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人物系列之陈胜(上)-诛暴秦“隐王”一马当先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6:51 郑州晚报 |
晚报记者 游晓鹏 公元前209年7月,一个一无所有的登封农民在安徽宿县的滂沱大雨中,毅然决然地喊出了一句令古今无数文人墨客都为之输尽风骚的豪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言不着雕饰,却掩饰不住激越与自信的口吻,道理无须破解,就能释放出最强烈的震撼与煽动力。这一声呐喊,换来的不仅是被逼上绝路的900名戍边雇农的孤注一掷,还鼓舞了无数像他们一 样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在自那以后的千百年来向着权力的巅峰不断地发起冲击,这其中有耕奴石勒,赌徒刘裕,盐贩黄巢,乞丐朱元璋,还有驿卒李自成和农村教师洪秀全。登封阳城人陈胜,在这群说小也不小的人物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最特殊的,他是鲁迅所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没有项羽力拔山兮的霸气,也没有刘邦市井之徒的油滑机灵,却有着中国农民所独有的勇气与果敢。尽管凭着这份勇气,他还不足以取代权力的巅峰,直至最后兵败身死,但从项羽的叔父项梁欣然领受他的册封,到汉高祖时被追封为隐王,再到太史公破体例以世家记之,都可以看出陈胜所受到的尊重与敬仰。 有鸿鹄之志的雇农 陈胜的老家是战国末年的阳城,在今天的登封市东南,那里是颍河与五渡河的交汇处。《史记》记载:“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他家境贫寒,没有地,年轻时不得不做了雇农。由于秦朝的赋税和徭役相当繁重,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陈胜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心里暗暗积攒着对秦朝暴政的仇恨。 这一天,雇农们正在烈日下埋头干活,突然一个人说:“将来有人富贵了,可别忘了大伙儿呀!”大家抬起头,发现说话的是陈胜,不禁哑然失笑:“你连地都没有,怎么富贵呀!”陈胜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没上过学,但他面对嘲笑却作出了精辟的回答,这句话在以后也成为有先见之明者驳斥庸人质疑的口头禅。自古英雄出少年,他的过人胆识在这时已经开始显现。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在酷暑中沿海巡游,死在途中,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诏书,立嬴政的小儿子胡亥为皇帝。胡亥继续横征暴敛,手段残酷不在其父之下,逐渐把百姓逼到了承受的极限。这一年恰逢天旱收成不好,尽管颍河两岸土地肥沃,百姓们还是交不出足够的粮食抵税,按照秦国法律就得服徭役代替。第二年的7月,包括陈胜和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吴广在内的900名穷苦农民,被两名军官押着,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边地。 离别家乡是一件痛苦的事,并且朝廷的徭役没个尽头,能不能活着回来人们心里都没底。陈胜和乡亲们最后望了一眼登封的山山水水,含着泪就出发了。据说,陈胜和吴广都长得十分魁梧,便被选做屯长,带着大家赶路。他们没有车也没有马,就靠两只脚板,速度本来就不快。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的时候,又遇上了连绵阴雨,道路被阻。等到雨停了,人们发现再怎么赶也不可能按时到达渔阳了。 按照秦朝法律,延误了日子,所有人都要被杀头。陈胜思前想后,作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夜里他偷偷地和吴广商量,现在逃跑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何不干一番大事业?他说:“我听说现在的皇帝是嬴政的小儿子,本不应当继位,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非常贤德,却被二世皇帝杀害了。项燕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也很受人爱戴。现在老百姓并不知道这两个人究竟是生是死,我们何不以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 鱼腹与篝火巧说话 陈胜的果敢,就在大泽乡雨夜这一决断。后来,名义上他能够号令南北义军共同讨伐秦国,也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举起反秦大旗的功劳。在此之前,汉高祖刘邦也有机会最早起事。公元前212年,作为泗水亭长的他奉命押送一批犯人从沛县到骊山修皇陵,半道上囚犯们逃跑了快一半。刘邦所遇的情势与陈胜极相似,渎职与逃跑都是死罪,但他却没有勇气选择聚众起义,最后把囚犯全部放了,自己则开始亡命天涯。 吴广十分支持陈胜的决定,还专门找了个算卦的卜问吉凶。算卦的看出了他们的意图,说道:“你们的事肯定能成,但还是要问一问鬼神。”陈胜、吴广非常高兴,仔细揣摩算卦人的话,知道必须先借助鬼神的力量在众人中树立威望。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到附近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戍卒们买鱼回来吃,很快发现里面的帛书,觉得十分奇怪。接着,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附近的古庙里,夜里点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道:“大楚兴,陈胜王!”