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谨防高薪养廉诉求背后的话语优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14:28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刘伟成 针对近年来被捉的“公仆”越来越多,“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也越来越大的腐败现象,近日,司法部司法所王公义研究员建议:“给干部很高的工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要轻易地去犯错误,而失去自己的职位。”(《法制晚报》)
王公义研究员的建议,再次引发了“高薪养廉”的讨论。高薪是否真能养廉,既有的讨论已经十分深入,在此没有必要赘言。笔者所关注的是,“高薪养廉”一次次被提出的背后,是否存在话语权优势下的争利动机。 话语权,指的是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拥有更多表达观点与意愿的机会,或者其表达更能引起社会大众和政府决策者的注意,从而形成话语权优势。拥有话语权优势的群体,如果缺乏“公共良心”,就可能会片面地为自己所在的群体谋利益。受到媒体广泛关注的少数经济学家利用拥有的话语权优势,说违心话,对广大公众和决策者产生误导,为自己背后的老板利益服务,就是明显例证。 在笔者看来,“高薪养廉”之所以一次次被提出,与公务员享有话语权优势不无关系。农民工要求的是工钱不被拖欠,工人要求的是工资能有保障,教师要求的是工资不被克扣,科学家要求的是“造原子弹的不要不如买茶叶蛋的”……试想在中国,除了公务员这一群体外,另外还有哪一群体在工资待遇本来就有很好保障的情况下,还一次次提出高薪要求呢?更何况这个要求又是如此缺乏说服力,如此存在争议呢? 事实上,“高薪养廉”的呼声已经产生了影响,这几年公务员工资是涨了又涨,据说还有大幅增长的可能。有的地方还出台“土政策”,推行的所谓的“廉政”奖,其实就是“高薪养廉”的另种表现。 薪水是社会再分配的重要形式,公务员的薪水标准,应该依据其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和品质来确定。如果公务员利用话语优势,在“养廉”的旗号下,最终获得了很高的工资,势必破坏社会再分配公平,令其他人造成心理失衡,引发社会不稳定。在“高薪养廉”的阵阵呼声,相关决策者应谨防有人利用话语权的优势为特定群体谋取不合理的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