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南巡亲历者口录 小平南巡见报始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05:16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
记者:田炳信(现任《法制日报》社长特别助理)被访者:牛正武(原新华社广东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时间:2004年3月23日 田炳信:1992年邓小平南巡,您是全程随行采访的记者之一,我是想跟您了解一下细节,当年您是怎样接受采访任务的?
牛正武:1992年1月19日,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告诉我:“有重要任务,上面有人来,谢非同志叫你马上做好准备,尽快赶到深圳。”他随即又补充一句说:“是我们这些年一直盼望的,掌舵的。”赶到深圳时已是傍晚时分,谢非当面给我交代任务:“原来说小平同志是来休息的,不让报道,所以事前没有通知你来,可是小平同志一到,外面就传开了,看来我们也要做好报道的准备。” 晚饭后,我开始听上午讲话的录音。我是第一次听小平同志讲四川话,初听还不完全懂,慢慢我就听明白了,我立刻想,这谈话太重要了。 田炳信:邓小平南方之行那么引人注目,谈话那么重要,当时怎么没有发稿? 牛正武:说来话长。小平同志到广东之前,就让工作人员向广东打招呼,宣布了几条:不听汇报,不要陪餐,不题词,不见报。可是,小平同志到广东的消息不胫而走。港澳报纸很快披露小平同志到南粤的新闻,争相报道小平同志到特区的行踪。虚虚实实,捕风捉影。省委书记谢非三次向小平同志请示:海外已在传闻,是否可以正式发个消息?小平同志没有同意,他说:“不开这个口子。”谢非深深理解小平同志这句话的含义,就没有再坚持要求报道。 田炳信:那后来怎么又公开见报了呢? 牛正武:尽管海外舆论已刮起了“邓旋风”,广东从省到市报纸上都只字未提。春节之后,广东省委传达了邓小平谈话的纪录稿。2月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作为中共中央文件正式向全党作了传达。《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中央和地方报纸,相继连续发表社论、评论,传达和阐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可是,邓小平南方之行的详情,仍然未见诸报端。 文字报道的“口子”一时开不了,可不可以先发表照片呢?2月中旬,我选了几张好照片,寄给了新华社《望》周刊,希望能在封面和封底刊登。时隔多日,不见音讯。还好,我们广东分社办有一张《体育参考》报,我选了一张《邓小平在仙湖植物园散步》的照片,2月29日在头版头条位置大幅刊出。3月18日,《南方日报》以整版篇幅彩色印刷,刊登了该报摄影记者梁伯权拍摄的邓小平在广东的照片。邓小平南方之行,就这样以照片形式最先见诸报端了。 田炳信:文字报道是怎么出来的呢? 牛正武:最先公开见报的文字报道,就是《深圳特区报》的那篇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3月下旬,接社长穆青命令,我收拾好全部照片和底片,飞到北京。编辑从中选出六七张留下发稿。3月30日,新华社全文转发了《深圳特区报》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同时发了我拍摄的一组照片。 田炳信:你随行采访11天,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牛正武:当然是那些重要谈话。在广东的11天里,小平同志几乎每天都用半天时间参观工厂企业、科研单位,巡视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的新面貌、新气象。据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告诉我,老爷子好长一段时间很少讲话了。听了这番话,我明白了。邓小平到广东是“胸有成竹”、“有备而来”!他那有的放矢、鞭辟入里的谈话,不是即兴随口讲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田炳信:你跟随邓小平身边那么多天,可谓“千载难逢”,机会难得,没跟老人家说说话? 牛正武:1月29日下午,邓小平在离开珠海之前,走出石景山庄到院子里,分别同珠海市领导班子、武警战士、山庄职工合影留念。照完相,陈开枝把我介绍给邓小平说:“这是新华社记者牛正武。”老人家看看我,伸出手说:“拉拉手”。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