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晋宁县遭遇泥石流 104户农户受灾(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9日12:09 春城晚报 | |||||||||||
冲毁的汽车 抢救财务 孩子也上阵 朱明珠浑身泥巴,上身只穿一件外套,没系扣子,露出的胸和肚子上也落着不少泥巴,目光呆滞地地站在自己家门口。“我家损失太严重了,我的微型车也被冲走了。”看到记者过来,他开口就说,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他80岁的奶奶正躺在医院急诊室,受到惊吓后,老人家的心脏病又复发了…… 朱明珠是晋宁县二街乡朱家营村委会柿子村的村民,昨日凌晨零时40分许,一场突
抢险:妇女小孩齐上阵 昨日中午12时,记者来到柿子村,当地干部群众正在进行进一步抢险救灾。洪水早已退去,满村子的泥浆,深的地方达到了成人膝盖以上,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大人、老人、妇女、小孩齐上阵,用铁铲往家门外铲除泥浆。房屋受损严重的农户,则正在往外搬东西,沾满泥浆的VCD、衣服,或者一袋小麦,能搬出来的全往外搬,扔上村口的手扶拖拉机,前往当地政府安排的临时住处。 朱明珠回忆,泥石流来时,他们已经睡了,“水来得很大,很急,我被震得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连忙爬上了屋顶。”从水退去后的痕迹看,当时的水位有1米多高,“快到我额头了。”朱明珠说,他家除了被冲走一辆车外,还有3头猪和几只鸡,“狗也不在了,我准备还债的8900元也不见了。” 泥石流是从一条经过村子的名叫沙沟的排洪沟泄下来的,受灾农户主要集中在沟的两旁。顺着沙沟往上走,在村子的最上边有一名老汉,他和别人不一样,并没有搬东西或铲泥浆,而是在静静地往沟里看。原来,沟里有一辆手扶拖拉机,这名叫许国安的老汉告诉记者,“是我家的。”再往上3米多,有一间许国安的烤烟房,还没倒,“但里面的烤烟才进去两天,全废了。”他说,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烤烟,每年有几千元收入。 雷红丽是一名36岁的女村民,她家也紧挨着沙沟,她被泥石流冲出了50多米远,后来她抱住一个石头,才没被继续冲走…… 一路上,看到记者在记录,不少村民都以为是在统计灾情,争相拉着要让进家看看。 原因:过度开矿导致泥石流? 接受采访时,对于暴雨和受灾情况,村民们说的都不太多,他们把矛头集中指向了村子背后的大箐磷矿。“是他们毁林开矿导致了水土大量流失。”据村民介绍,山上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开矿,毁坏了大量山林,“现在开矿区有上千亩,1公里多长。”村民说,为了这个问题,他们没少到上级政府部门反映过。为了取证,去年3月,村民们还自发上山去拍摄“毁林”的录像。据当时参加拍摄的李文祥说,当时被毁的山林有300多亩,他们准备拍了送到县里面,但带子被乡上强行拿走了。 在两位村民带领下,记者顺着沙沟来到了第一堵被冲毁拦沙坝。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山上被开采过的痕迹,一大片,光秃秃的,一旁的小山坡上,种着许多刚栽下的小树苗。在这次泥石流中,村口公路下方一群特殊人的住所也被冲毁了,那是141名来此植树造林的专业人员的家。据了解,他们都是外地人,来此已有半年多了。 困惑:经济与环境如何平衡 说起开矿和水土流失,二街乡政府乡长吕丰认为“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他说,矿业公司是乡、村委会和柿子村小组三级共有,矿山从1985年就开始在开采了。他说,就开矿这一项,村小组每年都有几十万元的提成,是村里搞建设的主要经济来源。吕丰介绍,乡里3/4的收入来自开矿,而一半以上的老师工资要靠大箐磷矿。“我们也很为难,如果为了保平安,我也很愿意把矿全部停了,要在发展经济与保持水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难。”“以前连拦沙坝都没有,是近几年才建起的。” 吕丰认为,不管怎么说,27日的暴雨肯定是导致泥石流的主要因素,“但我也不否认水土流失的危害。”吕丰说,他们也在积极地植树造林;同时,他还表示,有矿区的地方群众意见一直都很大,“等村民们情绪稳定后,我们会召开村民大会,讨论还要不要继续开矿山的问题。” 质疑:为何不提前疏散群众 在沙沟上共有4堵拦沙坝,据村民说,去年就曾有洪水把一堵坝冲穿了一个洞,而在这次泥石流之前,27日时,就有人发现有一堵坝开裂了。许国安告诉记者,27日,村里和乡上就组织人对拦沙坝进行抢修,“我儿子也去了。”令许国安和不少村民想不通的是,既然已经出现了险情,为什么不提前通知群众疏散?“这样,我们的损失也会少一些。” 接受采访时,吕丰承认,27日当天确实有一堵坝出现开裂,“是矿业公司的人先发现的,我们也组织了抢救。”据他介绍,当时共拉上去200根防洪桩和8000个编织袋。“但在抢救过程中突然下起大雨,电也停了,手机没有信号,无法通知群众。”吕丰说,有一名参加拦沙坝抢救的党员在泥石流来时被砸断了脚,“来得很突然,没时间通知。” 对于群众为何不提前撤离的质疑,吕丰解释说,按照程序,是要先抢险,“如果我们不抢险就提前撤离,肯定要受过。” 链接:本报调查晋宁晋宁甸头村淘矿者伐林事件 在素有“磷都”之称的昆明市晋宁县,数以百计的淘矿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蜂拥而至,挥锨抡镐,把葱绿的山林弄得昏天黑地。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确保赖以生存的森林不被破坏,去年底,晋宁县二街乡甸头村委会的20余名村民冒着风险上书本报,希望记者实地采访报道,杜绝开采滥伐的行为。记者当即前往调查。 去年8月5日上午,记者一行赶往晋宁县二街乡甸头村,远远只见该村依偎在葱绿的松树山林旁。刚进村子,六七名村民得知记者来了解此事,积极地引领记者来到村子旁山神庙一侧的箐沟中,刚上山坡,就见两块“育林区”和“领导样板林”的碑已掀翻在地。沿山坡直上箐沟,只见箐沟两侧两个如篮球场大小的空矿区赫然映入眼帘,裸露着的红土仿佛在向人类发出哀鸣。 林业站朱站长说,因为晋宁是“磷都”,二街乡又是磷矿较为聚集的地方,乡财政每年70%来自这个行业,磷矿的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也救活了一些磷矿加工企业,加工企业还在不断增加。 据了解,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矿产资源不可再生。近年来,晋宁县辖区内采矿者比比皆是,采矿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淡薄,对诱发的灾害漠不关心。一位从事山林管理30年的森林民警告诉记者,发展地方经济,应坚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各方面发展,对采矿行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必须进行科学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已采集完的空矿区要采取回填土的措施,植树造林,进行二次开发恢复生态的原貌,可在晋宁县像这样做的,几乎为零。裸露着的红土,空空的山凹,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怎么能实现呢?婷(赵梅圭 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