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枪炮不得歇 无非扩权抢地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02:03 城市快报 | |||||||||
记者 张博/城市快报 虽然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惨遭失败,但退居关外的张作霖仍在寻找时机,浙江军队反对直系控制的战争又给了他一个绝好的复仇机会。这次,他赢了。天津会议召开时,颐指气使的他又开始了心愿未了的争权夺利……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惨败,当张作霖率领自己的部队退往关外时,在秦皇岛还遭到了直系海军的炮火攻击。张作霖回到东北后,开始苦心经营海军和空军,训练军队,想着有一天能够重新入关,找直系复仇。1924年9月,机会终于来了,在浙江的部队开始了反对直系控制的战争。于是,张作霖打着浙江与东北是联盟的旗号,绝对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出兵入关。 直系曹锟在匆忙中调吴佩孚北上指挥,但吴没有想到冯玉祥阵前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吴佩孚从海上回到天津,指挥对冯作战。虽然当时他以为很快就能打败冯玉祥,但没过多长时间,吴佩孚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受到张作霖和冯玉祥两面攻击,最终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的失利告终。直系失败后不久,张作霖、冯玉祥和段祺瑞在天津聚会,召集天津会议,为战后中央和地方权力划分开始了争夺。 段祺瑞 联合张冯反直系 吴佩孚 仓皇塘沽南逃路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段祺瑞在天津段公馆内忙于与张作霖和北京的冯玉祥联络,共同反对直系军队。从直奉交战开始,对于直系来说,战争的形势一天比一天恶劣,1924年10月23日,正在热河前线的冯玉祥突然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让正在前线督战的吴佩孚大吃一惊,吴佩孚立即赶回天津指挥。段祺瑞在天津指挥山东皖系将领郑士琦炸毁黄河大桥上的铁轨,切断了吴佩孚援军的来路和他的退路。这一招儿很高明,让吴佩孚既得不到援军的支持,也无法在这里后退。 11月1日,冯玉祥已经开始向固守在杨村和北仓一带的直系军队进攻。11月2日,奉军占领芦台,目标直指塘沽。吴佩孚此时已经被张作霖和冯玉祥两面夹击,摆在吴佩孚面前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在塘沽登军舰离开天津。但奉系军队的进攻速度很快,如果吴佩孚此时稍有迟疑,肯定会被张、冯的军队俘虏。北洋元老段祺瑞此时动了恻隐之心。他派人给吴佩孚送了一封信,要吴佩孚赶快从塘沽离去,吴佩孚接到信后,给段祺瑞打了电话表示感谢。后来有人分析,这是段祺瑞为感激吴佩孚当年不杀自己而作出的举动,其实,段祺瑞还有更为深远的想法。 当吴佩孚了解到冯玉祥的部队距离天津只有9公里时,11月3日上午11点,吴佩孚带着自己的幕僚和残余部队乘坐火车退往塘沽,许多粮草和弹药无法带走,吴佩孚吩咐手下人,将所有不能带走的物资一律加上封条,转交段祺瑞。 与此同时,段祺瑞通知已经攻占芦台的奉军降低行军速度,吴佩孚得以乘坐军舰南下。登上军舰后,吴佩孚遥望天津方向,自己怎么也想不通,怎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直系就兵败如山倒,如此不堪一击。所幸,他还能回到长江流域,继续偏安一隅。此时,奉军距离天津只有5公里。直系的20多万大军,吴佩孚最后只带走了2000多人。 表面上,段祺瑞是为吴佩孚指了一条逃生的道路,实际上,段祺瑞是希望吴佩孚逃到长江流域后,与张作霖、冯玉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对张、冯二人也是一种牵制。所以,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在曹家花园召开的天津会议上,段祺瑞极力反对张作霖挥师南下,以保证这一鼎立的局面。 国民军 佩戴臂章宿街头 东北军 外籍兵团打前站 吴佩孚离开天津后,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第七、第八混成旅进驻天津西站,第七混成旅旅长张之江、第八混成旅旅长刘玉芬驻扎在京奉铁路局,车站内军队守卫非常严格。令过往行人好奇的是,国民军的官兵都佩戴着一个红色的臂章,臂章中间是“誓死救国”四个大字,左右两侧则书写着两行小字,左侧书写着“不扰民”,右侧书写着“真爱国”。这些军队当时都在河北区一带的街头露宿,这一点让许多市民惊讶不已。 国民军抵达天津的时候,当时天津火车站还有一些直系的残余部队在做抵抗,但看见由国民军胡景翼师长率领3个营的马队前来时,纷纷作鸟兽散,剩余的部队被国民军缴械,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国民军就接守了天津站。 在国民军到达天津后不久,张宗昌奉系先头部队也开入天津。与国民军不同的是,这支队伍中,有许多外籍士兵。 张作霖原本是希望这些外籍士兵在战场上当炮灰的,没想到这些外籍士兵训练正规,一些士兵在欧洲战场上还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战能力很强,张作霖没有想到,这支部队竟然突破了直军的防线。在国民军进入天津后,张宗昌率领着3500名官兵也进入天津东站。在这支奉系的先头部队中,就有一些身穿中国军服的外国人。其中有一个外国士兵问中国记者天津距离北京近还是距离南京近,当得知这里距离北京很近时,那个外国士兵表示非常惊讶。 