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专题 > 正文

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思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5:46 人民网

  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思想

  王秀云

  1982年9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在致开幕词时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免费的赚钱岂能错过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上,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①小平同志的这段话,言简意赅,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严正立场,也表明了一位为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老战士对独立自主问题的深沉思索和明智决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②,小平同志的独立自主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今天,认真领会小平同志的独立自主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独立自主的思想,首先体现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的论述上。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在这里,小平同志把现阶段最能表明我国独立自主思想的本质内容揭示出来了,其意义十分深远。我们认为,小平同志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论述独立自主问题,是非常精辟和深刻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判断我们党和国家的路线是不是独立自主的,根本的是要看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有没有一套独特的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理论与实践。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落后就要遭淘汰、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与此同时,旧的冷战虽然结束了,但新的冷战已经开始。新的冷战矛头一个是第三世界,另一个是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国际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我们的独立、主权和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尽快地发展起来,首先是发展经济。正像小平同志所说:“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④这也要求我们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社会主义与发展统一起来,靠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用发展来巩固中国的社会主义。所以,小平同志认为,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坚持独立自主,而且也只有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坚持独立自主。“否则,只能是看着美国人的脸色行事,看着发达国家脸色行事,或者看着苏联人的脸色行事,那还有什么独立性啊!”⑤这也就是说,如果不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不能使自己的国家尽快地发展起来,不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既顶不住西方的制裁,也经受不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波,就可能“西化”或“民主社会主义化”,就会成为西方的附庸,也就谈不上对外关系的独立自主。

  为了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在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始终注意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国经验。小平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体系,不是僵化的教条,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决不能用理论来裁剪现实,不能从本本出发,拘泥于书本上的公式,而必须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小平同志反反复复强调“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⑥,不止一次地指出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决不能搞“凡是”,搞迷信。他鲜明地提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⑦因此小平同志不断地强调,决不能固守一成不变的框框,要突破过去满脑袋的框框,一定不要提倡本本,“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⑧,“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⑨

  小平同志指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可以而且应当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无论是革命或建设,都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同样,我们也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在1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了这一思想。80年代中期以前,小平同志更多地强调不要照搬苏联模式。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东欧改革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平同志在指出不要照搬苏联模式的同时,也强调不要照搬西方模式。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说,小平同志的独立自主思想在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得到了充分展开。小平同志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⑩。只有首先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其另一面即什么不是社会主义),才谈得上怎样搞社会主义。对此,小平同志另有一段非常深刻、十分精彩的讲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又叫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要物质的极大丰富,难道一个贫穷的社会能够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就是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资产阶级,因为我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当然分配中还会有差别,但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出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在对社会主义作这样的理解下面,我们寻找自己应该走的道路。”(11) (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二

  自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对外实行开放的战略决策以来,对外关系在我们国家整个事业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处理好对外关系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影响越来越大。15年来,世界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旧的格局瓦解,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怎样把握住对外关系的正确方向,如何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小平同志在主张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坚持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申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并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发展了这一思想,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并行不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功。

  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外政策的独立自主,小平同志的解释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支,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12)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13)“我们不能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14)

  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对中国极为重要。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中国是个穷国,为什么能够在世界的多极格局中占有一极的地位?就是因为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有中美苏‘大三角’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15)小平同志认为,由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重了我们国家的政治分量。这个政策很见效,我们要坚持到底。同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这个国家发展起来了,成为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值得信任的国家,更加有利于我们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为什么能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小平同志论述,首先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一九四九年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16)其次,在于中国人民有一种民族自强心理。中国人民特别珍视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9年中,中国一直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凌辱和分割状态下,根本没有独立自主可言。为了国家的独立,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坚持不懈艰苦卓绝的抗争。中国人民的这种民族自强精神,不仅载入了史册典籍,同时也潜入社会意识和民族传统,世代相传。这种民族自强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心理的对外方针和原则。小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还可以加上一点,外国的侵略、威胁,会激发起中国人民团结、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热情”(17)。1989年,在谈到结束严峻的中美关系要由美国采取主动时,小平同志又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要中国来乞求,办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中国任何一个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都会垮台的,中国人民不会原谅的。”(18)最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是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独立自主不仅植根于中国大地,它也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的。

  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建立前就确定了的。毛泽东曾庄严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新中国刚建立时,虽然曾经由于当时特殊的国际局势,我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独立自主的方针。不管是斯大林,还是别的苏联领导人,凡是提出与中国的主权、独立相悖的建议,我们都一概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多年来,我们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我们的一切对外行动都是出自我们独立自主的决定,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每个重大问题的是非曲直确定自己的立场的,当然,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路线的具体内容是有调整的,是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的。

  8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面对新的时代条件,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调整,转变了“一条线”战略,从而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创造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外部环境。

  80年代末期,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西方对我国制裁的复杂局面,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概和明察秋毫的真知灼见,引导中国外交在复杂的环境中处于一种比较主动的地位,大大丰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不仅在国际形势发生惊涛骇浪的时候为我国外交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今后的外交工作奠定了战略和策略的、思想和理论的基础。小平同志的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

  第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独立自主的形象。“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

  第二,决不允许任何人干涉中国的内政。面对1989年6月4日以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制裁,小平同志指出:“世界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中国人民不怕孤立,不信邪。”(20)“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21)中国不会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顶住,决不会让步。

  第三,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和利益出发。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22)

  第四,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小平同志多次论及国权与国格的问题,强调“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23),“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24)

