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表弟忆小平:永远不要向党和人民伸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17:19 新华网 | |||||||||
新华网成都8月11日电 题:“永远不要向党和人民伸手”——邓小平表弟淡文全的回忆 新华社记者 冯昌勇 记者在广安牌坊村见到邓小平的表弟淡文全时,他正在后院与几位伙计削南瓜,接待来自乐山市的几位游客。
今年68岁的淡文全一家六口人都在当地务农。2003年,淡文全同子女一道办起了“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在他的“淡氏农家菜”正门边上,贴着“贷款致富户”的牌子。 “采访我没问题,但你们今天中午要在这里尝尝农家菜,顺便照顾我的生意。”淡文全一开口就道出了他的生意经。 淡文全说:“我父亲淡以兴是小平的亲舅舅,而且小时候同小平是玩伴。小平后来力所能及地给了他生活关照,还两次请他去北京玩过。由于这层关系,加上我现在是村里相对困难的地道农民,许多人都没法理解,反而怀疑我从小平表兄那里得了什么其他好处。” “其实小平对我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除了父亲在世时,小平表兄对他生活适当关照外,我们从小平那里得到的最重要的财富是:‘永远不要向党和人民伸手’、‘做一名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这些话。”淡文全对记者说。 淡文全说:“我们一家几代人都是自力更生的农民。小平在世时,虽然当的‘官’很大,但他光明磊落,一生为党和人民着想,为全国人民操劳。作为他的亲戚,我们哪还能去给他添麻烦?平常,我也是像小平要求我们那样教育自己的子女。” 淡文全的4个子女中,儿子应聘到协兴镇机关任普通的工作人员;大女儿原来在广安丝绸厂上班,几年前工厂破产了,下岗后自己开了个照相馆;另外两个女儿与他一道开“农家乐”。 淡文全回忆说,小平上个世纪50年代在西南局当书记时,两位堂兄听说表哥在重庆“当了大官”,就跑去找他要点事做。小平当时回答我堂兄们说:“共产党是不兴当官的,我这个书记是为人民服务的,每个月只有二、三十块钱,怕养不活你们哟。”两位堂兄一听,觉得这位表兄“不近人情”,只好回来务农了。 “其实小平表兄是很讲人情的,只不过他的人情‘化’(包含)在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中。”淡文全说。 淡文全说,小平表兄与父亲的感情是深厚的,不夹杂任何世俗的客套,两人彼此无私,相互支助。父亲只比小平大2岁,两人虽说是两辈人,可在一起更像志趣相投的伙伴。父亲大一些,处处护着小平;而小平机智胆大,有了事也总是共同承担。小平考留法预备学校时,淡家拿出家中的现大洋,又卖掉了许多田产,帮小平凑入校和留法的费用。后来小平二弟邓垦受救国思想影响,毅然出走参加革命,父亲又卖掉田产对邓垦表兄进行资助。 “这些小平一直是记在心里的。”淡文全说,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小平到北京工作后,就陆续给父亲寄回钱物来,5元、10元、15元不等,每次还要附一封信回来,“要求父亲做一名普通农民,有困难就给他写信,不找党和政府、不向党和人民开口。”父亲每次也必定回信,就是在“文革”期间都没有断过。 “最让父亲难忘的是1969年前后小平的那次汇款。那时父亲从小平子女信中得知小平‘被打倒了’,很担心小平的安危,便写了封信去,没想到一个月后,小平寄了40元钱来。后来,父亲才知道,小平那时正在江西参加劳动。” 淡文全说,1977年前后,家里非常困难,但时常有惊喜,那就是陆续收到从北京寄来的衣物,有时也会收到一些汇款,署名卓琳。大家知道是小平寄的,非常高兴。 淡文全说,1978年8月末,父亲又收到小平表兄寄来的生活补贴费,但未收到信,父亲取钱后想等收到来信后再给表兄写回信,不料9月中旬就收到了小平和卓琳的来信:“幺舅舅,八月份生活补助费10元已于八月七、八号寄出,忘了给你写信告诉你了,不知你收到没有。现在又寄去九月份生活补助费10元,望收……” 几十年间,邓小平和卓琳一直没有忘记故乡和亲人,都按时给淡文全的父亲寄生活补贴和写信,直到1989年淡文全的父亲去世。 “父亲给我讲得最多的是他在成都见小平时,小平对我们家的告诫。”淡文全说,1986年2月,父亲和母亲到成都见到了小平。回来的时候,老人家心情格外好,他说:“我在成都见到小平了!我拉着小平的手高兴地说‘你可好?’小平亲热地说:‘好好!幺舅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一直关心你的卓琳。’小平一家人和我们说了许多话,回忆了往事。最后,小平、卓琳关切地说:‘要教育好孩子,不要好逸恶劳,要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哟!’” 淡文全最后说:“其实,说我没从小平那里得到好处是不对的。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让全中国人民走上了致富道路,我和我的乡邻也与全国人民一道开始走上富裕之路。” 淡文全同子女一道开的“农家乐”和“农家客栈”,“生意好的时候,每月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他说。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