张宗昌抵达天津后,就跑到段公馆拜见段祺瑞,段则摆宴款待张宗昌和冯玉祥的部下胡景翼,宾主尽欢而散。 段公馆 突然造访俩要人 欢迎宴 话不投机各自散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段祺瑞由于与张作霖和冯玉祥形成了反对直系的联盟,所以当战争取得胜利时,冯玉祥邀请段祺瑞出山担任国民军大元帅,但段祺瑞没有说不同意,也没有说同意,冯玉祥邀请他入京,段祺瑞也不去。就在他摇摆不定的时候,冯玉祥在北京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驱逐了民国总统曹锟,逼迫曹锟下台,二是驱走了住在故宫里面的溥仪,让人对这位后起之秀刮目相看。段祺瑞多次电邀冯玉祥到津议事,此时,张作霖也从东北乘火车到了天津。 1924年11月11日,天津旧日租界段祺瑞公馆,已经沉寂多日的段公馆突然热闹了起来,这一天,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风云人物冯玉祥和奉系张作霖来到了段公馆,会晤这位已经下野多年的北洋派元老。段祺瑞在自己的公馆宴请两位来访的客人,有五六十位北洋各派的要员陪同,场面虽然看着很大,但三方对直奉战后的中央和地方权力划分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因此,当张作霖讲出自己的想法后,遭到了段祺瑞的反对和冯玉祥的消极抵制。 在酒席宴间,张作霖亮出了自己的想法,继续对直系作战,彻底铲除直系的势力,张的这一主张很明显,一定要占领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未能占据的长江流域,让奉系的势力遍及中国,并在奉系的安排下,组建新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局面出现,因此力劝张作霖“适可而止”,对江浙等省不要使用武力。面对这位北洋的前辈,张作霖不便坚持自己的见解,张希望冯玉祥此时能够发表个人意见,而冯玉祥由于在驱逐溥仪后遭到段的责问,同时,由于刚刚成立的临时内阁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出于种种考虑,冯玉祥偏偏不肯发表个人见解。由于话不投机,各方又都是握有重兵的人物,段祺瑞苦心安排的欢迎宴会最后竟是不欢而散。 宴会结束后,张作霖先返回自己下榻的曹家花园,而段祺瑞则邀请冯玉祥到曹家花园拜会张作霖。在段祺瑞的调停下,三方就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的政治、军事问题进行讨论。这就是著名的“天津会议”。 张作霖 拥段入京好商量 段祺瑞 武力统一少信心 在曹家花园,张作霖明确表示自己要派兵南下,扫清直系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这样做,就可以由奉系控制全国。当段祺瑞问到先前张作霖提出的奉系不入关以及由孙中山主政、段祺瑞主军的承诺时,张作霖一口否认。同时,由于张作相等奉系军官在天津拥有绝对的兵力,因而对师长出身的冯玉祥表示蔑视的态度。 张作霖以为一个师长竟然能够跟他平起平坐,显然不合适。张大帅忘记了,当年吴佩孚也是师长,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不也把奉军打败了吗?而且现在的冯玉祥已经拥有近10万的兵马,与入关的奉军总数相差不多,加之冯的军纪严明,军队作战能力很强。实力强了,自然就今非昔比了。 段祺瑞召集俩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北方两股势力最大的军队统帅能够支持他东山再起,重新执政。与几年前相比,段祺瑞对武力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从直皖战争中失败下野后,他已经从先前主张的“武力统一”的迷梦中醒来,为确定在北洋系中惟一最高领袖的地位,段祺瑞还是不主张张作霖出兵南下。见到段祺瑞反对态度如此坚决,张作霖也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想法,刚刚入关的张作霖不愿像吴佩孚那样树敌太多,于是就顺从了段祺瑞的主张。 在天津会议上,段祺瑞煞费苦心地为张作霖和冯玉祥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从津浦沿线一带以至长江下游地区,主要为张作霖的势力范围,奉系高级军官李景林为直隶督办,张宗昌为苏、皖、鲁剿匪总司令;京汉线和京绥线方面则是冯玉祥的势力范围,孙岳为豫、陕、甘三省剿匪司令,胡景翼为河南督办军务善后事宜,张之江为察哈尔督统,李鸣为绥远督统,并特任冯玉祥为西北屯垦督办。 张作霖和冯玉祥也心领神会,同意支持段祺瑞到北京主持政务,并服从段祺瑞的命令。于是,在会议上,三方共同商定,奉军在津浦线上至德州为止、对东南不用兵、允许吴佩孚和平下野、召集全国善后会议,讨论组织政府和一切善后问题。11月15日,张作霖、冯玉祥等5人发出通电,拥戴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下野数年的段祺瑞再一次掌握了北洋政府的权力。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9月江浙反对直系的战争爆发,张作霖借机响应浙江反直战争,9月4日,宣布入关对直系作战。此时的直系内部已经四分五裂,难以统一在一起,尤其是吴佩孚压制地方势力,削夺地方军权更是引起了直系地方部队的不满。因此,直奉开战后,直系的大后方却出了问题,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在张作霖和冯玉祥的夹击下,吴佩孚匆忙带领残余部队从塘沽乘军舰逃走。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的失败告终。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