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非常时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14:56 求是-《小康》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非常时刻(图)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www.wosmedia.com

  《小康》记者 白红义 李鑫 报道

  处在特定位置上的政治明星们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姿态,总是获得包括普通公务员在内的大众的种种猜测—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从来就被南京乃至江苏的人们关注、评论,尤
其在2004年6月底,种种流言侵袭南京的时刻。

  “我们的李书记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江苏省级机关的一位普通公务员信口就套用了流行歌词的一句话,来形容在非常时刻的李源潮。虽然含有一丝下属对上级的善意调侃意味,但语气中还是流露出普通人对“在其位、谋其政”的主政者的同情。

  南京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即使没有今年的“铁本事件”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双规案”,李源潮也一直都工作刻苦,由于睡眠不足,弦绷得很紧,结果患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挑战

  对于主政者来说,关于自己以及自己这个主政团队被世人议论,是一件很恼人的事情—但你还不能去诉苦、抱怨,更不可能去做“防民之口”的蠢举。

  就在“铁本事件”暂告平息之际,又出了省委组织部长徐国健被“双规”的事情,而事态一时之间还有延续、发展的迹象。关于涉案人数,坊间就流传着好几个版本。江苏省委的一位处长向记者转述了他听到的两种说法,一说在400人以上,另一说约在140人左右,甚至还可能有几个地级市的一、二把手会出问题。而已确定的是,已经有数位厅局级高官落马了。调查仍在进行当中,有媒体则声称“江苏正掀起该省建国以来最大一轮反腐风暴”。

  这对李源潮来说,无疑将面临一场极为“非常”的考验:如何安抚人心、回应民意,重树江苏主政团队廉正形象?之所以说“非常”,因为此次事件已并非三年前南京市政公用局局长朱自强宁波醉酒事件可以归结为仅仅是官员个人素养问题,这已经涉及到一个不小的“块面”、涉及到一地官场整体的纯洁度问题了:一向低调行事的李源潮一反常态,主动改变了上任伊始指示当地媒体尽量淡化对本人及政府报道的做法,频频出现在当地媒体的头版头条:

  6月30日,李率省级机关1000多名新老党员在雨花台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

  7月2日,李在江南剧院观看了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大型话剧《啊!娘亲》;

  7月5日,李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发表保证自身廉洁的公开承诺。

  熟悉李的人士透露,熟悉宣传力量、但一直与媒体保持相当距离的李源潮在此“非常时刻”终于准备借用一下舆论的力量,来整肃江苏官场,以屏除暂时还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的种种官场陋习并压缩不透明的幕后操作。

  之前,自2001年11月以来,李源潮就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方式,在南京(彼时李以省委副书记的身份兼任南京市委书记)以及江苏省各机关推行作风改造工作:2001年11月,在浙江宁波醉酒惹祸的朱自强第一个触了霉头,在2001年12月8日,南京市委召开了局以上干部大会,宣布对朱等五人的撤职处理。李源潮在会上强硬地表示:“今后谁倒南京干部形象的牌子,市委就摘他的牌子。”

  朱自强事件并非偶然,李源潮举一反三,随即在南京推出“万人评议机关”活动。李源潮表示出顽强的意志力,尽管舆论对这项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颇有质疑,但他在努力不使该活动流于形式,力求藉此达到加强公众监督、遏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蔓延的目的—根据这一年的评议结果,南京市委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免去了评议中排序为末位的房地产管理局和市容管理局主事者的职务。

  就任省委书记以后,李继续以其“铁腕治吏”的风格着手整肃江苏官场。2004年1月31日,江苏省召开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大会—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李源潮仅用了10分钟做了一次充满激情的演讲,期间还离开讲稿尖锐批评了一件不良作风的事例。

  李源潮是一位有想法或者可以说“不安分”的官员—江苏省作为中国多少年来数一数二的经济文化大省,李在施政中本可以“萧规曹随”,势必也能坐拥成绩、稳步过渡—但李显然不愿躺在前任的功劳上坐享其成,他有自己的抱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江苏在自己的任内能“与时俱进”。

  抱负

  李源潮的抱负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隐含的命题:在经济转型期间独领风骚的江苏省,在新一轮增长高潮中如何实现更大的突破?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如何顺应经济形态和体制的变化,及时转换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全新形象,提高公信力和领导力?

  早在南京任上,李源潮就试图解开所谓“南京的困惑”—堂堂“六朝古都”,如今既落后于邻省杭州,亦不如本省的苏州、无锡。如何激发南京民间的活力,为创业资本提供一个挥洒自如的制度平台,让古都重振旗鼓、焕发青春?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李提出了“绿色南京”的口号。他的工作有这样两个支点,一是倡导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倡导建立“服务型政府”。在南京形成的这一核心思路,自2002年12月李任江苏省委书记后,被进一步推向整个江苏省。

  李源潮主政江苏一年多后,其战略思路渐渐成形,化为具象的操作模式,概括地说就是:“富民强省”,打造民营江苏。按外界的理解,就是说江苏从此也要走浙江的路了。事实上李源潮明确提出了“学习浙江”的口号。

  对江苏而言,提出“学习浙江”很不容易,这意味着“放下老大哥的架子”,意味着一场区域发展模式转型的大戏即将上演。浙江有“温州模式”,江苏有“苏南模式”,两种模式并存并暗中较量了20余年,今天江苏“易帜”学习浙江,其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苏南模式”固有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管理体制。从长远看,“民营江苏”的题中之意,就是要以市场主导型管理体制取代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政府一方面要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政府还要适时地逐步地淡出市场。

