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昌黎不法商贩用腐败鸡内脏做食用油(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22:14 CCTV《焦点访谈》 | |||||||||
“精炼油”是这样炼成的 生产食用油的商贩 河北省昌黎县龙家店镇南各庄村一些不法商贩用腐烂变质的鸡内脏熬制食用油,并且这个村里绝大部分作坊都是证照齐全的,8月6日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揭开了这个秘密。 主持人:刚才这组画面是前不久记者在河北省昌黎县龙家店镇南各庄村拍到的。你能猜到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在加工一种食用的所谓的精炼油,那么这种所谓的精炼油是用什么炼的?又是怎么炼出来呢?
解说:这里是河北省昌黎县昌黎县龙家店镇南各庄村,猛一看,这个村与河北平原上的其他村庄没有什么区别,可一进村,空气中就弥漫着浓重的酸臭味,村中到处堆放着黑乎乎的油桶,很多村民家都立着这样的烟筒。看到这个烟筒正冒着黑烟,记者走进这户人家去看看究竟。一进门就看见一些人正在两口大锅里熬着什么东西。 记者:拿锅熬啥呢? 工人:油。 记者:那锅里不是水吗?那锅里是不是水? 工人:油,那是油。 记者:是油啊? 工人:对。 记者:什么油啊? 工人:鸡油。 解说:原来记者刚才在村里看到的烟囱里冒得的黑烟就是熬鸡油排放的。这家的老板显然是把记者当成了来买油的,急忙上前兜揽生意。 老板:看看吧,我拧开。 记者:这是啥油啊? 老板:这个也是鸡油。 记者:鸡油啊? 解说:村民们把这种油称作为精炼油,说可以直接食用,可是一闻之下,这种油散发出来的酸腐气味实在让人恶心,而且整个炼油的环境实在是不像是在加工食品,甚至连笤帚都成为了加工工具。《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形状异常的食品,可是这里显然根本达不到标准。不仅是环境根本不具备加工食品的要求,连炼油的原料看上去也让人实在是放心不下。这就是炼油的原料,这是鸡的内脏,这是鸡的碎脂肪。 工人:这是鸡场子。 记者:这是塑料布。 工人:塑料布得捞出来。 解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以保证原料来源的新鲜、洁净和无疫病。这里的炼油点却没有一家能够拿出这些原料的检验合格证明。天气酷热难耐,这些内脏和脂肪装在这样肮脏的塑料袋里,露天堆在烈日下,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 记者:这油什么时候炼啊? 老板:这个到明天炼,明天炼,连着炼三天。 记者:这点能出多少油啊? 老板:这点能出五六十桶。 记者:五六十桶?你这个进的货挺洋,放塑料袋里裹着呢,从哪儿进的? 老板:也是东北。 解说:据这些村民介绍,他们炼油用的鸡内脏和脂肪是从全国各地收购来的,经过长途运输有的已经腐烂变质,唯一的处理方式就是在这种大池子里浸泡。仔细一看,池子里边不仅有鸡的内脏,还有肮脏的塑料布和各种垃圾。 解说:(鸡)的屎都不弄出来是吧,肠子里的(鸡)屎也不弄出来是吧? 老板:熬的时候就沉底,变渣子了就沉底了,你让它浮起来也不会起来。 记者:油就下来了? 老板:搅合搅合,油在上头,带肠子的它就沉底了。 记者:(鸡)屎都沉下去了? 老板:沉底了,那个底给人家做饲料去了。 记者:都是没清理的。 老板:对。 记者:一熬油,(鸡)屎到下面油在上面了? 老板:(鸡)屎到下面沉底了。 记者:不干净不坏了吗? 老板:坏不了。 解说:记者又来到了第二家炼油点,和上家一样,这家炼油点也是以鸡的内脏和碎脂肪为原料来炼油。在这里苍蝇在四处飞舞,空气中弥漫着酸臭的气味令人作呕,而这里的村民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他们每天都是干得热火朝天。 记者:你这儿咋炼啊? 老板:我这儿水洗,水洗完了以后,炼完了以后就沉淀。 解说:南各庄的这些炼油点炼油的方法基本一样,先是浸泡混杂着垃圾杂物的原材料浸泡之后将鸡的内脏和碎脂肪捞出来倒进铁锅里进行高温煮熬,时不不时把能看到的大片的塑料布捞出来,锅里面带着粪便杂物的内脏和脂肪一直加热到熔化状态,熔化后的油通过这个漏斗流到另外一个水泥池子里,冷却、沉淀。 老板:你不沉淀炼的油没有人要,为啥我这油这么亮啊?油渣全部沉淀,最低得四个小时。 解说:经过沉淀,鸡粪等杂物不见了,所谓的精炼油从外观上看来竟然也和正常的食用油差不多,很难分辨。这种所谓的精炼油经过加工之后,就要装进门口的那些黑乎乎的油桶里准备出售了,最后还得有一道工序,就是要把活碱水放在油桶中,老板说这是为了综合这种所谓的精炼油的酸价,防止在炼好后很快腐化变臭,原形毕露。 