第二天,惊恐的人们便议论纷纷,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陈胜见时机已经成熟,就让吴广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押送的军官。恰逢两个军官喝醉了酒,立刻破口大骂,并且用鞭子抽打吴广。吴广人缘不错,不少人都愿意为他卖力,见军官打人,群情激愤,吴广和陈胜趁机夺下军官的佩剑,将他们都杀了。陈胜把戍卒们聚集起来,振臂大呼:“大家耽误了行期,按规定要杀头,即使不杀头,去戍守边疆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扬名后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们经历了“鱼腹丹书”与“篝火狐鸣”的怪事,都知道陈胜是个有本事的人,便异口同声地说:“愿听您的差遣!”大家搭起祭坛,用军官的头颅作祭,露出右臂盟誓,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号称大楚。陈胜封自己为将军,吴广做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迅速组织起一支农民起义军,并一举攻下了大泽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 大泽乡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开,附近劳苦的老百姓扛着锄头、铁耙、扁担,纷纷赶来加入义军。陈胜和吴广身先士卒,士兵深受鼓舞,他们很快攻下了蕲县县衙。陈胜深谋远虑,为尽快掀起反秦高潮,他命令葛婴向东进击,自己则率领主力向西北秦朝国都咸阳方向挺进。大军势如破竹,一连攻下铚(今安徽宿县西)、酂(今河南永城西南)、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谯(今安徽亳州)等地,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自己的家乡中原大地。 陈胜的队伍越来越大,据史籍记载,大军所到之处,都受到了饱受秦苦的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带着粮食加入义军当中。当部队逼近陈(今河南淮阳)时,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人,步兵数万之众。陈是西周和春秋时期陈国的都城,又是楚国后期的国都,秦灭六国以后,还在这里设置郡县治所,加强防卫,可以说是东方的重要统治据点。如果能够拿下陈地,对秦朝无疑是个重大打击。陈胜暗暗下了决心,调兵遣将,猛攻陈城。 陈地的郡守和县令正好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领兵抵抗,但哪里是义军的对手。郡丞兵败被杀,陈胜顺利进入城中。他下令部队驻下休整,自己则把掌管教化的陈地三老和地方豪杰都召集起来,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大家都对陈胜十分敬重,他们说:“将军您身披铠甲,手执刀剑,为了讨伐暴虐的秦王朝身先士卒,并且重新恢复了楚国的社稷,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 陈胜推辞不过,在众人的拥戴下,就以陈地为都城称王,国号为“张楚”,就是张大楚国之意。当然,陈胜这样做,并不是真正为了复立楚国的社稷,而是出于一种策略上的考虑。楚国人抗秦最坚决,楚人都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推翻秦朝、眷念故国的心态,有一种说法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要想在陈、蕲一带楚国故地立脚,必须打出楚国的旗号。 陈胜究竟该不该称王,在其死后颇有争议,有人说这是他兵败被杀的重要原因。但不管怎样,在一统天下气吞万里的秦朝腹地,陈胜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立住了根,站稳了脚,这对全国的反秦形势无疑是个巨大的刺激。这之后,从江东到安徽砀郡再到河北涿县,全都是暗流涌动,秦朝的土崩瓦解,似乎只在朝夕之间。 八路大军搅乱神州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结尾,司马迁写道:“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这段话真实地道出了陈胜部队的破竹之势。但几百名散乱的乌合之众竟能节节胜利,成这么大气候,强大的秦军都到哪里去了? 《秦始皇本纪》还有一段记载,说陈胜自立为楚王之后,立刻就有官吏去咸阳报告。不巧秦二世是个爱听好话的皇帝,听不得这样的坏消息,一怒之下竟然将报信的人打入大牢。于是,再有人打探消息回来就撒谎说:“不过是一群毛贼,已经被地方官员抓获了,不必担忧。”这样,直到陈胜的部队打到距离咸阳只有一百多里地的临潼境内时,秦二世才从笙歌达旦中如梦初醒。 秦二世的自欺欺人算是给了陈胜的张楚政权“良好”外部环境,秦军一直被动挨打,很少主动出击。在攻城略地时,义军的“第五纵队”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史记》记载,各个郡县受不了秦朝暴政之苦的人,都纷纷起来杀掉官吏,为陈胜作内应。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陈胜更加踌躇满志,他任命吴广为“假王”(代理大王的意思),以陈为中心,共计派出八路大军向四面挺进。其中最重要的三支军队分别由吴广、周文和武臣带领:吴广率领军队进攻荥阳,拿下荥阳,就可以取道函谷关,直捣咸阳;周文带兵北上,攻取原来属于魏国的地方,进而西向攻秦;武臣领着张耳、陈馀等人去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 与此同时,英布、项梁、彭越、刘邦等各地英豪先后起兵,六国的旧贵族们也都从地下冒出来,收罗旧部。一时间,除了嬴政的老家关中平原还处在自欺欺人的平静之中,从南到北,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相关专题:郑州灿烂36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