镖当时为何未与应桂馨在一起,为何杀应桂馨的刺客能够知道当时只有应一个人在包厢内,但这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应桂馨的死又引起另一个宋教仁遇刺案主谋的暴毙! 赵秉钧——— 刺宋传闻主谋暴毙家中 1914年2月27日晨,河北区仁寿里赵秉钧的私宅中传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嚎。“都督病死了!”消息不胫而走,此时的赵秉钧只有51岁。 赵秉钧的死不能不令人产生怀疑,但当时的报刊对于赵秉钧突然死亡的记载,更偏向一种突发的急症。《大公报》称:自从2月以来,赵都督过于劳累,怔肿旧症发作,通过医治有所好转。 26日下午,赵秉钧在都督府(宋案发生后,袁世凯为掩人耳目,将赵调任直隶都督)与手下议事,夜晚,回到河北区仁寿里(今河北区日光里一带)私宅。连日来,赵秉钧一直抱病办公,在应桂馨遇刺后,还曾经多次前往北京晋见袁世凯,对外的报道为研究国体事宜。这一天晚饭前,赵秉钧服用一服中药,饭后又开始批阅文件。他的一位夫人提醒他注意身体,但赵秉钧并没有在意。半夜,手下又端来中药请他服用。一切都没有异常。到早晨5点钟左右时,腹中阵阵剧痛使赵秉钧从睡梦中惊醒。他赶忙披上一件衣服,被搀扶着走进了厕所,到里面的情况就不用细说,一阵阵上吐下泻将赵秉钧折磨得头昏眼花,伏在儿子的肩上“一阵辛酸涕泪交流”。 被吓坏的一家人赶忙派人请来最有名的军医官屈永秋与徐德顺,但二位名医用尽手段依然不见好转,赵秉钧的气息逐渐微弱下去。二人一见,只好又打电话请来名医王延年,王延年赶到时已经是27日上午的9点,此时赵秉钧已经没有了呼吸。在赵秉钧家人的哀求下,王延年连续为其注射了两针强心针,其间有药力作用,导致赵秉钧脉搏跳动几下外,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应。三大名医见此,无奈地摇摇头,告辞离开。 担心泄密,袁世凯毒死赵秉钧? 1914年,多事的民国在新年之初又开始流传一个传言:刚刚在天津死去的直隶都督兼民政长赵秉钧,是被大总统袁世凯暗害致死。就在前一年(1913),国民党主要人物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而当时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袁世凯与时任内阁总理的赵秉钧一手策划了刺宋案。怎么刚过一年,大总统竟然连自己的心腹也谋杀了呢? 总统总理合谋刺宋 赵秉钧与袁世凯同是河南项城老乡,1913年,赵秉钧已经担任了临时国务总理,被袁世凯视为心腹。1913年初,刚刚组建的国民党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已成定局。袁世凯对此惶惶不安,曾送给宋教仁大笔资金想拉拢收买,但被宋教仁严词拒绝,宋因此成了袁世凯的眼中钉。同样,对于赵秉钧来说,宋教仁的出现也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当袁世凯询问如何对付宋教仁时,两人自然想到了一处。在一番计划后,密谋刺杀宋教仁的计划出炉了。 除了袁世凯与赵秉钧外,还有一个直接的组织者———赵秉钧的内务秘书洪述祖。 在精心策划下,1913年3月20日晚,震惊全国的宋教仁遇刺案就发生了。 刺杀证据大白天下 刺杀宋教仁的计划并非想象中的天衣无缝,没过几天,刺杀宋教仁的两名主犯在上海落网。刺客武士英(真名叫吴福铭),幕后指挥、青帮成员、江苏驻沪巡查长应桂馨同时被捕。法官曾问吴福铭得到多少酬劳,他答道:“事前许我1000元,但我只拿到30元。”而应桂馨与内务秘书洪述祖谈妥的条件是:“事成之后,奖现金30万元,授勋位”。 如果单单两个刺客落网,还不会让袁世凯与赵秉钧感到害怕,但在谋划刺杀之前,赵秉钧通过洪述祖发给应桂馨的密电以及应桂馨的回电,竟然被英、法巡捕房和国民党人员掌握。 