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吉林万宝矿难背后的生存怪圈(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11:11 巷报


陈旧的矿区设施,沉重的矿工步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工伤频频,而工伤记录却一片空白




古老的接线方式仍在使用


  ■经济效益与安全投入矛盾重重 ■地处偏僻、资源贫乏 ■“企业大社会”扼住发展咽喉 ■无力破产

  8月10日凌晨的那场惊爆,让万宝煤矿红旗矿井的人们陷入了恐慌:又是10日,又是凌晨两点钟,又是大三采区,又是那个作业班的矿工,又是一场灭顶之灾

读冠军背后的故事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红旗二井的矿工忘不了,就在两个月前的6月10日凌晨两点钟,井下大三采区的那场火灾,夺去了11条鲜活的生命,那次矿难中的两位幸存者至今还躺在位于白城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1医院里。

  或许是出于“经验丰富”,搜救工作进行得非常迅速。3个小时后,两名遇难矿工的遗体被运到地面上,6名伤者被送入医院。两人遇难,万宝的人们很快就从惊恐中恢复过来了。“死了两个,事儿不大,之前死30多个人的时候都有过。”人们互相转告着。11日晚上,4月份刚从省煤炭工业局调至万宝煤矿,主抓纪检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长友却陪着乌兰浩特来的客户打起了麻将。

  怪圈一 经济效益与安全投入矛盾重重

  与很多国有煤矿一样,万宝煤矿诞生于“大炼钢铁”的1958年。这个当初设计标准为年产量45万吨,使用寿命为100年的国有中型煤矿,在动荡的“十年浩劫”期间度过了它慵懒的青春期,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全面市场化的“中年危机”。据万宝煤矿办公室主任赵文介绍说,从建矿开始到现在,万宝煤矿年年亏损,年底的财务报表上从来都是赤字。当然那是煤炭行业为了其他行业建设所作出的牺牲,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能够享受到由于“政策性亏损”带来的补助。2003年的1000万元补助甚至帮万宝煤矿实现了“补后不亏”。

  无论是“6·10”矿难还是“8·10”矿难,善后的抚恤金和医药费都让煤矿机关头痛不已。“矿上效益差,没钱,‘6·10’事故中两名一氧化碳中毒矿工的医药费到现在都欠着。”赵文说。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1医院的医生说,现在万宝煤矿欠该院至少有30多万元了。

  “6·10”事故给万宝煤矿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百万元,曾经因产量高、煤质好而让万宝人自豪的7号井“小新井”被彻底封闭,间接损失难以估计。

  “8·10”事故截至到8月14日也已造成了数十万元的损失,几位严重烧伤的患者,尤其是全身85%烧伤,局部深二度烧伤的矿工贾俊生等人的医药费用,更是一个让人不敢多想的“无底洞”。而2002年“12·6”事故的损失则是一个上千万的数字。

  赵文说,就算是借钱,矿上也会对死伤的矿工负责到底。“没有给矿工办意外伤害保险,只给他们办了养老保险,其他的钱交不起。”

  煤矿生产本就属于高危作业,万宝煤矿一直说如何注意安全生产,如何加强安全教育,如何加大安全设施投入。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那一次又一次矿难的印象却是历久弥新,而在一户户家庭悲痛欲绝的同时,万宝煤矿的财务报表也跟着一次次地雪上加霜。“2002年的那次矿难让矿上到现在都没缓过劲儿来。”

  矿上一直喊着效益差,那么效益亏损是否也对煤矿的安全投入产生影响?对此,赵文说:“肯定有影响,不过我们一直没有放松过对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2003年投入了两百万元。”

  促使2003年对安全生产设施投入两百万元的原因,除了当年实现了“补后不亏”外,更直接的原因则是2002年12月6日那次30人遇难的特大事故。井下微机监控系统也终于在2003年春天出现在红旗二井调度室。但直到如今,万宝煤矿依然没有井下瓦斯监控器。而“12·6”、“6·10”、“8·10”事故恰恰都是因瓦斯燃爆所引起的。资料显示,全国百万吨年产量的煤矿平均每年死亡人数为4.3人,然而作为一个年产量30多万吨煤的中型煤矿,万宝煤矿仅红旗二井一个井口,从今年1月14日发生冒顶事故死亡两人至今,已有15名矿工葬身地下。

  万宝煤矿就这样陷入了经济效益与安全投入的怪圈。

  怪圈二 “企业大社会”扼住发展咽喉

  在介绍万宝煤矿的时候,赵文说,吉林省的煤炭行业中,最穷的就是万宝煤矿。赵文透露目前万宝煤矿的外债已经高达一亿元。

  这一亿元是什么概念?根据万宝煤矿官方的数据,现在整个万宝煤矿年产商品煤十多万吨,按照每吨煤税后价格八九十元计算,这相当于万宝煤矿10年的税后收入,这个价格还是最近煤价略涨后的数字。

  偏僻的地理位置,单薄的煤矿资源,复杂的地质结构,是万宝煤矿的“胎里病”。万宝煤矿的主要产区在红旗井区,这里距白城市150公里,位于吉林省的最西部。从煤井产出的煤首先要运至54公里以外的内蒙古卫东车站,然后才能往外发出。这一段路程的运输成本每吨就达20元。万宝煤矿出产的基本都是贫瘦煤。这里的煤层薄,最厚处也不超过两米。同时,频繁出现的断层,也让煤矿生产成本增加了很多。

  庞大的国企包袱是万宝煤矿的“慢性炎症”。作为一家国有地方中型煤矿,万宝煤矿自然也没有逃离“国企大社会”的重压。早在1958年建矿时,它就已经被打上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烙印。 严重亏损的水泥厂、自产自用的小型电厂、学校、医院、供水供热部门……每年万宝煤矿产出的30多万吨贫瘦煤,承担着整个万宝镇两万多人的生老病死的重担。

