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刘翔“无伤病”对我们的启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11:35 东方网-文汇报 | |||||||||
作者:赵长天 ●刘翔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他常说:“如果身体和成绩要选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身体!”我从中看到了一种崭新的健康的运动观念:身体和运动成绩相比,身体更重要
●我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似乎从来是双重概念:老百姓跑跑步、做做操,是为了增强体质;专业运动员训练则是为了比赛,是为国争光。为国争光当然是应该的,但前提还是增强体质,而不是不惜以伤病为代价 ●假如我们都能像刘翔那样去看待和从事运动事业,假如主管部门真的这样去组织训练和竞赛,体育运动就能真正变成增强人的体魄、磨练人的意志、施展人的聪明才干的活动,成为培养综合人才的一条很好的特殊途径 刘翔获得金牌以后,新华社有一条发自上海的专电,读后,我简直比听到金牌的消息更加高兴。电文不长,摘录如下: “一位资深的田径教练曾经说过:几乎所有高水平职业运动员或多或少都会饱尝伤病困扰。然而,刘翔却是个例外。” “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纪录,同时他也保持着另一个纪录:中国奥运代表团中唯一一位没有伤病的冠军。” “刘翔是个奇迹:他参加田径训练10多年,从没有在训练和比赛中发生运动创伤;近年,他的110米栏成绩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是难得的比赛成绩好于训练成绩的竞赛型选手;谁也不会想到,21岁的刘翔还是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法系2001级的大学生。”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刘翔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运动只是事业的一部分,我不会只顾成绩而不顾身体。如果身体和成绩要选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身体!健康才最重要!’” “刘翔的爸爸刘学根在刘翔夺冠后向记者透露:平时,刘翔每天训练时间为两小时,就连备战奥运期间也不‘超时’。训练后,刘翔就像其他在校学生一样,看书,上网,唱歌。” 这条消息让我高兴,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一种崭新的健康的运动观念:身体和运动成绩相比,身体更重要!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身体健康。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但是我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似乎从来是双重概念:老百姓跑跑步、做做操、打打拳、踢踢球,是为了增强体质;专业运动员训练则是为了比赛,是为国争光。为国争光当然是应该的,很好,但前提还是增强体质,而不是不惜以伤病为代价。世人曾经过于强调挑战极限的意义,过于强调体育比赛所包含的体育之外的价值,于是奥林匹克运动就离开了它本原的意义。 我曾经听一位体育部门的官员抱怨,说在上海这样的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大城市,招收运动员越来越困难了,因为大城市的年轻人吃不了大运动量训练的苦。当然,年轻人怕吃苦确实是个问题,怕吃苦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做优秀运动员要吃苦,干任何一行,要优秀,要顶尖,也都要吃苦。但是,假如好的运动员都要以身体的伤病做代价,我作为一个父亲,也不会赞同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专业运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身体健康比事业更重要,除非你所从事的事业是为了保护更多的生命,比如救人,比如抗灾,比如御敌,等等。 其实,竞技运动不是一项光靠体力,光苦练蛮干就可以取胜的事情,它是体力和智慧、心理素质、性格等等完美结合的过程。世界冠军一般来说总是全面素质很高的优秀人才。刘翔的胜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新华社的这条消息传达了一个和过去不同,但确实很好、很正确、很健康的运动观念。假如我们都能像刘翔那样去看待和从事运动事业,假如我们的主管部门真的这样去组织训练和竞赛,体育运动就能真正变成增强人的体魄、磨练人的意志、施展人的聪明才干的有意义的活动,成为培养综合人才的一条很好的特殊途径。像李宁、邓亚萍那样得了世界冠军以后,在其他领域同样能冒尖、出成果,就会变成正常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我想,身体条件具备的年轻人以及他们的父母,大概都不会拒绝这样一条成才之路。许许多多人更会自觉地加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去,去实践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如果真的有了全民的体育运动,在全民族健康强大的基础上,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还会担心运动员后继无人吗,还会担心不出成绩不得金牌吗? 所以,我认为刘翔这块金牌,不仅标志着中国田径运动的飞跃,也可能导致中国体育运动观念上的飞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