1913年1月9日,赵秉钧致洪述祖电函内称:“应君领款,不甚接头,仍请一手经理与总统说定才行。”而1月14日赵秉钧致应桂馨函:“密码送请检收,以后有电直寄国务院赵可也。”这时,两人已经建立了直接的联系。2月1日洪述祖致应桂馨函云:“大题目,总以做一篇激烈文章,方有价值也。”3月13日,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洪述祖致应桂馨函:毁宋酬勋位,相度机宜,妥筹办理。袁世凯此时已经下定除宋决心。 21日凌晨2点,即宋教仁被刺后,应桂馨致洪述祖电:“廿四十分钟(按:即20日晚10时40分,宋教仁被刺时间),所发急令已达到,请先呈报。”21日应桂馨致洪述祖电:“匪魁已灭,我军一无伤亡,堪慰。望转呈。” 确凿的证据证实,暗杀宋教仁的主谋者不是别人,正是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和国务总理赵秉钧,同谋是洪述祖,具体指挥是应桂馨,所雇的杀手则是武士英。案情大白后,满腔悲愤的黄兴奋笔书写了一副挽联: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审判厅要审国务总理 1913年4月26日,在孙中山和黄兴的强烈要求下,江苏省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将宋教仁被刺案的证据分别电告袁世凯、参众两院、国务院、各省和各报馆。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心慌意乱,赵秉钧吓得魂不附体,要求辞职避嫌。袁世凯则以为越避嫌疑越大,不如“请病假”静观变化。 国民党人决定组织特别法庭处理宋教仁被害一案,要求赵秉钧到案受审。袁世凯则指使司法总长许世英出面,以与《约法》和《法院编制法》不符为理由加以阻挠。28日,赵秉钧通电全国,声明与宋教仁案无关,把责任全部推到洪述祖、应桂馨身上。29日,上海地方检察厅票传赵秉钧到案受审。赵秉钧拒绝到案,但不得不于5月1日再次辞职。 5月6日,上海地方检察厅二次发传票,请北京地方检察厅传赵秉钧归案。赵秉钧即致函北京地方检察厅长,称洪述祖通电已承认假托中央名义,足以证明他与宋教仁一案无关;他致洪述祖、应桂馨二函均属正常公文往来,并无嫌疑,故无到厅候质之理,对传票当然可以拒绝。这时,袁世凯对于赵秉钧全然是保护的态度,那么杀机从何时来的呢? 赵秉钧死于袁世凯之手? 由于宋教仁遇刺的证据,赵秉钧最后辞去了总理的职务,由袁世凯安排做了直隶都督,就在赵秉钧暴毙的几天前,总统袁世凯还将民政长的位置一起给了赵秉钧,让他军政一肩挑。这在其他省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先例。 赵秉钧死后,袁世凯“痛悼”万分,立即下令按照陆军上将例从优议恤,给治丧银1万元,先后派陆军上将荫昌和秘书长梁士诒前往致祭,并送去一幅祭幛,上题“怆怀良佐”四个大字。面对如此礼遇,还有人会怀疑赵秉钧之死是有人暗中谋害吗? 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吗?记者翻阅史料发现,1914年1月19日,应桂馨被人乱刀杀死后,赵秉钧深感袁世凯卸磨杀驴的手段太毒辣,令人寒心,因而打电话对袁世凯发牢骚说:“如此,以后谁肯为总统做事?”而且在外界的传闻中,2月26日赵秉钧是突然中毒,七窍流血而死。死前,赵秉钧知袁世凯下的毒手,怕牵连家人,不敢声张,只“以葬身陵麓(光绪皇帝的陵墓),近先帝为嘱”。 赵秉钧不死,对袁主谋刺杀宋教仁的行为始终是个隐患。综合一系列情况,许多史学家推测,赵秉钧就是死于袁世凯之手。但是否如此,还有待可靠史料的发掘。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