老板:还得加点碱沫。 记者:加点碱沫把酸价给降下来? 老板:对,放碱洗。 解说:在炼好的所谓食用油里添加火碱,这些加工户还振振有辞。这样的原料,这样的加工环境,这样的包装,这样的添了料的所谓的精炼油,就作为食用油流向了市场。 老板:就食用了。 记者:就直接食用了? 老板:饭店炒菜就用这个油。 记者:炒菜,上饭店里了。 老板:炒菜,炸油饼,炸糕点,全用这个油。 解说:南各庄并不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离昌黎县城只有几十里地,离龙家店镇政府也仅有两三公里的路程。而在南各庄村这样的炼油点大概有近20家,每天都这样大张旗鼓地生产,难道当地的有关部门就一无所知吗? 记者:那你这里办营业执照了吗? 老板:都得办。 记者:你有营业执照吗? 老板:有营业执照,工商税务执照都有。 记者:都有啊? 老板:对,卫生许可证都得有。 记者:拿给我们看看。 老板:营业执照今年重新换去了,验执照,重新换。 解说:虽然记者没能看到工商税务等相关证照,但是这个老板信誓旦旦地说,他们这个村里绝大部分作坊都是证照齐全的。就算证照齐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产食用油,作为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又是怎么进行监管的呢? 记者:质监局? 老板:质监局他们也不管,就是卫生防疫,一年要几百块钱,税务部门一千块钱,工商部门一千块钱。 记者:卫生防疫是村子里的还是县里的? 老板:县里的。 记者:他来人? 老板:来人。 记者:来人把你的样品拿去化验吗? 老板:化验。 记者:化验要交多少钱啊? 老板:反正是一年,按一个季度四百多块钱。 解说:一位炼油点的老板给我们拿出了一张食品卫生评价报告单。 老板:昌黎县的。 记者:昌黎县卫生防疫站。 老板:检验报告嘛,这不是。 记者:你这厂叫兴达啊? 老板:对。 记者:兴达,兴旺发达。昌黎县卫生防疫站。 老板:对。 记者:酸价一点五。 老板:都能直接使用,都是这么好的油。 记者:都能直接使用? 老板:都能直接使用。 解说:在这张题为昌黎县卫生防疫站卫生食品卫生评价报告单上,记者看到上面写着符合卫生标准。 老板:啥手续都有,我们是正规厂。我们都干了二十多年了。 解说:记者目睹了这种极其恶劣的生产环境,这样生产出来的所谓的精炼油,实在无法和检验合格报告单联系起来。对于这样的原料,这样的加工环境,有关专家认为,通过这种方式炼出来的油,根本就不能称为食用油,尤其是混杂有内脏的鸡脂肪,如果不把内脏和脂肪剥离,一起放进行锅里煮熬,其中的淋巴腺体里的有害物质会融入油质中危害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食用油脂专家 任发政:生产环节和原料没有保证,这样生产的产品像有的酸败的低分子的酸、醛等等;另外由原料混入的一些病菌,由原料混入的杂质,这些都会存在于原料中,都会存在于油脂当中,流入市场也是非常危险的。 解说:可是有了这张不知真假的报告单,这里的一家家加工作坊,就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生产了。别看这些加工点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每天一家的产量还真不少。 记者:这一天能出多少油? 老板:我一天炼七八吨没问题。 记者:七八吨。 解说:就这样,这种所谓的“精炼油”,就堂而皇之成为了食用油,尽管没有任何商标和品牌,包装也只是这样黑乎乎的大油桶,据这些村民讲,这种油的销路一直不错。不仅卖给当地,其他省市也有固定的客户。 记者:你这油往哪儿走? 老板:天津、唐山。天津那儿用得多。 老板:广州的客户都过来。 记者:广州的? 老板:对。 老板:一般都是往南方走。 主持人: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比如《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等。只有这些法律法规得到严格遵守,才能有效制止和打击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有损食品安全的行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到侵害。目前,国家正在加大整治食品安全的力度,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像节目中披露的这种“精炼油”,有关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