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和权益专题 > 正文

我国加快立法进程保护海外人员群体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16:0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赵磊 孟娜)中国最高立法机关28日高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此举表明:中国正在加快立法进程,保护日益庞大的海外人员群体的安全。28日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同时审议批准了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

  “随着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日趋增多,加入这个安全公约有利于中国参与联合
天堂II 战乱魅影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盛夏靓丽风景线
国行动人员安全的保护。”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说,“遇有我国维和人员安全受到侵害时,我国可以根据公约要求有关国家对嫌疑犯进行起诉或者将嫌疑犯引渡我国处理。”

  迄今,中国已经参与联合国56项维和行动中的13项,共派出参与维和行动的军事人员约2500人次、民事警察约220人次,10多年来已经发生了数起人员伤亡事故。

  他说,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入条约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条约中关于引渡的规定为中国向其他缔约国提出引渡要求提供了法律依据。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保护包括维和军人在内的中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是中国近年来加快批准加入多个国际条约的初衷之一。

  据统计,1978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只有20万人次,到2003年则有2020多万中国人走出国门,是25年前的100倍。

  “目前海外人员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这位官员说,“人员往来频繁,难免会发生各种问题,保护我国公民人身安全已经成为我们批准国际条约和加入国际组织时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在中东和中亚一些战乱冲突不断的国家,中国人遭遇不测的消息不断传来,在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发生多起针对中国外交官和公民的恐怖袭击。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以来,中国公民在海外遇袭或遇难的事件已经发生了近10起,至少造成70人伤亡。

  但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的风险远远不止是恐怖袭击,经济劳务纠纷引发的绑架,出国旅游时合法权益被侵犯,在国际犯罪团伙组织的跨国人口贩卖、走私贩毒、非法劳务中受害等涉及中国公民人身安全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中国政府开始认真对待“保护海外人员安全”这一从未经历过的课题。今年7月19日中国国务院专门召开了部署加强境外人员和机构安全保护的工作会议。外交部专门还设立了涉外安全事务司,专门处理涉及中国公民海外安全方面的事务。

  外交部领事司一位官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政府在呼吁公民提高安全意识并提供安全信息的同时,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针对海外安全意外的应急机制。但他也坦言,海外人员安全问题的涉外处理主要依赖于双边关系,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是否签订刑事司法协助或引渡条约对许多具体事务的处理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中国签署的双边刑事司法协助协定只有几十个,双边引渡条约更是只有21个,这种双边法律方面的空白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保护海外人员安全的努力。

  为此,中国在加快与有关国家的谈判争取更多双边司法合作的同时,也加快了批准有关国际条约和公约的步伐,利用多边条约中的一些司法协助条款来维护中国海外人员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据统计,仅2003年一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批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个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第一条修正案》、《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多部涉及安全的双边或多边条约。

  此外,中国外交部表示,支持并正在积极参与制订《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和《关于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

  《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公约》是联合国制定的保护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员安全的重要法律文件,它于1995年1月15日生效,截至今年6月28日,共有72个国家交存了批准书、接受书或加入书。联合国其它四个常任理事国,除美国尚未批准外,俄罗斯、英国、法国均已批准该条约。

  相关专题:关注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和权益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