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女公务员受困时尚而不性感 穿衣成国人死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19:34 千龙新闻网
女公务员受困时尚而不性感穿衣成国人死穴?

(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女公务员受困时尚而不性感穿衣成国人死穴?

商场


  [千龙网记者赵玥9月12日报道] 吊带衫、露背装、紧身裤……浙江档案系统的女公务员以后得跟这些衣服说“拜拜”了。近日,浙江省档案局率先在全国颁布了全系统《女公务员办公礼仪规范》,首次在着装、语言、交往、行为等方面对女公务员提出了要求。

  消息一传出,立即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有人叫好的同时,也又人心怀忧虑,认为此举不易操作。而专家指出,礼仪教育是为终身教育,应从小抓起,不同的年龄和职业,应设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置不同的社交礼仪课程。

  《规范》可时尚不可性感

  对于为什么要出台这一《规范》,浙江省档案局妇女委员会主任吴玲称,主要是由于档案系统女同志特别多。据悉,该省档案系统工作人员中,女性约占70%,省档案局90多名公务员,70多名是女性。看到其他系统一些公务员上班时穿吊带衫或奇装异服,吴玲便有了制订办公礼仪规范的想法。今年,浙江开始机关效能建设,该局妇女委员会在征询女公务员意见后,出台了这项规范。

  《规范》把“服饰美”摆在第一条,要求女公务员的“办公服装应合乎身份,庄重得体、朴素大方,忌过于前卫招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身修养与素质”。同时规定,在工作中及正式场合,着装不应过于单薄紧身,内衣不应外露,佩带的饰物以少为好。

  除此之外,《规范》还在语言、交往、行为方面对女公务员提出要求,如“工作或日常交谈中应自觉使用文雅词,回避不雅之词,更不能讲黑话、黄话、怪话”;接待来宾、听电话、要求他人帮助时应使用“请”、“谢谢”等专用语,与外界人士交往时不忘维护政府形象与个人形象等。

  吴玲说:“之所以把服饰提到首位,是因为这是人们对女公务员的第一印象。穿着要体现文化素养和档案系统的庄重、严谨,要时尚而不性感,可以说是对礼仪规范的概括。”

  其实,浙江省并不是唯一对公务员提出着装规范的单位。记者查阅了部分资料,发现广州市开发区今年6月出台了《广州开发区公共服务单位文明办公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公务员上班不能穿九分裤和时尚拖鞋等,并对违反规定者,将给予一定惩罚。同样,北京市也在《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中对公务人员的穿着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社会对此褒贬不一

  《规范》一出台,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千龙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家对此的态度也大相径庭。“要达到所谓的‘要时尚而不性感’,实在是太难了。”在北京市某机关工作的徐小姐说:“这就像要求中小学生穿校服一样,把个性都抹煞了。”

  “穿什么不穿什么都得白纸黑字地写出来,实在没有必要。”徐小姐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提出质疑——比如紧身裤,紧到什么程度才算合规范?就算列出尺码,但是每个人体型不同,有一些人穿着紧身,另一些人穿着不紧,具体标准怎么规范?

  虽然徐小姐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多数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的女公务员还是对《规范》表示了赞同。“公务员代表着政府机关的形象,确实不应该穿得随随便便。”在北京市园林局工作的李小姐(化名)坚决反对女公务员上班着装前卫招摇。

  “公务员代表的是政府机关的整体形象,外表整齐大方、谈吐有礼貌是对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就这一方面来说,我觉得不仅女公务员需要规范,男公务员也需要规范。”李小姐告诉千龙网记者,她的单位对工作人员的着装也有一些要求,比如要求正式的场合穿正装等,但并没有明文规定和强制执行。

  “不会穿衣”是国人的“死穴”?

  千龙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重视穿衣,不会分场合穿衣,竟然成为部分国人的“死穴”。今年6月,全国妇联邀请著名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国家一级艺术形象顾问于西蔓女士等人,共同为国务院和中直机关的80余位女部长上了一堂“穿衣课”。

  “据我们了解,女部长们都有秘书,可是秘书只管工作,不管形象设计。”著名的形象咨询顾问于西蔓女士在当天的活动现场给每位女部长的穿着打分,结果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女部长不合格。

  “我敢说咱们98%的女部长都不知该如何打扮自己!” 中央外事办副主任裘援平女士更是一语惊人:“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女部长不懂美,不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受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的女部长不敢打扮!”