  第五,决不当头,不要把目标引到自己身上。东欧剧变尤其是苏联解体后,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及时提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25)与此相关,小平同志提出一系列极为深刻的见解和高瞻远瞩的主张,如“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26)“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27)“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28)“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29)

  第六,“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30)。在国内问题上,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不争论原则。在国际问题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特别是针对苏东剧变,有些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我们不同的情况,小平同志也提出了“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31),“朋友还要交,但心中要有数。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32)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33),而是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准则。“别国的社会制度如何我们管不了”(34),我们要“少管别人的事”(35),“要坚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36),“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 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37)“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38)

  第七,对国际形势变化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后来又提出要韬光养晦,善于藏拙。“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矛盾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39)

  第八,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是真正的大事。切不可把世界搞成乱哄哄的局面。一个稳定的中国,一个稳定的世界,不但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包括符合美国的利益。

  第九,要集中批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趾高气扬的时候,小平同志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它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要集中批判。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后,小平同志说,美国得分不多,得分最多的是别人。美国又面临两大对手,即西方的矛盾刚刚露头,还要深入发展,日本敢向美国说:“不”,德国也敢向美国说“不”,很值得注意。东欧剧变后,小平同志跟美国人说,“不要高兴得太早,问题还复杂得很。”(40)

  第十,美国不应当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中国威胁不了美国。“中国是真正的受害者。中国没有做任何一件对不起美国的事”(41),“没有做任何一件伤害美国的事。”(42)

  第十一,寻求解决国际争端的新办法。对与邻国间的争议问题,如领土问题,有的要采取一揽子解决,双方相互让步,各自说服自己的人民,“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43)。有的领土主权问题,要想出新的解决办法,如搁置主权,先共同开发,有的则可以留给下一代,让他们去想解决办法。对过去与苏东的争论一风吹,“好的时期记住,坏的时期忘掉”(44),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一切向前看。

  第十二,用爱国主义把全体中国人民凝聚起来。小平同志说:“如果搞得乱七八糟、一盘散沙,还有什么希望?过去帝国主义欺负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一盘散沙?”(45)“中国分散开来,力量不大,集合起来力量就大了”(46)。小平同志庄严指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47)“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48)

  三

  邓小平独立自主外交思想,不仅是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继承,而且是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的过程中,遇到欧洲各国包括俄国所没有的特殊而困难的任务,他根据中国国情,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思想,把他们关于独立自主的原则指示赋予中国特色并具体化,突出而完整地提出独立自主思想。毛泽东把独立自主思想推及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上升为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他的全部思想。概括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内容,可以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一国范围内(主要指在革命过程中),处理国内各阶级、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独立自主。这也就是毛泽东所强调的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49)。

  (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处理党与党之间、党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时,要坚持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独立自主。“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必须联合,同时必须保持各自的独立。历史的经验证明,如果不把这两个方面正确地统一起来,而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不犯错误。”(50)

  (三)在国际事务中,处理各国之间,包括相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时,要坚持各民族国家的独立自主,决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损害别国的主权和独立,干涉别国内政。正是在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54年中国提出了后来被国际社会广泛赞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要把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五)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问题上,要独立自主地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不照抄本本,不照搬外国模式,不把外国经验绝对化。

  必须指出,毛泽东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要重新闭关锁国。综观毛泽东一生的理论与实践,应当说他还是主张对外开放的。当然,由于当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毛泽东主张的对外开放,理论上还不够完善,实践上也受到诸多制约和局限。因此,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必然带有他那个时代的烙印。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千方百计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对中国政治上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经济上实行全面的封锁和禁运,军事上实行包围和武装威胁。在这种严酷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刚刚获得民族独立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当然对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十分敏感,当然要坚决反对任何企图借外援之名侵犯中国权益和政治独立的言行。毛泽东同志主张要学习外国的好经验,要尽量多地争取国际援助,但绝不允许干涉中国内政。有时他对后者的强调甚至过了头,这多少也导致他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特别是在他的晚年,对独立自主问题的看法,往往偏离了辩证法,在实际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开放。

  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独立自主思想,以新的内容丰富了这一思想。小平同志更加强调勇于实践,突破框框,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不搞争论。由于所处时代条件的不同,与毛泽东同志相比,可以说,小平同志更主张在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更强调“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51),并纠正了毛泽东时代在独立自主问题上的一些传统观念和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小平同志更注重务实外交,主张“多做实事,少说空话”(52),讲求实效。小平同志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53),“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的承认的。”(54)“现在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了”,“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55)“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56)小平同志认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57)。所以他更强调经济外交,并且在近几年的外交实践中,把它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小平同志坚持外交的原则性,同时很注意外交的灵活性。他注重为国际争端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58),并亲手解决了许多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如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了香港、澳门等问题)。应当说,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难度要更大一些,效果也更显著一些。它已经并将会不断拓宽我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天地,因而,活动空间更广阔,回旋余地更大,使外交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小平同志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注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1—372页。

  ②③④⑤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1、311、356、3ll、19l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3页。

  ⑧⑨(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0、382、223、254—255、162、57、156、311、289、329、332、323、320、329、359、330、345、311、363、363、260、320、321、353、353、320、168、360、358、353、359、353、354、360、331、350、19—20、271、197、358、346、321:202、295、94页。

  (52)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0页。

  (53)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956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54)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9页。

  (55)(56)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8、356页。

  (57)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4页。

  (58)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9页。

  (作者单位 国家教委)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巡礼》人民出版社1995年月4版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