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三好生”的时代碎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15:27 中国《新闻周刊》

  半个世纪的光阴见证了几代“三好学生”的成长,但随着社会价值观和教育理论的悄然变化,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三 好生”发生了变异

  本刊记者/曹红蓓

  “三好”是政治方向

手机聚焦中国军团战况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盛夏靓丽风景线

  蓬铁权,1950~1956年在北京四中学习,后入清华大学机械系。

  高二开始他所在的四中开始评“三好”。那时候,教室里、礼堂里到处贴着“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大幅标语 。记得当年,有六个同学评上“三好”之后,老师把他们叫到校长办公室门前,在团旗下合影。

  很多年后,这些三好生都成长为我们时代的成功人士,曾经的班长韩庆余,成了航天专家,主持参与了神舟五号的研 制工作;团支书陈秉义,后来是北京市科委主任;学习委员蒋志,现为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教授;游泳健将周俊全,后任轻工业 部模具协会会长;学习、体育都非常好的赵经纶,现在是机械部自动化研究所研究机器人的专家。

  “三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可以说,“三好学生”的评选制度,在当时的四中显示了其鲜明的政治和教育导向,使老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都有 了明确的方向。

  从“三好”到“一好”

  吴为民,1992年在一家德国医药公司做销售,现投资通讯行业,一个标准的城市中产。

  22年前,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高81级2班里,吴为民是班级学习委员兼团支部副书记、校男排主攻手、年度市 “三好学生”。

  和蓬铁权那一代人不同的是,吴为民读书时的1982年,国家重新制定了新的“三好”标准。随着教育评价体系发 生了改变,学生的侧重点开始着重强调考试成绩。直到现在,吴为民还记得当时学校里的学习气氛挺浓的。升学率被抓得空前 得严,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很强。

  当时对学生是该“全面发展”还是“纯学习”的争论已经开始。

  80年代初,三好评选已经和升学挂上了钩,可以加分,但当时似乎并没有人在这上面弄虚作假。吴为民的同学家长 中最大的官,是一个军区司令,但在评选“三好”时,老师对这个孩子没什么特殊照顾。学校老师的孩子在本校上学的很多, 也没有得到过明显的关照。

  “三好”成了一种加分工具

  凌芳和廖志刚是1989年考入大学的。在家乡上高中的时候,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团支书,平时在学习上、工作上 ,暗中较劲较得很厉害,评“三好生”的时候,在票数上也难免一争。

  当年,他们学校是市重点。凌芳的学习成绩在同学中并不十分突出,体育又差,只是在班工作中能够尽心尽力,而每 年的“三好生”都会有她。高三那年,她为了备战高考,也没做太多的班工作,但还是得到了校级三好生和市级优秀干部的荣 誉。后来才知道,评选之前,班主任老师曾经去找廖志刚谈话,说学校为了保送凌芳,想让他给凌芳让出当市“优秀班干部” 的名额,而让他当市“三好生”,前者的高考加分是20分,后者是10分。

  事实证明,这20分对凌芳是多么关键;但同时,如果再多10分,廖志刚很可能就上了他向往的清华大学。

  此时,在“三好学生”评选后期,由于和升学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一些很功利的后果,所以,评选本身变得不再纯粹 。

  这种评价体系的不纯粹,在近10多年来,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已经日益显现出来,现实中反映三好弊端的事件也屡见 不鲜。这项制度的初衷被颠覆和扭曲。

  姑且不说“三好学生”的提法还能否继续适应当下教育的要求,就“三好学生”的评价体系所反映的问题,至少告诉 我们,这项制度存在着缺憾。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