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举行首飞仪式(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04:03 信息时报 | |||||||||
机师将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指定的停机坪上,首航顺利完成。 救助船只 海上搜救 昨天,交通部南海第一飞行队成立暨首飞仪式在湛江举行。据了解,这是继交通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成立之后交通部所属的第三支海上救助飞行队。它标志着我国北海、东海、南海海域的海空立体救助体系初具规模。 据介绍,南中国海有35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域的3/4,同时又是世界著名的台风区,每年有几十万艘海船进出,海上救助任务十分繁重。在昨天之前,在南海海域发生严重
据了解,本月18日福建厦门将成立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我国沿海地区的救助飞行队将从原来的两支增至4支。 首航体验 早上9:30检查 据介绍,由于救助的需要,该机进行了改装,加上了可下放91米缆绳救人的绞车,此外还配备了软梯等救助物资。据机师介绍,平时他们出去执行任务一般是4名机组人员,包括两名机师、一名绞车手和一名救生员。遇上特殊情况,会由机师先把遇难人员用飞机送返安全地,一次最多可以载13名遇难人员和空勤人员。在机械师和机师的反复检查后,飞机准备起飞。 早上9:45起飞 记者登上了这只即将首航的“大蜻蜓”里面,扣好腰肩上的安全带。机械师正紧张地给飞机的电瓶充足电——据说只要充足电,再加上飞机本身自带的电瓶,飞机可以连续工作半个月不需要充电。机组人员各就各位,机长机师在测试仪表,绞车手也扣好安全带在机舱旁蹲好。 早上9:50搜救 机械师做了一个起飞的手势后,“大蜻蜓”开始平稳地离地飞行。随后,飞机离开地面在空中200~300米的空中盘旋飞行,然后绕到海面上。经过一番搜索,机上的搜救人员终于发现了需要他们配合搜救的标有“中国救助”字样的救助船只。 在距离“搜救目标”大约100米的上空,机师将飞机平稳地定在空中,绞车手从机舱中观察外面的情况,然后打开机舱门,随即站起来启动绞车。当缆绳刚好落到机舱地面的时候,绞车手先停止了继续放升的操作,转而把缆绳麻利地套好身上的环,并松开原本把他固定在飞机上的安全带。然后绞车手利用缆绳上的控制器,慢慢地把自己往下放。在空中停留了几分钟后,绞车手才把自己重新吊回机舱,整个过程干净利索。后来,绞车手告诉记者,别看刚才那几下好像不是很高难度,但要做得好,要平稳下放缆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遇到真正执行任务的时候,下放缆绳把遇难者救上飞机是关键的一环,所以他们平时都会很认真练习。 早上10:00返航 在飞行任务和搜救任务都顺利完成后,机师将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指定的停机坪上,首航顺利完成了。机师告诉记者,驾驶这种中型机即使遇到8级风力的大风也能照常飞行。虽然只有短短的10分钟,但却包含了机组人员多年辛勤训练的汗水。 EC-155B直升飞机价值7000万元人民币,属于中型运输机。外漆主要由红白蓝三种颜色组成,上面还有“中国海上救助”字样。飞机全长12.709米,高4.352米,螺旋桨直径12.60米,最大载重量为1000公斤,时速可达到每小时315公里,可持续飞行3小时20分,最大升限为6000米,搜救半径可达到480公里。 本报记者 幸琦昕 通讯员 霍福廷 李文 周万里 潘永德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朱元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