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要给更多的孩子荣誉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15:27 中国《新闻周刊》 | |||||||||
能否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取决于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能否建立起来 文/孙冉 新闻周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最近提出要废除三好生制度,对此您有什么评价?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我首先对顾明远先生表示敬意。我相信这一提法源出深刻的思考。“三好” 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1953年,毛泽东提出“三好”概念时,是把“身体好”摆在第一位的,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思 想,有它的先进性。文革后,教育部和团中央把“三好”制度重新提出,在拨乱反正、重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方面,发挥了重 要的历史作用。“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目标和荣誉,引导着青少年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但后来,我们对人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随着素质教育展开,“三好”的内容才开始显得落伍了。 新闻周刊:具体而言,“三好”的落伍表现在哪些地方? 孙云晓:好的制度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出缺陷。像科举制度,在1000多年前刚出现时也是很先进的。“三 好生”制度在几十年的执行过程中,在三个方面逐渐出现了问题。一是“三好”的内容已经不能概括一个现代学生所需的优良 素质,像心理健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没有体现。第二,5%~10%的低比例评选是一个致命的问题。你怎么能说其他 的人就都不符合条件?素质教育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人。九年义务教育不能成为淘汰制的、让大 多数人失败的教育。三是应试教育的导向以及德优评选在实际操作中很难量化的问题,使得“三好生”的评选经常是“一好带 三好”,只看重学习。 新闻周刊:对“三好”评选和升学加分挂钩的现象您怎么看? 孙云晓:这种安排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导向作用。当然在社会风气不正时,可能会诱发一些人弄虚作假 。但是,没必要因噎废食。今后,即使有其他的评优机制取而代之,作为一种导向也不排除和升学挂钩,但不一定以加分的形 式。这在全世界是一种通例。在国外有的大学,大概如果平时成绩都是A的话,可以优先推荐或保送。这是一种激励机制,是 每个人都需要的。 新闻周刊:评价体系对于素质教育意味着什么? 孙云晓:能否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取决于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能否建立起来。现在人们常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为什么呢?应试教育比较好评判,因为都是量化的指标,而素质教育就很难评判,所以说其评价体系是 脆弱的。 新闻周刊: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在奖项目标的设立上应向什么方向发展? 孙云晓:现代的评价制度就依据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来建立,因此一定要多元化,要多设奖项,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 受到肯定的机会。在建立单项的基础上,建立综合的奖项。 中国只有15%的同龄人能够进入大学,这是国情决定的,十年之内无法改变,当然在北京则达到70%。在这样的 国情下,怎样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不能因考试的结果来认定自己的成与败,要看到自己的特殊才能并发展它。全部教育儿 童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教育领域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人字,即尊重人,发现人的所有优点。 从心理学的层面上讲,是建立健康的自我人格,即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才能让自己像好人一般 去学习。 新闻周刊:在评奖方法上,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会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孙云晓:以“阳光少年”为例,它与传统的“三好学生”评选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它强调了习惯养成的过程。申报—— 自省——学期结束评比,训练了学生自我检视、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些学校评的“好习惯奖”也是这样。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 育。在教育领域,不管你赋予一个评价何等崇高的荣誉,只要人们不能通过参与评选而获得真实有效的自我发展,这个评价就 没有意义。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