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学生频繁毁约引发诚信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4日10:44 哈尔滨日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近日,《哈尔滨日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毁约率持续攀升,几乎每天都有人到黑龙江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指导中心毕业生报到处要求毁约改派,甚至有的毕业生上午刚签订合同,下午就提出毁约要求。

  是什么原因使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子们变得如此“失信”?毕业生的频繁毁约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消除毁约现象的根本出路何在?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现象点击:初次就业毁约频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就业应聘即将结束。记者近日从参加哈工大招聘现场的一些企业那里了解到,企业对于优秀大学生真是又爱又恨,主要是害怕大学生随意毁约。

  用人单位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据该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的资料显示,从今年7月开始到现在,每天都有签了协议的学生来办理毁约手续。据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的毕业生毁约率也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且这一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据了解,每年11月到次年6月,是大学生就业找工作的时间,但从7月开始,又成了大学生毁约的高峰。

  每年到学校招聘的单位多、时间跨度大,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由于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都是先签一家单位,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再毁约。此外,毁约的原因还包括考上研究生、被国外的学校录取、为了爱情或父母改变就业主意等等。

  面对毁约,有的毕业生不以为然,有的显得很愧疚,而用人单位普遍感到无奈,他们对大学生这种没有诚信的做法感到很被动。有关人士认为,想找到更好的单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毁约的毕业生来说,毁约使学生的个人诚信度打了折扣,扰乱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降低了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信任度,可能直接影响到学校下一届学生的就业。必须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毁约现象的成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心态:先找一个“兜底”的

  如何签约找个好工作,是时下大学毕业生的热门话题之一。一些毕业生在尚未签约之际,就做好了毁约的准备。不少大学的BBS论坛上,毕业生们正热烈讨论着有关毁约的种种问题:

  “毁约之后,就没有本地户口了!”

  “去年毁约,要不要向学校交违约金?”

  “请问××公司的毁约金是多少?”……

  大学毕业生在尚未签约之际,就“未雨绸缪”,做好了毁约的准备。就毁约毕业生都持怎样的心态,记者深入学生、学校作了一番调查。

    【故事一】签约为“保底”

  哈理工大学毕业生王某,在该校的BBS求职论坛里介绍自己的求职经历时说:“春节前,我就被南京一国有企业录用并签了就业协议,然而春节后上海一家公司的录取名单上又有我的名字。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于是就和南京的单位毁了约。”

  据了解,王某的经历很有代表性。面对就业压力,如今有不少大学生为了“保底”,先逮住一个单位就签,等到日后收到工作地点、薪水福利和发展空间更好的公司的offer(录用通知)时,便“改旗易帜”。先有保底的,再找更好的。就业困难的现实和人往高处走的观念让毕业生很自然地做出了毁约的选择。

    【故事二】毁约为“上进”

  牡丹江籍毕业生小叶今年5月在我市找到了一家设计院的工作。“都说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我怕找不到工作,只和这家设计院的负责人见了几次面就匆匆定了下来。”小叶介绍,他刚从学校毕业,不了解这家单位的情况,一个月下来觉得工作太清闲,只是熟悉了一点画图,学不到什么新的东西。这份“坐办公室”的工作让小叶没有成就感,而正在这时,一家设计公司的老总“相中”小叶,希望他能够加盟。经过认真考察比较,刚刚工作一个月的小叶决定毁约来到新的单位。由于在原单位还处于试用期,毁约时不必缴纳违约金,为了弥补毁约对原单位造成的损失,小叶将工作一个月900多元的工资退还给了原单位。

    单位反应:防毁约收取保证金

  用人单位的招聘都是带着岗位来的,从网上通知、校园宣讲会到接收简历、进行笔试面试,为了招募到合适的员工,用人单位要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如果大学生突然毁约就会让我们很被动”,许多单位的人事部门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感慨。

  据了解,一般大学生提出毁约时,所有的招聘活动都已结束,原来候选名单上的学生,多半已和其他单位签约,如果再从这些人当中挑选人员来填补毁约学生的空位,就可能造成新的毁约,形成恶性循环。

  前不久,我市一家公司到高校招聘工作人员,3000多名学生投了简历,公司签了50多名学生,但最后只剩寥寥9人参加工作。该单位负责人说,公司确实希望能留住一些优秀毕业生,结果学生签约之后,招呼都不打就不来报到。如果再招聘人员,企业又得花费一番人力、物力、时间,不但延误招人的最好时机,再物色合适的人员也很难了。现在单位压根不敢再录用应届毕业生。

  为此,一些用人单位对日益增多的毁约现象进行“反击”:有的对某些毁约率较高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封杀”;有的在与毕业生签约时就收取3000元—10000元不等的“保证金”,待工作满两年后再原数返还。按照有关规定,大学生毁约要赔付一定的毁约金。但这都不能有效地阻止大学生毁约,对他们而言,一份更好工作的价值远远超出这笔钱。不过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毕业生毁约就意味着招聘程序的重新开始,单位工作也可能因没有招到合适员工而陷入被动。

    高校态度:设立预防毁约机制

  毕业生的就业毁约行为,也给学校带来了麻烦。为防止学生毁约,一些高校专门设立一套预防机制。首先,他们在对各学院的就业工作评估中,将毁约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各学院自然会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一些高校已在毕业生就业前集中开展就业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慎重签约,信守协议。其次,学校规定学生毁约必须经过双方协商,用人单位同意后,开具同意证明,并且学生又有新的意向签约方,才给其办理毁约手续,让学生有所顾忌,签约或毁约时能慎重考虑。

  “对于学生来说,交纳保证金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但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收取“保证金”的合法性还有待商榷,省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元庆说,目前还没有明确法律条文规定“保证金”收取是合法的,因为它只对签约的一方有约束力,对大学生有失公平。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大的原因还在于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彼此缺乏信任。因此学校认为,只有通过加强诚信教育、形成诚信机制才是最终的途径。

    专家观点:出路在于健全市场

  一提起毁约,似乎就应把大学生推向道德法庭的审判台。有关专家认为,选择职业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既然是法律赋予的权利,那么跳槽也应遵守法律的规定,违反法律则承担责任。而大部分单位也都事先提出了毁约的价码——违约金。不容忽视的是,现实中许多用人单位也存在随意裁员现象,在这类毁约面前,处于被动地位的大学生员工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为什么单位毁约可以不受诚信的约束,而大学生毁约就必须承受不讲诚信之类的道德指责呢?

    -跳槽是观念进步的表现

  专家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跳槽现象的日益频繁,实质上是人们观念进步的一种表现。通常,人们对跳槽抱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即使择业失败也会暂时“委屈”自己。而目前大学生自主意识回归的表现—————他们把跳槽看做一个逐渐改善个人生存环境的过程,表现了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规划,主动将自己置于流动的人才市场当中。

    双向选择有助人才合理配置

  薪水不高、待遇不高、职位不理想、前途不光明是大学生们毁约的直接理由。就业如同婚嫁,精挑细选最适合自己的“婆家”也是理所当然的。尽管已经初次就业,但如果有了薪水更高、待遇更好的职位,为什么不可以从头再来?双向选择并不是只允许单位挑职员、炒职员,职员同样拥有选择单位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出路在于健全人才市场机制

  不可否认,当今大学生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但大学生部分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不过是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赖于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推进。

  也有专家认为,大学生毁约表面上看是道德问题,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人才市场尚未完全走上规范轨道的“初级阶段”,毁约现象无法根除。市场的问题还得靠市场来解决:一方面,要靠健全的法规来约束毁约行为;另一方面,要尽快把我们的人才市场做大、做规范。这,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毁约问题的根本方向。


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