  落后的技术力量,陈旧的生产设备成为效益低落的“并发症”,并反过来影响了效益。直到现在,万宝煤矿的井下工人们还在使用原始的手工采煤方式

  没有先进的设备,就只好采用人海战术,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自然就死伤惨重。

  与此同时,煤矿缺乏技术人员。以红旗二井为例,作为技术部门的生产科,学历最高的是大专,生产科现在的工作不过是对煤质进行一下基本分析,测测发热量,根本无力顾及技术革新,更不用说原煤的综合利用了。

  生产科一位赵姓副科长认为,困扰煤矿的症结在于产量。万宝煤矿产出的原煤基本都是运往桦甸市常山镇。“如果产量能够提升,相对成本也能降低,市场也能更大些。”

  然而用什么来提高产量?这位副科长陷入了沉默。万宝煤矿已陷入重重怪圈中无法自拨。

  怪圈三 煤矿想破产却“破”不起

  吉林省是一个严重缺煤的省份,自产自销严重不足,每年要从外省区购进煤炭2000万吨以上才能满足需要。现有的4个省属矿务局,基本都已进入衰老矿区,资源枯竭。已有2/3的矿区面临破产危机,万宝煤矿也在其中。

  在万宝镇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万宝煤矿的矿长张宝灼也有意将煤矿破产。对此,赵文说,没法破产,省里也损失不起,如果这么维持下去,每年省里损失1千万元左右,如果破产,省里一下子就得面临好几亿的损失。可如果将国有地方的矿井承包给个人,显然会引来更多难以预测的情况。同时,40多年来,煤矿的周边单位已经与煤矿本身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便省里也同意破产,真正要进行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赵文说,现在万宝煤矿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改革,二是改制。但首先要卸下诸如医院、学校等包袱。然而无论改革还是改制,本身都是要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一位50多岁的老电工说:“过阵子,我打算离开这里,去长春市和吉林市看看,找个活儿。我是个电工,应该能找到活吧!”那么其他矿工呢?从井下抽出的地下水在沙土中打出了一个接一个的硕大问号。

  怪圈四 守矿?离矿?“煤耗子” 进退两难

  走在万宝煤矿的家属区,经常能够遇到一些伤残男子,有的缺了两根手指,有的少了脚趾,还有的身上显露着骇人的疤痕。“那都是下井时受的伤。”一位50多岁的老电工说,“这样的伤,矿上不管,摊上了就是倒霉。”

  采煤的井下工人有一个通用的外号,叫“煤耗子”。佝偻着身子,在地下几百米深处,狭窄低矮的巷道中一点一点地掘进、开采,面对的是不知何时便会突然出现的危险,的确与耗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每次从井下返回地面,浑身上下只有牙齿是白的。

  井下危机四伏。在“8·10”事故中遇难的矿工赵玉军今年不过四十多岁,他刚满18岁的儿子赵旭原本在齐齐哈尔打工。接到父亲出事的电话时,他并没有意识到父亲已经撒手人寰。他以为父亲很可能是受伤了。因为2003年10月,父亲就在井下出过事,在医院里躺了整整10个月,直到今年4月才刚刚上班。在从齐齐哈尔赶回万宝的路上,赵旭还在祈祷着父亲的伤不会很重。

  几位到赵玉军家帮忙处理后事的邻居,神闲气定地倚在赵家的炕上,一边抽烟一边议论着抚恤金的多寡。“粉尘没爆,要不然死的人得更多。丧事嘛,多经历几次也就那样了。”

  “我不可能离开这儿了,家里就我一个男人了。”面对着父亲的遗像,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的赵旭必须为将来作打算了,“看矿上能不能给安排个好活儿吧。”

  矿上工资最高的工作,还得算井下采煤。工人们介绍,赶上煤层埋藏浅,断层少的时候,大家干劲儿也大,一个月能挣到1500元左右。不下井,安全系数高了,钱自然也少。一个30年工龄的锅炉工一个月只挣200余元。机电工的工资在三四百元。“将就着刚够吃个饱吧,剩不下钱来。赶上花钱的时候,亲戚朋友大家一起勒裤腰带。”一位老工人说,“靠这个矿,没啥活路,就说这红旗二井,再过十年八年也就枯了。”守着矿没有活路,离了矿呢?老工人愣了一下,又摇了摇头。

  万宝镇身处吉林省的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北的黑土地已经与这里无缘,在公路两边总能看到大块大块的盐碱沙斑。严重缺水又是这里的农民心头一个多少年来挥之不去的痛。八月的田间,已抽穗的玉米还高不过人的肩头。

  赵文说,在万宝镇的街面上平时没有多少人走动,尤其是前几年,这里唯一出现集市的时间,是矿上发工资的日子。“一到发工资,肉价就涨了。”这里的农副业还是离不开煤矿。

  守着煤矿没有活路,离了煤矿还是没有活路,万宝的人们又再次陷入了生存的怪圈……

  编后语

  编者因有两个亲人都工作在万宝煤矿,是名副其实的“煤耗子”,编者曾去过万宝煤矿几次。感触最深的是,那里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而那里的人民却又十分勤劳,每天三班倒,不分昼夜。“煤耗子”每天上班后,家里人都要为他们的平安祈祷,而他们的生命安危和那份微薄的工资是如此地不成比例。

  10年前,万宝煤矿就在闹生存危机。现在,万宝煤矿还在苦苦地撑着,何去何从,无论是煤矿还是矿工都焦急地期待着早日从怪圈中走出来。巷报记者 俞栋/报道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