  对此,李源潮一针见血地说:“目前制约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障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最紧迫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制止政府与民争利。

  然而,正当江苏全省上下雄心勃勃拓展全新发展空间渐成气候之时,一场来势凌厉的宏观调控不期而至,而且,第一个拿来“祭刀”的对象正是江苏常州的民营企业“铁本”。“铁本”的坠落因其自身的违法违规,并不在于其作为民营企业参与钢铁行业。然而,此事在江苏商界和官场引发的冲击波无疑是巨大的,对李源潮这位年轻的省委书记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直面

  铁本案实是因地方政府掌控民营企业命运并为其政绩服务而起,很典型地反映了地方的利益取向与中央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政府职能的错位,对市场的参与程度之深,退出难度之大。

  《人民日报》社论称江苏“铁本”事件是一些地方对中央宏观调控“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结果。作为地方主政一把手,非常时刻,李源潮感到了巨大压力。随后,李主持省委省政府全面展开对经济过热的整肃和治理工作。

  2004年4月29日,在向全省领导干部通报查处铁本项目违规建设情况时,李源潮表示铁本的问题出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有责任,作为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要负责任。据记者了解,在此之前,李曾专赴北京就此事向中央作检讨。

  本次整顿中,常州一批官员用自己的乌纱帽为经济过热买了单。不但铁本公司的有关人员被拘捕,8名政府要员也被严厉查处,其中包括常州市委书记。在通常由地方行政首长担负责任的背景下,对地方党委一把手的查处,显示出了铁本事件不同寻常的政治含义。这层含义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社论中得到了彰显:“坚决维护宏观调控政令畅通。”这在以前是极少有的。

  “铁本”事件后,江苏省对这次宏观调控的贯彻是坚决有力的。从2004年4月份开始的固定资产项目清理中,江苏省已有1000多个固定资产项目被列入“停缓建项目”黑名单,另有更多的“续建项目”正在等待审批,它们的生死存亡将由国家发改委来决定。

  学者易宪容撰文指出,铁本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现行的官员考核体系下,官员的政绩就在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当地经济的发展就在于该地一年一度的GDP与财政的增长。要达到该目标就得上企业、上项目。从长期及民众的利益看,这些项目与企业有多少负面影响都不是地方政府考虑的问题。在他看来,如果现行的对地方政府考核标准及政府职能不改变,即使对铁本公司处置看上去会起到杀一儆百之效,但实际上只要这次宏观经济过热整顿之风一过,这种情况又会死灰复燃。

  因此,当下最重要的不单单是处理几个官员、停建几个项目,而是如何来转变政府的职能、如何来划定政府权力的边界。这一点恰恰契合了李源潮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贯理念。

  不论是处理经济过热,还是打造“服务型政府”,李源潮都需要一个稳健、干练、廉正的主政团队去推行。从某种意义上看,南京市到江苏省,李源潮当初着力推动的“整顿吏治”,背后的动因即在于此。

  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查处“铁本”事件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事物亦有另一面,官场和商界都有一些人对宏观调控表示了不理解,少数干部甚至产生了种种迷惘,私下流露出一种情绪:“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为公家做事犯错不值得。”

  2004年7月12日,在国务院召开的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包括江苏海澜集团老总在内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向国务院主要领导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和基层民营企业家的许多意见。他们指出,宏观调控的对象应是过度投资、盲目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不应只是民营企业;而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就是卡民营企业,这不公平。国务院主要领导当即指示,相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如何引导江苏各级官员和企业家正确看待国家宏观调控,继续坚决贯彻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如何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保持江苏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好势头,成了李源潮置身“非常时刻”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课题。主政一方,有必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平衡社会多元利益,在重视经济工作的同时,更要注意“讲政治”,保护并调动政商各界的积极因素。人们发现,在“铁本”事件后,李源潮在多个场合发出声音,主题就是继续鼓励民企的发展。

  2004年6月初,李源潮视察苏州,重点考察了吴江的民营企业、专业市场,太仓港区和沿江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听取基层意见后,李勉励企业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努力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4年7月18日,在江苏省委常委会议上,李源潮要求各级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影响。”“铁本”事件的余波渐趋缓和。江苏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在继续反思、回味和咀嚼,在品尝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种种酸甜苦辣之余,抬望眼,试图酝酿江苏的再度崛起。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从经济风波“铁本”事件中缓过气来,迎头又撞上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政治冲击波。2004年6月5日,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国健被宣布“双规”。在此之前,交通厅长章俊元、宁沪高速公路董事长王文锦、江苏省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董事长李双成、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韩建林已相继被双规。严酷的现实,与李源潮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愿望和努力形成了尖锐的冲突。

  有知情者说,在一次省委书记会议上,各省的“封疆大吏”难得聚到一起,为了图得“半日之闲”,大家无不闭门谢客,暂时中断一切“社交”活动。他们太累了。一种不为公众所知的疲累,不只是体力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可以想像得到,李源潮无疑是这一阵子最劳累的省委书记之一,迄今他仍未走出“非常时刻”。

  主政班子内部出现的腐败分子,官场固有的根深蒂固的陋习,对于李源潮的雄心和抱负,对于他所构思的江苏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双重目标,显然是一份沉重的因袭的重担。他和他的主政团队必须用双肩鼎力抗起这副重担,才能进一步开通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洪流。

  李源潮,走好!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