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鼓励夫妇不生孩子 取消生育第二胎间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11:05 东方网-文汇报 | |||||||||
本报讯 记者陈青报道 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人昨天在向10多个国家驻沪总领馆官员专题介绍本市人口发展现状时强调,上海仍将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同时不鼓励夫妇不生孩子,取消了原先对婚后无子女夫妻在退休时给予一次性奖励的政策。此外,原先关于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期的规定也已取消。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谢玲丽着重介绍了目前上海市人口发展所具有的9个特
——人口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密度继续升高。200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1640.77万人,人口规模居世界特大城市第6位和中国第1位;全市人口密度为2588人/平方公里,列全国之最。 ——人口自然变动保持低增长。2003年,上海户籍人口出生5.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24‰,人口自然变动已持续11年负增长。据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本市人口自然变动将持续保持低增长。 ——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和比重上升。2000年“五普”时,上海外来流动人口总量已增至387.11万人,在全国仅次于广东。在上海的外来流动人口中,32.2%来自安徽,24%来自江苏。 ——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全市户籍总人口中的非农业人口比重1990年为67.4%,2003年已是77.6%。 ——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2000年的统计显示,内环线以内每平方公里4.01万人,内外环线之间2.04万人,近郊区0.32万人,而远郊区每平方公里仅0.09万人。本市人口分布密度最高的是黄浦区,每平方公里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过于集中,造成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郊区人口过于分散则造成城市建设的规模效益不足,限制了城市化水平和吸纳人口的能力。 ——家庭规模小型化。1949年,本市平均每户为4.9人,1990年为3.1人,2000年平均每户为2.8人。 ——人口年龄结构峰谷交替,对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据“五普”统计,受以往人口变动,尤其是不同时期人口出生规模相差悬殊的影响,上海人口年龄结构严重不规则,导致今后一段时期内出生人口、学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变动较大,从而对资源配置、教育、劳动力供求、社会保障等产生了波浪式冲击,也不利于人口的稳定发展。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城市,去年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9.80岁,而80岁以上老人有37.62万人。据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2005——2010年为加速发展阶段,2010——2020年为高速发展阶段。上海目前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高龄化的双重压力,预计到2020年每3个上海人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人口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仍有很大差距。“五普”与“四普”(1990年)数据相比,上海总体上人口文化素质在逐步提高,目前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2000年,上海每10万常住人口中在校大学生只有1382人,远远低于1989年纽约5166人、1990年东京5827人、1989年巴黎11455人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