  裘援平认为,不同的女部长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着装要求。“比如外交部的和民政部的就不能一样。”她说到自己经常要代表国家接待国外的首长和外国使节,受西方服装的影响较多,在着装上就应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便于国际交流。

  而对于穿衣“死穴”的说法,并不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中央电视台著名形象设计师徐晶女士对该台记者进行培训的时候曾经指出,穿衣应该分清楚场合和职业。她举例说,比如记者,衣着可以适当休闲,但是绝对不能随便,吊带装、透视装就不应该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而一家私企的项目经理陈章先生则对千龙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他印象颇深的事。今年7月,陈章到名为世纪新星的公关公司谈生意,一进大门,就看见浓妆艳抹、穿着透视装的前台小姐,当即就对这家公司的实力产生了怀疑。他说:“前台是我所看到的第一眼,也代表着这个公司给予客户的第一印象,这位小姐的穿着很不正规,这让我对该公司的印象大打折扣。”

  社会礼仪都要规范

  “我们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穿衣的问题,整个社交礼仪都是我们欠缺的地方。”在《中国日报》广告部工作的黄女士表示,她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到相关的培训。黄女士向千龙网记者介绍说,她目前掌握的礼仪知识只能够应付平常的场合,再正式一点的场合,可能就会出丑了。

  至今,黄女士对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经历记忆犹新。当时,她临时接到通知,要和同事一起去国土资源部谈判,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只能很仓促地穿着一套休闲装去了。而对方的司长和宣传处长都西装革履,她只好不断地道歉。

  “这样对工作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也显得对对方不够尊重。”黄女士说,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在单位放一件正式的套装,可以应急,但是,由于她当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因而出了一次大洋相。

  某政府机关宣传部门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最为难的就是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虽然在会场已经有“关闭手机、呼机”的标志,但还是有很多人熟视无睹,因此在会议期间还是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来,让会议无法正常进行。

  “我明白大家都很忙,可这的确是很失礼的行为。在国外,哪怕就是在大街上,也很少有人大声打电话,但是在国内,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意识。”这位工作人员认为,礼仪是一个全民终身教育的问题,很多习惯做法都是不符合规范的。

  单位培训是杯水车薪

  日前,北京市园林局的李小姐(化名)告诉千龙网记者,她刚进入工作单位的时候,曾经接受过相关的社交礼仪培训,让她受益匪浅。但她认为,毕业后才接受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晚了一点。

  “比如介绍长辈和晚辈认识,就有一个顺序问题,但是从小到大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常常会犯错,一到社交场合,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李小姐说,早一点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就能尽量避免从学校跨入社会之间的衔接问题,这对个人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社交礼仪应该从学校就开始学起。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李翔也肯定了李小姐的这种说法。他告诉记者,他们有一门选修课是专门讲授社交礼仪教程的,这门课连续多年都是该校的热门选修课,学生往往要很早报名才能有机会听讲。“虽然还是学生,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想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多学生,一年只开一个一百多人的选修课,的确有点僧多粥少。”

  礼仪教育是一个全民教育的问题,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事礼仪培训多年的张常崎先生认为,目前,我国对于社交礼仪方面的教育尚有欠缺,所以才会出现浙江省要用强制性措施来要求公务员的衣着言行的情况。随着和国外的交流频繁、国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民也开始重视礼仪教育。

  张常崎告诉记者,近年来,他遇到有很多人主动来学习社交礼仪,但主要还是一些收入较高的白领或政府工作人员,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单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推广,要把礼仪教育推广到全民,这是一个面的问题;另外一个是点的问题,对有需要的人群做一对一的培训,推出个性化的服务。”

  如何才能做好这个一“面”一“点”呢?张常崎建议,礼仪教育的推广最好是从小就抓起、大面积展开。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的全部中小学都已经开设了“三礼教育”的课程,张常崎认为这是非常得力的举措,礼仪不是只表现在某个场合或者某个时段,必须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培养,才能保证‘面’的扩大和深入。

  张常崎表示,对于礼仪的教育,可以按照由简到繁的准则,先培养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再慢慢加深,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阶层的实际需要,比如大学生,就可以适当加入对求职、出国留学等方面有用的教程;而如果是已经步入职场的人,则可以按照不同的行业、职位,设定不同的社交礼仪课程。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