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人民深情亿小平:取消食堂 为村民打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5日05:40 北京晨报 | |||||||||
经典见证 他对我们顺义,还真了解 口述人:彭兴远(原顺义团县委书记)
口述时间:2004年8月3日 口述地点:顺义彭兴远家中 见证背景: 1961年3月,邓小平率工作组到北京顺义等县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彭兴远曾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 “小平重点问我农业情况” 我记得那天早晨忽然接到通知,小平同志要来我们这儿视察工作,马上就到,让我去火车站迎接。到了火车站,上了小平同志的专列,交谈中我发现,别看小平同志处理的事情那么多,可他对我们顺义,还真了解。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大理石厂的情况怎么样?”我于是实话实说,坦言自己对工业的情况不太了解。小平同志于是问我对什么情况比较了解,我说对农村情况还比较清楚,小平就开始重点问我农业的情况。他问我农业生产怎么样,产量是怎么搞上去的。我都一一做了汇报。 “小平回去后,大食堂就取消了” 小平同志接下来问我,“吃食堂怎么样?”我一听心里着了急,那时候农村生产队搞大食堂,家家户户不开伙,已经搞了一两年了。群众对吃食堂有点意见,但谁都不敢说,因为那时候要是反对吃食堂,就算是搞资本主义。当时一听小平同志问我,我心里特别犹豫,该怎么说呢?小平同志好像看出了我的顾虑,他安慰我,“没关系,是怎么回事儿就怎么回事儿,你实话实说。”看着小平同志亲切的笑容,我就把群众的具体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了出来:“家家户户不开伙,家里就没有泔水,喂猪就全得用粮食。原来用自家泔水的时候,一年用不了多少粮食就能喂2至3头猪,现在没有泔水了,用粮食就不合算,村里养猪的就少了。”听了我的话,小平同志连连点头:“你说的有道理。”听到这句话,我一颗悬着的心可算是放下了。后来,小平同志回去两个多月后,食堂就取消了。 他为俺们打机井 口述人:王海(原顺义县芦正卷村生产大队队长) 口述时间:2004年8月3日 口述地点:芦正卷村机井旁 见证背景: 邓小平在北京顺义调查时,王海也曾向他汇报过工作。 “打就打机井!” 俺当年是村生产大队队长。有一天,中央工作组下派的老周告诉俺,老王呀,你明天别出门,有领导来视察。 第二天,在俺们村的一个农庄里,俺一看对面来的领导,这不是小平同志嘛。小平同志让俺给他汇报一下俺们村的工作情况。俺汇报了一个多钟头后,小平同志想出去看看,俺就陪着他一块儿出去。 门口正好是食堂,小平同志一出门,正好看见一个老农满头大汗地用一个小推车往食堂推水,小平同志走过去,看见车上的两个大桶,桶里盛着浑浊的“黄泥汤”。俺赶紧解释,俺们村只有一口井,离食堂有一里多地,吃水就得靠小车推。小平同志皱了皱眉头,“你们吃水可真难呀!”推车的老农说:“这还不算难,过几天一种白薯,村里这口井也干了,要吃水就得到5里以外的牦牛河去挑,那才叫难呢!”小平同志一听这话,立即问身边的老周,打一口井得用多少钱。老周说:“要是打机井,就贵点。”“打就打机井!”小平同志说。他又去其他的地方转了转,最后在田里的一处高地站住,拿拐棍杵了杵地面,说:“这里也可以打井嘛!” “水喝起来特别甜” 没过几天,中央工作组老周乐颠颠地告诉俺们:“老王呀,你大喜,小平同志要给村里打井啦。”紧接着,密云水库打井队就到了村里,花了半年多时间,给村里南边和西边打了两口井。其中有一口井,就是在当年小平同志用拐棍点过的地方打出来的,水质特别好,喝起来特别甜,俺们就管它叫一号井。多年之后,卓琳同志还特意回来探望过俺们。晨报记者 代小琳 开始在中央独当一面 建国初期,邓小平主要从事了这样几项工作:他进军大西南,组政大西南,出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后又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这一时期,他对于西南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管工作:迅速得到中央认可 1952年之后,邓小平从西南调到北京,主持中央财政工作,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很大贡献。从这时候开始,他从地方进入中央,主管全国的经济工作。1956年之后,邓小平出任党的总书记,处理千头万绪的中央工作,开始在党中央独当一面。他的工作才能迅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可。 7000人大会:支持中央方针 在大跃进之后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邓小平为纠正大跃进错误和克服经济困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入农村、城市,广泛调查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中央想办法,处理困难情况。在7000人大会上,邓小平主张支持中央的方针,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晨报记者 代小琳 记者手记 村民心中有杆秤 顺义农民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农民心中真实的邓小平。 如今七八十岁的老农乐呵呵地回忆40多年前小平考察时的情景时。当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真让人感动,那么大的干部,一点架子都没有,对俺们农民还特别客气。你说什么他也不着急,也不打断你的话,即使你说的不好他也让你踏踏实实地说下去。” 直到今天,老农们还都感慨万千。 而最让顺义农民感动的是,小平同志给他们打的机井,“小平同志真是给俺们实实在在地办了好事儿。” 农民们不会多说什么,所有的感激全都在心里。当地人讲,在“文革”批判邓小平的时候,芦正卷村的村民们怎么都动员不起来,因为村民们心中有杆秤,“小平同志给俺们办了好事儿,小平同志是好干部。”晨报记者 代小琳 经典花絮 视察茅台酒家乡 1958年11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来到贵州视察工作。在听取贵州省委汇报、视察了贵阳的建设后,小平同志提出要到遵义看看。 视察遵义:讲述当年情景 贵州省委书记周林说:“从贵阳去遵义没有铁路,公路也不好,路窄坡陡,总书记是不是能改到别的地市去视察﹖”小平同志的回答很干脆:“去遵义。” 一到遵义,邓小平不顾旅途劳累,立即去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看到会址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小平同志显得很兴奋。他不停地向随行人员讲述当年的情景,遵义会议在哪个房间里开的,自己坐在什么位置…… 吃晚饭的时候,周林端起酒杯说:“总书记一路劳顿,来到茅台的故乡,我们喝茅台吧。” 小平同志说:“要得。”随即仰首干了一杯。 听取汇报:问题提得很细 第二天调查过后,晚上,邓小平同志听取地方干部的汇报。小平同志一边听汇报,一边提问题。所提问题大多与白天的调查有关。人民公社化后社员的生活单调贫乏,千篇一律,而且还十分困难。小平同志从实际出发,对集体食堂和群众吃饭问题谈得最多: “现在办集体食堂是做啥吃啥,可不可以有点个人机动﹖各人口味不同,自己加点咸菜、泡菜、腊肉可不可以﹖有了集体食堂,是不是还要各家的锅灶﹖建新房是不是还要每家建灶房﹖各家的泡菜罐子还要吗﹖每个人都愿到集体食堂吃饭吗﹖现在穷,这样办,将来呢﹖共产主义是越搞越简单,还是越搞越复杂﹖是生活越搞越单调,还是越搞越丰富﹖共产主义是要把大家搞成一个口味,还是允许各人有各人的口味﹖穿衣服也一样,穿鞋也是一样?”邓小平的问题提得很细。 当汇报到遵义的经济发展时,小平同志接过话说:“发展名优酒就是你们遵义经济优势之一,首先应大力发展茅台酒的生产,适应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不能千篇一律搞农业,茅台酒就是你们的优势啊。”晨报记者 王大鹏/整理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